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山西黎城30余人比拼千年非遺黎侯虎制作技藝

2018年06月10日09:44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山西黎城30余人比拼千年非遺黎侯虎制作技藝

山西黎城30余人比拼千年非遺黎侯虎制作技藝

  6月9日,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在城隍廟舉辦黎侯虎技能大賽。 黎城縣新聞中心王建敏 供圖

  中新網長治6月9日電 (李庭耀)6月9日,是全國第二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在城隍廟舉辦黎侯虎技能大賽,39名選手比拼具有千年歷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黎侯虎的制作技藝。

  6月9日,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在城隍廟舉辦黎侯虎技能大賽。 黎城縣新聞中心王建敏 供圖

  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主題是“多彩非遺,美好生活”。黎城縣在商周時期為黎國,該縣歷史悠久、非物質文化遺產眾多,有黎侯虎和上黨落子兩項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八項山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十九項長治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還有五十六項黎城縣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選手比拼具有千年歷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黎侯虎的制作技藝。 黎城縣新聞中心王建敏 供圖

  據了解,黎侯虎起源於商周時期以虎為圖騰的民俗。商周時期,“虎”是黎城境域的圖騰,從黎城西關村出土的西周古墓可以証實,虎形器在當時民眾的日常生活以及祭祀、軍事活動中都佔有重要地位,是當時社會風俗與精神信仰的重要特征。后經3000余年歷史演變,逐步完善定型於今天集故事、草編、刺繡、剪紙、書畫於一身的獨特造型。

  圖為黎侯虎。 黎城縣新聞中心王建敏 供圖

  黎侯虎在民間有賜福、鎮宅、生財等文化內涵,從清末民初到現在,當地不論貧窮還是富有之人,婚娶喜慶、開業慶典,黎侯虎都是必備禮品。

  1998年,黎城縣黎侯鎮谷駝村農家婦女高秋英制作的布老虎被郵票專家選中,被制成虎年生肖郵票在全國發行。北京奧運會期間,黎侯虎在北京地壇公園展示廳展出15天。2010年,1萬隻黎侯虎進入上海世博會作為贈送品。

  黎城城隍廟是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廟創建年代無考,據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黎城縣志》和廟內碑刻記載:北宋天聖三年(1025年)隨縣治遷變而遷建於今址。城隍廟坐北向南,原為兩進院布局,現僅存前院。廟內前有山門、后有正殿,東西廂房左右配置,殿宇巍峨,飛檐凌空,紅牆綠瓦,庄重古朴,歷為黎城一大勝景。

  6月9日,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在城隍廟舉辦黎侯虎技能大賽。 黎城縣新聞中心王建敏 供圖

  據了解,此次在千年城隍廟內舉行的黎侯虎制作技藝對決,參賽選手中年齡最大的74歲,最小的30歲,現場制作的黎侯虎,傳承中又有創新,經專家團評審,評出創新獎、傳承獎各十名,入圍獎19名。(完)

(責編:鄒菁、蔣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