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國家大劇院原創舞劇挑戰現實題材 傳唱18年 《天路》舞起來

2018年06月14日08:22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傳唱18年 《天路》舞起來

  “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場,看到神鷹披著霞光,像一片祥雲飛過藍天,為藏家兒女帶來希望……”2011年,一曲旋律悠揚的歌曲《天路》唱響祖國大地。至今,這首歌曲已經傳唱18年,並以獨唱、合唱、民族、美聲、通俗等多種演唱形式和風格進行演唱。6月30日到7月3日,以這首傳唱大江南北的藏族風情歌曲為基礎,由著名舞蹈編導王舸、中國舞蹈家協會分黨組書記羅斌、歌曲《天路》作曲印青、青年作曲家楊帆為主創團隊的原創舞劇《天路》,將在國家大劇院首演。

  舞劇《天路》是國家大劇院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暨青藏鐵路建成通車12周年傾力打造的原創舞劇。日前,舞劇《天路》的排練已經進入最后的沖刺階段。無論是溫馨幸福的“回憶”、充滿誤會的三人舞“相遇”、喜氣祥和的群舞“春種”,還是熱鬧歡快的“擁軍”和浪漫纏綿的雙人舞“情愫”……每一個舞段都經過了團隊的細心打磨。風格濃郁、情緒飽滿的肢體語言,將藏族地區人民的善良與熱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當年寫《天路》隻用了兩三天

  歌曲《天路》之所以傳唱18年不衰,是因為歌曲本身贊頌了發生在青藏高原的奇跡。作曲家印青在舞劇《天路》中擔任音樂總監,他在接受採訪時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當時創作歌曲《天路》的時候也是聽到青藏鐵路即將修建。我和詞作家屈塬有種熱血沸騰的感覺。因為在這之前我們去過很多次西藏,也了解到修建青藏公路時大家付出了怎樣的犧牲。多年后,飛機也通航了,但是鐵路什麼時候能夠修好?在這之前我們也經常議論,每次到西藏都覺得交通不便,就想著如果要有鐵路,無論是對當地的經濟發展,還是對國家的一些戰略性發展都能起到很大作用。但高原氣候太惡劣,修鐵路我們當時覺得不可能。所以當得知中央決定要修鐵路,我們振奮的心情可想而知。當時領導拿了報紙說你們能不能創作一首這樣的歌?我們就在一起研究怎麼寫、從哪個角度入手。我們突然想到一個美麗的西藏女孩站在高高的山岡盼望鐵路修到自己的家鄉,這是多美的一種意境,而且很有感召力,所以想到從這個角度寫。屈塬寫得很快,兩三天就把歌詞寫出來了。我看到歌詞以后,那個興奮勁,覺得跟我們想象的那種情感高度吻合,也就是兩三天就把這個歌譜完了。”

  舞劇《天路》一半靈感來自歌曲

  印青告訴北青報記者:“15年之后的2016年,陳平院長告訴我,大劇院決定把這首歌創編成舞劇。對此我既感到高興又有點擔心。國內原創舞劇大部分都是古代或民間傳說題材,即便現實題材,也大多改編自紅色經典故事,而敢於用舞劇的形式直接表現改革開放40年的建設成果,這又是國家大劇院的一個重大突破。但‘天路’這個題材,寫成歌不容易,編成舞劇更是難上加難。創作初期,我和編劇羅斌、導演王舸一起在趙鐵春副院長的帶領下研究劇本,深切感受到國家大劇院在打造舞劇藝術上的敢為人先:面對當代現實題材創作,不拐彎,不走捷徑,不打擦邊球,而是正面強攻!兩年來,大劇院創作團隊細研歷史資料,赴藏走訪採風,通宵達旦地探討。一步一步地,劇中鮮活的人物、美麗的故事、動人的情境仿佛扑面而來,使我信心越來越足。”

  通過印青的推薦,作曲家楊帆擔任舞劇《天路》的作曲。他告訴北青報記者:“寫劇之前沒去過西藏,對青藏線,對整個鐵路、公路的認知停留在書本和那首《天路》上,這是實話,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影視劇作品。所以其實創作靈感一半來源於《天路》這首歌。因為這首歌曲寫得更多的是鐵路建成以后給人們帶來的改變。另一部分靈感來源於去採風的過程,包括一些資料的閱讀。但最大的感動還是來自於真的到了那裡以后,所感受到的一切。”

  兩條線索講述“天路”故事

  把一首歌曲延展成一個故事,創作者下了很大的功夫。編劇羅斌告訴北青報記者:“兩年前陳平院長說要做這樣一個戲,基本上是以印青老師的音樂作為題材,寫一個關於青藏鐵路的舞劇。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挑戰。用舞劇來表述,它需要有自己特別的角度。我們設計了兩條線索:一個是現實的青藏公路或者是鐵路,修建這個路的過程的一個故事背景﹔更重要的還是那一片雪域的人們,心向往之的‘天路’。我們試圖把這兩者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舞劇。可能還有另外一個角度就是,我們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打破一定的時空限制,形成一個時空跨越的結構方式,這也許會在更大程度上拓展我們要表達的層面。在這些前提確定了之后,我們主創團隊決定參與這部劇的創作。”

  羅斌說:“我們的故事是遵循修鐵路的歷史脈絡,也參考了很多資料。基本上有這樣的一個線索,就是兩代鐵路人把青春、生命和心血全部獻給鐵路。這是一個故事,主要故事情節發生在男主角的身上。他作為一名勘探測量的工程師,心路歷程和成長過程是怎樣的。另外一個情感線索是一個藏族少女,最后成為一個藏族老阿媽。他們倆之間有一種情感的糾葛,但是男主角最后犧牲了。我們並不想去表達修建過程中的種種慘烈。我們只是從中提煉出一種信仰、一種信念,和對一方文化、一片土地的那種眷戀。”

  平凡小人物構建出“天路”

  用什麼樣的手段打動觀眾?總編導王舸在創作中有自己的思考:“我拿到這個題材的時候最怕的就是太大,大得讓你覺得幾乎不可能有一個舞劇能承載。所以我干脆往小做,做鮮活的人物,正是那些普通而平凡的小人物構建出了真正的‘天路’。不管是藏族人,還是鐵道兵戰士,這些群像構建出幾代人的一個精神世界,不畏犧牲開拓祖國西藏‘天路’的堅定信念。當舞劇最后所有人把這個鐵軌扛起來,扛到最高處時,所有人像冰封的雕塑一樣,是一個豐碑式的感覺,非常震撼。我能通過演員看到背后的故事,就是當時那些戰士們的故事。這是最打動我的。”

  在劇中還安排了一條隱晦的情感線,王舸說:“那不是真正的愛情,因為男主人公盧天是士兵,他不能戀愛,是通過藏族弟弟的想象來實現的。弟弟和姐姐都是孤兒,姐姐承擔了母親的責任,但是他缺父愛,他看到盧天的時候,就覺得大哥哥應該是像他的父親一樣,應該能跟姐姐好。其實從頭到尾沒有真正的愛情,隻有好感,對藏族的孤兒,對藏族的姐姐有好感,但是沒有真正產生愛情。這也是在舞劇裡面很難把握的東西,因為舞劇不產生愛情的時候沒法起雙人舞,所以我隻能通過這個弟弟的想象實現,讓雙人舞有機會呈現。”

  劇中的盧天手中一直有一個口琴,成為他標志性的道具。王舸說:“這個口琴是他死去的父親留給他的遺物。這個遺物也讓他在這麼艱苦的地方可以堅持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像父親一樣成為英雄。但現實的矛盾是母親要讓他回去,因為他是烈士的孩子,他可以回去。但他最后沒有回去,他把生命留在了這裡。其實我做的這幾個人物都是很可愛的,各有不同的可愛之處。”

 

(責編:溫璐、吳亞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