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漫到古風音樂,年輕人這樣定義“文化”
動漫游戲展現場人氣十足。
媽媽帶著兩個寶寶一起cosplay。
隨處可見精心打扮的動漫游戲愛好者。
很難找到准確的詞來形容當下復雜且多面的年輕群體。這些以“二次元”自居的90后、00后,熱衷動漫、游戲、cosplay(角色扮演),愛聽古風音樂,也對傳統文化充滿興趣。他們迫不及待地撕掉身上的標簽,用年輕人的方式表達自我,重新定義“文化”。
在上海,這個以包容、開放的態度孕育年輕文化的城市,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動漫游戲博覽會(CCG EXPO)昨天閉幕了,但第十六屆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ChinaJoy)又將於8月初亮相。調研報告顯示,上海是國內動漫類展會的主力軍,全年漫展數量高居榜首。
從coser(角色扮演者)雲集的動漫展會到自彈自唱的古風音樂、妙語連珠的彈幕文化,不論線上線下,年輕人都在書寫屬於自己的文化。而這些,正是上海最具活力的城市人文風景。
年輕人的狂歡
“你所扮演的角色別人也喜歡,就會很有共鳴感”
連日來,距離上海世博展覽館最近的地鐵站——中華藝術宮站,成了動漫迷換裝、扮妝的聖地。coser們席地而坐,打開行李箱、穿上角色服、戴上假發,忙個不停。動漫《火影忍者》中的“鳴人”、《fate》系列的“沖田總司”、《反叛的魯路修》裡的“魯路修”以及“百變小櫻”都出現在站台上,簡直像打破了“次元壁”。
Cosplay是年輕人的狂歡,這是一種真人扮演動漫、游戲等文化產品中人物和情節的游戲活動。coser通過自制或購買特定的服裝和道具,用化妝、外形、行為、語言等表現方式在現實環境中重現動漫游戲角色,以表達自己對這些角色的鐘愛。
在動漫展會現場,隨處可見的coser堪稱是最亮眼的群體。coser雨閣最喜歡的角色是《犬夜叉》中的“殺生丸”,這個20多歲的大男孩目前在美國讀大學,在上海和美國的家中都有一間放置角色服裝的更衣室,“從小學開始玩cosplay,玩了大概十年了”。每逢動漫展,雨閣所在的QQ群會召集有共同愛好的coser,提前一天就住在展館附近,盛裝打扮后組團參加展會。“喜歡角色,才會想去扮演這個角色,玩cosplay能感覺到自己更加貼近動漫角色。”雨閣說,cosplay的樂趣是找到動漫同好,“如果你所扮演的角色別人也喜歡,就會很有共鳴感”。
拖著行李箱參加動漫展,一點兒也不稀奇。18歲的御御來自海南,這是她首次以coser 的身份參加動漫展,兩個行李箱中裝的全是自己親手做的cos服和角色裝備。她打算扮演兩個角色,一個是《一拳超人》中的索尼克,另一個是《英雄聯盟》中的索拉卡,這是她最喜歡的動漫及游戲人物。盡管7月天氣炎熱,且cos服通常又厚又重,穿起來並不方便,但對動漫迷來說,這些都不是阻礙。御御形容,對角色的“愛”能超越一切,“能在現實中扮演游戲角色,感覺非常有趣”。
即便不參與cosplay,純粹的漫展觀眾也希望能在展會現場看到更多的“二次元”人物。“漫展當然少不了coser,他們甚至就是漫展的一部分。”在17歲的李天昊看來,動漫或游戲創造了一個個充滿遐想的故事,裡面的角色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coser們將角色裝扮出來,供大家合影、拍照,就像角色真實存在一樣,這是二次元文化的一部分。
令雨閣和好友欣喜的是,cosplay正在被更多人所接受。“上海在做二次元的推廣,動漫文化在慢慢融入我們的生活。”他回憶道,多年前,打扮成coser出門,走在街上的回頭率是百分之百,“現在大家的包容度很高,不會在背后議論,都是以善意的態度看待、理解年輕人的文化”。
換好裝,從中華藝術宮站出來,“鳴人”“百變小櫻”“犬夜叉”們很快便融入浩浩蕩蕩的觀展人群。
國漫的支持者
“從上下五千年中發掘素材,國漫有朝一日能超越日漫”
問起印象最深刻的動漫,“00后”動漫迷楊博倫一口氣報出《凹凸世界》《刺客五六七》《一人之下》等動漫節目,這些全是原創國產漫畫。“日漫”“美漫”雄踞市場的局面正在悄悄發生變化。
楊博倫發現,在他周圍,討論國漫的人變多了,追國漫的觀眾也變多了。對於CCG、ChinaJoy這兩個暑期檔的重量級展會,他與同學都早早排好了行程。“現在的國漫不像以前那麼低幼化,人設、劇情都更合理了,也更有本土的文化味道。”在展會上,他們計劃購買國漫形象的周邊產品、紀念品,參加國漫展區的活動,最好能見到一些國漫的創作者。
從《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到《狐妖小紅娘》《秦時明月》《全職高手》,“國漫”在年輕群體中的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去年發布的動漫產業大數據顯示,中國互聯網漫畫用戶達9725萬,國漫比日漫更受95后、00后歡迎﹔點擊破億作品中,國產原創漫畫佔90%以上,人氣榜前列也多數都是國產漫畫。
網絡文學的發展為動漫改編輸送了大量資源,集聚起一批“原著粉”。昨天,根據“墨香銅臭”同名小說改編的國漫《魔道祖師》上線,在僅更新兩集的情況下,點擊量已達2.9億次。去年,同樣是書改作品的《全職高手》動畫第一季播出,全網播放量突破11億次,主角“葉修”成為眾多女粉絲心目中的新晉“男神”。正在就讀大三的“半島鐵盒”說,她的宿舍裡都是“全職粉”。在她看來,國漫能夠表達的東西很多,可以是快意恩仇的江湖,也可以是古色古香的穿越故事,“我希望看到更多具有我國文化特色的動漫內容”。
被形容為“9000歲”的90后、00后,用實際行動印証一個事實:越是具有本國文化特征、文化價值的原創IP,越能在動漫平台上受到年輕用戶喜愛。國產原創動畫《狐妖小紅娘》圍繞人與妖之間的愛情展開,豆瓣評分8.8,是一部“國風”作品。截至目前,全網漫畫點擊量高達127億次,還成功“出海”。這部動漫作品的成功與取材傳統、取材本土密切相關。動漫迷阿潔說,看國漫,更容易產生對本土文化的共鳴,也更容易理解動漫想要表達的情感內容,“看到很燃的國漫,自然而然地對於我國文化有種自豪感”。
動漫這種年輕人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或許能為傳統文化找到一條全新的表達之路。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勢必能為動漫作品提供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在國漫發展之路上,前有取材於《西游記》的美影廠經典之作《大鬧天宮》,后有源於《庄子·逍遙游》的動畫電影《大魚海棠》。“半島鐵盒”說,不論如何,年輕觀眾對國漫的未來發展都有著極大信心,“從上下五千年中發掘素材,我相信國漫有朝一日能超越日漫”。
古風的“傳統”
“喜歡古風音樂或漢服是再普通不過的生活方式”
如果說cosplay或動漫強調的是年輕人中的“新潮”一面,那麼創作“古風”音樂、穿漢服則呈現了年輕人的“傳統”一面。
打開B站(嗶哩嗶哩),剛放暑假的小夏熟門熟路地找到“音樂”類目下的“古風”標簽,沉浸其中。她的手機中存了許多古風音樂,有古風歌手音頻怪物、河圖、晃兒等人的作品,“古風音樂意境優美,令人仿佛回到一個古色古香的、快意恩仇的時空”。在B站上,“古風”標簽下的原創音樂多達數千首,熱門曲目點擊量甚至高達數百萬,無不彈幕滿屏。
“長安柳絮飛,箜篌響,路人醉”“年少縱馬且長歌,醉極臥雲外山河,曾記蘭台溫酒伴月落”“江上煙催鴻雁,落霞似秋毫”……這些詞曲都帶有中國韻味,講究復古風格與古典審美情趣的古風音樂,在網絡上掀起一股音樂潮流。
“古風音樂的詞往往和古代的漢語、傳統的思想挂鉤,用婉約的、耐人尋味的東西去表現情感,古風音樂的意境能讓人感受到重回田園、重回戰場、重回家國夢。”古風作曲人丟子解釋道。2007年,丟子與擅長古風詞作的ediq發起成立“墨明棋妙”原創音樂團隊,以古風詞曲的創作為主。起初團隊隻有20余人,但這個被古風愛好者昵稱為“墨村”的音樂組織,很快便發展為國內最大的古風音樂社團,目前共創作了近200首古風歌曲,每年平均制作一到兩張數字專輯。
“裴旻將軍舞劍器,劃驚堂一虹動天地﹔豪卷添墨長安曲,將狂草一筆指張旭。”這首幾乎句句用典的 《盛唐夜唱》 是古風詞作ediq的成名曲。在他看來,古風是把中國古典文化和現在流行的音樂元素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種音樂風格,“古風歌詞,特點是對中國傳統題材進行語言上的呈現,詩句、古代的成語在歌詞上會添加得更多一點”。
這首《盛唐夜唱》也是小夏最喜歡的古風曲目,“歌詞大氣磅礡,聽歌時仿佛回到那個充滿無限遐想的盛唐”。“盛世凡塵”是一位古風音樂愛好者,在她眼裡,中國文學的表達方式是婉約的,美感非常強,“裡面會藏著一些典故,比方說‘鴻雁傳書’,大家一看就知道怎麼回事﹔再比如‘見字如面’,畫面感非常強,這就構成了古風歌詞的美”。
如今,古風音樂愛好者的規模正在不斷擴大。2016年,在鳥巢舉辦的國風音樂盛典吸引了將近5萬名古風音樂愛好者。這些年輕的親歷者最推崇“古風”那種難以訴諸語言的中國式美感。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一種全新的音樂風格逐漸為世人所知。
許多古風音樂的聽眾也是漢服愛好者。“90后”未央原本是一名普通上班族,自從三年前接觸到漢服文化后,原本就喜歡古風音樂的她對傳統文化越來越感興趣。“你能在上海的地鐵上看到,敢於穿漢服的年輕人變多了。”前不久,未央決定辭職,專門從事古風首飾的創作,發簪、釵、步搖、瓔珞、耳墜、禁步腰佩等均不在話下。“傳統文化怡情養性,我投入時間做首飾,關鍵是自己喜歡。”在她看來,喜歡古風音樂或漢服,只是一種再普通不過的生活方式。“當下,年輕人有了更多種文化上的選擇,喜歡哪種文化風格,從事哪種職業,各種可能性變多了。”
文化消費需求
“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限量版手辦買到不易”
而在每一個瞄准年輕人的動漫展會現場,cosplay、動漫粉絲、游戲迷、古風音樂愛好者,這些看似跨度頗大的標簽可能會毫無違和感地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年輕群體在重新定義他們的文化的同時,也衍生出文化消費上的驚人需求。
剛剛結束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動漫游戲博覽會,普通觀眾達17.4萬人次,公眾板塊活動現場交易額達1.74億元,走出家門的“御宅族”展現出驚人的購買力。在CCG或ChinaJoy現場,最普遍的場景是排成一列長隊的購買隊伍,瞄准了限量販售的精致手辦以及漫威、奧特曼的紀念品等。來到展會現場的年輕人,購物目的十分明確。
近日發布的 《動漫會展調研報告(2017年度)》顯示,男性受訪者參加動漫展的最大驅動力是購買限定品、特殊展品﹔而女性受訪者還熱衷於偶像名人見面會,她們更樂意為自己的明星偶像埋單,因而這幾個板塊基本都人頭攢動。此外,年輕觀眾除了樂意為印刷品、手辦模型、服飾、生活用品等動漫周邊埋單,大量受訪者還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動漫主題旅行”抱有濃厚興趣。他們樂於接受將動漫游戲文化與其他形式文化嫁接在一起的文化消費新模式,對動漫小鎮的開發等文旅結合新形勢抱有相當大的期待。在CCG滿載而歸的“蟬鳴”說,購買周邊本身就是對動漫熱愛的一種表現,“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尤其是一些限量版的手辦,能買到很不容易”。迪士尼樂園為文化消費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范例,年輕的國漫愛好者期待早日能看到國漫的主題樂園。“蟬鳴”認為,隻要是高水准的動漫小鎮,出於對國漫的支持和熱愛,動漫迷一定會去現場一探究竟,“希望早日打造出具有中國風的動漫小鎮”。
在青少年中,動漫是最為通用的話題,因而去動漫會展“逛逛”更是一種重要的社交方式。調查顯示,15歲以下受訪者往往會結伴一起參加名人偶像見面會、購買限定品和特殊展品。從線上到線下,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對於動漫迷而言,展商紛繁、新作雲集的動漫展會,正是他們尋找知音的重要線下空間。
走進這群正在定義“文化”的年輕人,認識年輕人的文化,打造具有標識度的國漫品牌,依舊大有可為。記者 張熠/文 記者 蔣迪雯/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