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版《靈與肉》:超越苦難的成長

李躍森

2018年07月26日08:51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電視劇版《靈與肉》:超越苦難的成長

  電視劇《靈與肉》是對同名小說的一次創造性改編。從小說《靈與肉》到電影《牧馬人》,再到電視劇《靈與肉》,可以清晰地看到社會思潮和文藝觀念的變化,看到不同語境對藝術創作的影響。由於當年小說和電影所達到的成就,電視劇改編面臨一個如何超越的問題。電視劇的創作者站在今天的視角回望過去,將自己對當下社會現實的思考注入創作中,用富於生活質感的形象和細節深化了原作的思想內涵,其中所體現的社會責任感和藝術勇氣是值得肯定的。

  作品生動地描繪了主人公許靈均的心路歷程,令人信服地展現了他的內心沖突,使人物性格更加豐滿。原小說和電影都隻寫了人物的一個側面,但電視劇呈現出來的是主人公完整的內心世界。作為電視劇新增添的人物,何琳是許靈均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她的出現,提出了一個小說和電影都曾回避的問題,就是許靈均和李秀芝結合之后,是否真正能夠達到心靈的契合,相依為命之后,能不能心心相印?由於經歷、知識、人生理想的差異,李秀芝不太可能完全理解丈夫,許靈均與何琳在精神上相互吸引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電視劇通過反復渲染兩人間那種欲言又止、欲說還休的情愫,表現了許靈均如何在經歷情感波瀾之后走向成熟。不僅如此,作品還通過一群底層百姓的命運,真實地反映了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的社會變遷,從善良的小人物身上尋找促使中國社會產生變革的原因。

  除了對人物心靈和命運的真實描繪之外,作品還提供了一份關於那個時代獨特而豐富的文化記憶。

  這種文化記憶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底層敘事所體現出的民族性格,一個是苦難敘事所體現出的美好人性。應當說,無論小說還是電影,都有意無意地淡化了生活中的苦難,沒有把“靈與肉的撕扯”具體化,而電視劇的一個重要貢獻,就在於真切地寫出了人物經歷的苦難以及造成苦難的原因。如果沒有苦難和超越苦難的過程,人物性格就不夠完整,主人公對祖國的認同感就會流於空洞。本來,下放勞動對許靈均是一種懲罰,但勞動最終改變了他,對命運的委屈變成了對祖國和人民的眷戀。而且,劇中所提供的文化記憶沒有止步於苦難,而是回應了當下的呼喚,把苦難的遭遇升華為一種推動社會前行的精神力量。

  可以看出,電視劇創作者是在有意識地避免重復電影《牧馬人》,但與電影相比,電視劇對人物精神狀態的把握似乎還不夠准確。比如許靈均和李秀芝結合那場戲,電影中簡潔的處理方式是非常動人的,也是非常深刻的。郭諞子把人領來了,許靈均面對陌生的姑娘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就是眼前的一碗粥,讓兩人漸漸開始互相理解,讓兩個被世界遺棄的人走到一起。電視劇讓老白干從中作梗,為兩人的結合增加難度,雖然增強了戲劇性,但也丟掉了一些有意味的東西。

  不難看出,電影《牧馬人》和電視劇《靈與肉》有著共同的精神指向,就是對祖國和人民的深厚情感。因而,兩部作品的主題具有一種內在的關聯。在這種意義上,電影《牧馬人》和電視劇《靈與肉》是互補的,是用不同方式敘述的同一部作品。

   (作者:李躍森,系《中國電視》主編)

(責編:鄒菁、蔣波)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學好“四史”,傳承紅色基因(人民時評)
  2.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發布1名干部任前…
  3. 青海省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4. 第十一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參評作品目錄
  5. 肩負起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