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青春》熱播 青春奮斗史真情實感更動人

李夏至

2018年08月10日08:30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青春奮斗史,真情實感更動人

  男主角馮程是一位從北京來的大學老師,最后成為塞罕壩造林骨干。

  “塞罕壩”是蒙漢合璧語,意為“美麗的高嶺”。為了恢復百年前的高嶺美景,三代塞罕壩人歷經55年的艱苦造林事業,最終造出了112萬畝的世界最大人工林。

  正在央視一套播出的電視劇《最美的青春》講述的正是這段往事,緊扣塞罕壩幾代造林人的奮斗史,用現代視角重述55年的造林奇跡。該劇甫一播出,就以不落俗套的人物設計、明快緊湊的敘事節奏而備受關注,播出以來已連續多日實時收視率破2%,嘗試了主旋律題材的新表達。

  人物

  開場主人公不是英雄形象

  這兩年來,塞罕壩的故事已經作為典型事跡廣為流傳,就在去年的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河北塞罕壩林場作為我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范例被授予“地球衛士獎”。但當導演巨興茂所在的主創團隊接到這個題材時,卻沒有覺得這是個容易操作的項目。

  “藝術要來源於生活,但也要高於生活。”巨興茂透露,盡管塞罕壩的故事人盡皆知,但作為電視劇作品來拍攝,還是需要符合藝術創作規律。《最美的青春》監制由郭靖宇擔任,他同時兼任總編劇之一,如今的故事是他以另一位總編劇楊勇歷時8年打磨的劇本為基礎,經過反復再創作才完成。故事從上世紀60年代初講起,展開以主人公馮程、覃雪梅等為代表的來自全國18個省市林業大中專的畢業生,與承德圍場林業干部職工為骨干的共369人開荒造林,積極響應祖國號召的故事。

  觀眾在劇中會看到馮程、覃雪梅等年輕畢業生的思想轉變,除了植樹造林的主要線索,人物在親情、友情和愛情之間的抉擇也是重頭戲。劇一開始,從北京調職到圍場的林業大學老師馮程,最初來到圍場的動機並非為了植樹造林,而只是出於私人感情的原因。“我們不希望觀眾一上來就看到一個不同於常人的英雄形象,而是看到一個更接近普通人的主角,他從一開始對圍場的一無所知,到逐漸認識到圍場造林事業的重要,最后成為當地植樹造林的技術骨干。這個轉變的過程是人物的成長轉變,也相對‘柔軟’地展示了我們的主題。”在巨興茂看來,即便是謳歌塞罕壩精神,但如何“讓主旋律作品變得好看,也是創作者要思考的問題”。

  敘事

  快節奏以適應年輕觀眾

  “我們強調情節的緊張,目前故事的敘事節奏其實接近於網劇,盡量避免過度冗長的節奏,更適合當代觀眾的要求。”巨興茂透露,自己在拍攝之前其實也看過不少類似的主旋律影視劇作品,像《焦裕祿》《鐵人王進喜》等。面對新時代的觀眾,如何調整拍攝策略,使之更符合當代觀眾的觀看習慣,則是《最美的青春》劇組始終需要解決的課題。

  將郭靖宇導演視為師傅的巨興茂,這次也將郭靖宇團隊在《鐵梨花》《打狗棍》等劇中風格化的表達習慣用在了《最美的青春》中,“在故事中希望盡量突出事件、突出人物,這是我們的創作方針。”僅以播出的十集為例,無論主配角幾乎沒有“水詞兒”,劇情進展和敘事密度遠高於普通國產劇,而一眾中老戲骨的出色表演,讓觀眾感慨該劇看起來完全像一部強情節的故事片。

  “除了節奏問題,主旋律作品一定要注意拉近人跟人的距離。”巨興茂還提到,因為講述的是上世紀60年代的故事,這種距今50多年的間隔容易讓人產生陌生感,“要讓演員覺得和故事裡的人物沒有距離感,才能讓觀眾接受這個人物的真實性。”在他看來,劇中除了突出男主角之外,更多在塑造人物群像,因此拍攝時會強調每個人物的特性,演員在表演時也更強化個人特質。劇中目前出現的林業局長於正來、食堂師傅老劉頭,以及片頭出現的舅舅李鐵牛,全都個性突出,讓人印象深刻。

  實拍

  到嚴苛環境裡求真求實

  講述跨度半個世紀的故事,時空的變化對攝制組也提出了考驗。為了還原塞罕壩荒漠造林的真實面貌,給觀眾重現老一代塞罕壩造林人的英勇奮斗史,《最美的青春》攝制組可謂下了狠勁兒。

  劇組拍攝歷時162天,跨越秋、冬、春三季,深入北京、天津、杭州、承德御道口、內蒙古烏拉蓋、多倫、克什克騰旗、烏丹八地取景。“我們在拍攝前,現在的承德塞罕壩已經是旅游勝地。但我們要拍到高原荒漠,在選景上就隻能往北走,在內蒙古選擇一些高原沙漠的景。”巨興茂透露,其實按照如今的攝制技術,這些景觀完全可以通過綠幕技術實現,但整個攝制組認為,隻有真聽真看真感受,才能真正體會和拍攝出當年造林人的艱苦卓絕。

  “從演員的狀態來說,如果你在攝影棚裡演,大家暖暖和和的,吹吹風,電腦再畫點雪,但從切身體驗上,你並不能感受到當時的風有多冷,當時的風沙有多大,當時的空氣是什麼樣的,當時種樹多麼艱難,你說出來的每一句台詞、流露出來的每一個表情,可能都沒有那麼真實。”為了達到真實的表演效果,劇組動輒轉場上千公裡,面對極致的嚴寒、風沙和暴雪場景,“克什克騰旗的雪特別大特別厚,我們早上五六點就出發,氣溫零下37℃到零下40℃,幾乎天天如此。”巨興茂透露,當時攝影師的手隻要碰到鐵就會粘上,有兩三個人嚴重凍傷,劇組裡負責化裝的小姑娘一度以為自己的手被徹底凍掉了而大哭不止。

  劇組在這種嚴苛的環境中堅持拍攝了一個月,直到所有的拍攝任務完成。“每個人都覺得特別辛苦,這也是我從業以來最痛苦的經歷。但是塞罕壩人每天都在防火、剪樹枝、防治病虫害,他們遠遠比我們付出的更多。”巨興茂直言,隻有經歷了這些,才能真正理解塞罕壩精神,“雖然我們完成了這部戲,但我們可能隻經歷了塞罕壩人經歷的十分之一,或者連十分之一都不到。在這種環境裡拍攝大半年就已經很困難了,可想而知塞罕壩三代人55年風雨無阻地堅持下來,需要何等強大的意志。”

(責編:鄒菁、蔣波)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學好“四史”,傳承紅色基因(人民時評)
  2.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發布1名干部任前…
  3. 青海省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4. 第十一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參評作品目錄
  5. 肩負起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