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麻花的"開心秘笈" 諷刺可以犀利內核必須溫暖

艾修煜

2018年09月13日09:09  來源:羊城晚報
 
原標題:諷刺可以犀利 內核必須溫暖

  劉洪濤(資料圖片) 開心麻花近年出品多部票房口碑雙贏的喜劇電影 制圖/范英蘭

  2015年,在舞台喜劇領域深耕12年之后,開心麻花推出了自己的首部電影作品《夏洛特煩惱》,一舉收獲巨大成功。隨后出品的電影《驢得水》《羞羞的鐵拳》以及今年7月上映的《西虹市首富》,都成為票房和口碑雙豐收的爆款,開心麻花也成功將自己從小眾的舞台劇公司轉變為中國知名的娛樂文化公司。

  爆款的背后是什麼?近日,羊城晚報記者專訪了開心麻花文化發展有限公司CEO劉洪濤,聽他講述開心麻花的“開心秘笈”。

  標准 嬉皮笑臉插科打諢不是喜劇

  “原創、真誠、真實、觀眾。”問及創作理念時,劉洪濤反復強調這幾個關鍵詞。

  所謂原創,是“大到故事情節,小到一句台詞、一個包袱、一個細節,都得是原創的”﹔同時“真誠”不能缺,要傳達真實的情感和人生,不能在空中飄著, “特別警惕那種不真誠的、皮笑肉不笑的喜劇,‘嬉皮笑臉,插科打諢’,那不是我們理解的喜劇”。

  開心麻花的第一部舞台劇叫做《想吃麻花現給你擰》,這個名字來自於電影《渡江偵查記》中的一句台詞:“各位客官樓上請,包子饅頭熱乎餅,想吃麻花現給你擰。”劉洪濤說,這反映了開心麻花的態度:觀眾來這兒,不是“我們這裡有什麼,你就湊合吃吧”,而是“你想吃什麼,我們就做什麼”。

  對於“接地氣”一詞,劉洪濤也有自己的理解:“夸你‘接地氣’,那你就還是沒跟地氣在一起,是跟普通大眾分開的,我們希望創作者就在‘地氣’當中。”劉洪濤說,現實中天才往往一冒頭就被層層包裹起來,接觸不到真正的生活,“我跟創作團隊強調,希望團隊中出現大量的天才,但不希望天才在空中飄著”。

  發展 專注“試驗田”模式不求高產

  談到成功模式,劉洪濤毫不諱言地“和盤托出”:“通過數百場甚至上千場的舞台演出,不斷修正和調整劇本,孵化項目和團隊,當項目成熟后,依然由原舞台劇的主創班底來制作成電影。電影成功了,反過來又能助益開心麻花的品牌。”

  這種“試驗田”模式,看似簡單,其實很難復制,因為背后是開心麻花對於舞台劇十幾年的深耕。但是,創作周期長也是這種模式的特點,導致開心麻花的電影作品始終處於”低產”狀態。

  對於產量,劉洪濤並不擔心:“我們隻想做一部成一部,現在開心麻花擁有了200多名演員,三四十人的編劇和導演團隊,即使每個團隊用3年時間打磨一部好作品,那麼產量也肯定會提升。”而面對洶涌而來的資本,開心麻花能否守住初心?劉洪濤表示:“如果想要投資我們,首先要明白我們的理念和調性,我們才歡迎,否則不會接受投資。我們希望給投資人帶來的是長遠的回報,而不是頭兩三年好,接下來就壞下去。”

  現狀 互聯網時代,逗樂觀眾越來越難

  開心麻花電影多用“自己人”,是否有意“肥水不流外人田”,排斥和外來明星合作?劉洪濤表示,從不排斥和明星合作,很多的時候是迫於現實,因為“明星的檔期大多比較緊張和匆忙,很少有人能拿出富足的時間慢慢打磨一部電影。如果有人願意,又和角色很契合,我們當然歡迎。”

  如今,開心麻花已經有了一批沈騰、馬麗、艾倫這樣的明星演員,但明星演員也未必能在自家的電影裡當主角。以沈騰為例,《夏洛特煩惱》是男一號,《驢得水》沒有參與,《羞羞的鐵拳》裡戲份很少,新片《李茶的姑媽》裡則是友情客串。劉洪濤回應:“我們團隊沒有一哥一姐,開心麻花想自然地形成一個喜劇明星群體,而不是隻捧紅一兩個人。”

  “話劇的原創班底是哪些人,那麼出演電影的就是這些人,誰適合角色就誰演。”劉洪濤稱,這是開心麻花一貫以來的傳統,“不是誰紅,角色就是誰的,這樣大家越來越注重原創作品”。

  盡管開心麻花被視為當今喜劇界的翹楚,但劉洪濤依然感慨,做喜劇越來越難,“最難的是怎樣把觀眾逗笑!”劉洪濤分析:“今天的觀眾身處互聯網時代,到處都是段子、表情包和自媒體,已經處於一種被過度刺激的狀態,再讓他們發自內心地笑,難,非常難。”

  觀眾越來越難以取悅,觀眾的意見對劉洪濤更加重要了,每逢開心麻花有新電影上映,盯著網頁看大量評論,成為他必做的功課:“基本每篇長評,我都會看,除了自家的電影,還會看同期上映的其他電影的評論。”這被劉洪濤視為聽取觀眾意見的重要方式:“現在觀眾比創作者聰明多了,像《岡仁波齊》《二十二》這種小眾的電影,都能獲得廣泛的認可……那種老覺得自己最聰明、別人傻的創作者,觀眾是不會喜歡的。”

  風格 喜劇類型多樣,內核一定要溫暖

  如何滿足越來越挑剔的觀眾?不斷創新,是劉洪濤給出的答案:“我們是喜劇公司,但不是單一的爆笑喜劇公司,可以開發更多的喜劇類型,追求風格更多樣化,給觀眾看不一樣的喜劇。”

  事實上,雖然開心麻花的電影作品僅有幾部,但每一部都在“喜劇”的外殼下,有個性上的差異。在劉洪濤看來,《夏洛特煩惱》是代表麻花舞台風格的典型爆笑喜劇,包袱很密集癲狂﹔《驢得水》則偏向黑色幽默,很有思想性,在藝術風格上有獨特追求﹔《李茶的姑媽》制作上更“洋氣”,用大海沙灘別墅等畫面來批判拜金主義,同時戲劇結構非常嚴謹,環環相扣。

  但變化之中有不變,“年輕、時尚、有夢想、有智慧”始終是開心麻花追尋的共性。劉洪濤強調:“態度可以犀利,可以有強烈的諷刺和批判,但是內核一定要是溫暖的,一定讓觀眾看到希望,看到夢想,憧憬美好的生活。”

  未來 舞台劇要做大,電影追求小而美

  開心麻花內部如何解讀舞台劇和電影這兩個版塊的關系?劉洪濤表示:“電影給戲劇帶來品牌價值的增值,商業價值被放大。舞台則為電影孵化項目,培養團隊。舞台劇確保了現金流,讓我們做電影的心態非常從容,對電影也是一種宣傳,二者是一種非常良性的互動關系。”

  2010年,開心麻花共演出了210場﹔2017年,這個數字變成了2100場。八年十倍的增長量蔚為可觀,但在劉洪濤看來,中國的電影市場經歷過快速增長的“井噴期”,而演出市場還沒迎來,“離爆發式的增長還早著,有很大潛力”。

  2017年,舞台劇業務給開心麻花帶來了稅后7000萬元的利潤,“雖然在利潤結構裡比例較小,但這部分非常穩定,而且每年都有增長。未來,我們對於舞台劇營收的基本目標是每年15%以上的提升。”劉洪濤表示。

  信心來自哪兒?劉洪濤認為來自三方面:“首先,品牌影響力越來越大,更多觀眾走進劇場﹔第二,演出場地在增加,2017年麻花的演出已經涵蓋了70多個城市﹔第三,創作量也增加,兒童劇、音樂劇,甚至引進了一批外來劇,還開設了舞台藝術培訓業務。”

  “話劇、戲劇演出要往大了做,電影業務希望小而美,能做成一個是一個,每一個都達到票房和口碑的雙贏。”劉洪濤如此希望。

(責編:鄒菁、吳亞雄)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學好“四史”,傳承紅色基因(人民時評)
  2. 青海省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3.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發布1名干部任前…
  4. 第十一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參評作品目錄
  5. 肩負起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