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紀錄片《永定河》 用影像守護流淌的文化根脈

2018年09月20日08:5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用影像守護流淌的文化根脈

  王淳華拍攝紀錄片《永定河》工作照。

  悠悠先人,起源於河﹔泱泱文明,發源於河﹔浩浩大城,開源於河。人類因河流而生,文明因河流而盛。

  “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環繞北京灣。”300萬年前,永定河奔出太行山,從上游沖刷裹挾而來的泥沙沉積形成北京小平原﹔200萬年前,它孕育著泥河灣的古人類﹔5000多年前,它以涿鹿之戰鐫刻了華夏文明的誕生。這條從遠古流淌至今的河流,已不僅是一條滋養沿岸物質文明的水脈,更是一條承載文化交流、傳播文明成果的文脈。

  百萬年間,永定河將自然的流變、時間的故事深藏於流水間、砂石下、土層裡,這無言的訴說,不斷吸引著紀錄片人用影像去尋覓、喚醒。從巍巍太行追逐到滔滔渤海,歷時700余天,全時段、全流域拍攝,我們用腳步丈量永定河的深邃,用影像書寫母親河的傳奇。

  永定河如何從古老的地質歷史中誕生,又何以造就北京這座城市?對其前世今生的追問,蘊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將龐雜的知識濃縮呈現於240分鐘的紀錄片中,我認為首先要處理好歷史與現實的辯証關系,以河流為敘述中心、一線串珠式地展開謀篇布局。

  永定河的歷史是凝結了的現實,它的現實便是流動著的歷史。我們要做的,是打撈、淘揀這條歷史長河的文化碎片,最終提煉出其精神價值。所以,創作並非就河說河,而是選擇以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之“五行”——金、木、水、火、土為結構進行主題分解和篇章劃分,讓“水生萬物”的河衍生出多元文化脈絡,熔鑄更深刻的現實思考。

  我們將內容分為《上善若水》《西山嘉木》《火盡薪傳》《人情風土》《一諾千金》《金石為開》《青山綠水》《高天厚土》八集展開。這其中既有母親河與其子民之間淵源的追溯,也有人類與自然共生之道的反思﹔既聚焦永定河流域的自然物產與面貌,也著眼於與永定河休戚相關的生存理念和民間風俗﹔既探討千百年來生活在永定河流域的人們內心篤信的精神力量,也不忘剖析母親河與北京灣這方水土之間纏綿相依的關系,八集內容相互平衡、彼此呼應。

  “金、木、水、火、土”是結構與內容,更是內涵與隱喻。相克相生一如永定河與人類的關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博弈。在第七集《青山綠水》中,我們回顧永定河波瀾壯闊的治水史:在母親河的溫情與肆虐中,在人類對河水的利用與治理中,文明得以發展與延續。從敬畏自然到人定勝天,再到人水和諧,治水史折射出生態觀的演變,也是人與自然關系變化的縮影。以史為鑒,求訓致用,以可持續的生態觀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可能。

  永定河被稱為北京的母親河,這樣的視角激發了我對紀錄片敘述與表現風格的探索。事實上,人文地理紀錄片並非隻能“板著面孔”講故事,要做好“說書人”,必須平衡好理性與感性、冷靜旁觀與生動演繹的關系。一方面需將寬廣視野投向歷史長河的滾滾洪流,誠懇、科學、客觀地進行呈現,為此我們進行上百次的實地勘查採訪,與200多位資深專家學者進行深度調研與合作。另一方面要用敏銳視線擷取心靈世界的朵朵浪花,影片中,我們將永定河擬人化地視為有血有肉、充滿情感與奉獻精神的生命體,她誕生和哺育著她的子民,也“目睹”著世事變遷、人情冷暖。比如,康熙皇帝賜其名為“永定”,從河邊經過時,我們採取水下的主觀視角拍攝,形成人過河、河望人的互動感,使觀眾不自覺地帶入到永定河的角色中來,產生共情。

  4K電影攝影, 2000秒的三維動畫,1000多分鐘的航拍素材,500多分鐘水下攝影……在紀錄片美學探索上,強調寫意和詩性,體現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定點航拍的畫面中,看同一條河流春暖花開、水流澎湃、落英繽紛、冰封江河﹔水下攝影的鏡頭裡,觀江山如畫、日月星辰、滄桑巨變﹔寫意再現的故事中,品歷史人物、時代更迭。同時,每一集都配一首定場詩,詩歌的形態韻律為紀錄片增添了形式之美,更在詩意表達上畫龍點睛。

  紀錄片拍攝過程中也曾面臨重重挑戰:風餐露宿,在整合多種學科的基礎上超越創新,因各種原因無法將河流拍出生機感,不同主題的分集導演風格較難協調……而這一切“煩惱”,都在得知觀眾反饋后煙消雲散。從耄耋老人到幾歲孩童,從莘莘學子到海外僑胞,我們都收到了良好反饋。我想,這便是中國人的尋根文化,永定河讓我們知道自己是誰、從哪裡來,反思人與自然的關系。我希望《永定河》成為一把探尋文化根脈的時代標尺,人們通過紀錄片了解永定河及其曾面臨的生態困境,更要努力“反哺”母親河,探尋生態修復之路,讓永定河重現碧波蕩漾。

  《永定河》連同我之前拍攝的紀錄片《大西山》,讓我在1500個日夜跋山涉水,被壯美山河所震撼,被千年文脈所浸潤,被時光變遷所洗滌。在這個看似“轉載就是生產力”“流量至上”的年代,耗時長、產出少的紀錄片創作看似“吃力不討好”。但我堅信,唯有憑借內心那股關乎創作呼嘯的激情、對真善美的表達渴望以及深耕細作的工匠精神,方能為時代留影、為歷史存像。北京提倡三個文化帶,能否通過紀錄片人的努力將其變成北京文化的影像“清明上河圖”?這是我的夢想。

  “一個國家沒有紀錄片,就像一個家庭沒有相冊。”在飛速發展的新時代,紀錄片人要以影像為步,緊跟時代、紀錄時代,更要以影像為眸,回望歷史,守護文脈,記住鄉愁,方能瞭望未來。(作者王淳華為紀錄片《永定河》總導演、制片人,國家一級導演 本報記者王瑨採訪整理)

(責編:鄒菁、吳亞雄)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學好“四史”,傳承紅色基因(人民時評)
  2. 青海省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3.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發布1名干部任前…
  4. 第十一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參評作品目錄
  5. 肩負起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