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趙少華:應把握三個方面來弘揚絲路精神

2018年10月31日09:26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原副主任趙少華做主旨演講(人民網記者 於凱 攝)

人民網北京10月31日電 (吳亞雄 鄒菁 韋衍行 於小可 於凱)由人民日報社和海南省委、省政府聯合主辦的2018“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昨日在海南博鰲隆重舉行。

昨日下午,2018“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舉行分論壇——絲路文化發展論壇,此次絲路發展論壇主題為“文明紐帶,多邊共享”。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原副主任、文化部原副部長、國家藝術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趙少華女士與會並做主旨演講。

趙少華女士演講的主題是,弘揚絲路精神,促進文化發展。她表示,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是為國際社會勾畫的治理藍圖和發展的願景,要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開展面向未來的文化建設。同時,她認為應把握“不忘本”“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三個方面,來弘揚絲路精神實現“一帶一路”的藍圖。

以下是演講全文:

尊敬的王一彪副總編輯、尊敬的海南省王路副省長、尊敬的胡部長、王部長還有丹增主席,尊敬的各位嘉賓,大家好!

感謝論壇組委會的邀請,很高興在黨中央、國務院同意設立了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之際來到了博鰲,見証海南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我今天發言的主題是,弘揚絲路精神,促進文化發展。從外部看,文化是一個民族識別度最高的符號,我們習慣於把世界分為東方和西方,把亞洲分為東亞、中亞、西亞和東南亞,其實在這種按地域劃分的背后潛藏著更深的是在文化方面的差異。文明是多樣的,文化是多元的,我們不可能在單方面因素和條件下成長發展,在全球化進程正在面臨單邊主義的嚴峻挑戰的當下,如何來促進文化的共生、交流、融合,並發展成為更加先進的文化形態,以服務於人民利益共同體、命運的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建設,應該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和更加深入的思考。

大家知道,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總書記先后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政治互信、經濟的融合、文化包容的深刻內涵賦予了絲綢之路文明與全新的時代的意義,其中文化內涵更具基礎性的意義。1993年夏天,《文明的沖突》的作者、美國政治學者塞繆爾·亨廷頓發表了那篇引起普遍關注和廣泛爭論的文章,提出了冷戰后的世界沖突的基本根源不是意識形態,而是文化方面的差異,主宰全球的將是文明的沖突。如今我們似乎越來越清晰地感受到,因為觀念的差異和溝通的困難,在文化的斷裂帶上形成的沖突以及給和平、友誼和實現人類美好願景帶來的威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絲綢之路積澱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建、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是人類的寶貴的遺產。傳承和弘揚絲路精神,要尊重文明的多樣化,堅持文明對話、交流、互建,取代了沖突對立,實現了每每與共、天下大同。面對當前社會逆全球化思潮泛起,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是為國際社會勾畫的治理藍圖和發展的願景。弘揚絲路精神實現“一帶一路”的藍圖,要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開展面向未來的文化建設,我認為要把握以下三點。

一、不忘本。自古以來,和都是中華文化的核心的概念,和的前提對差異性的尊重不是把自己的價值觀念、發展模式強加給他人,是求同存異,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發展絲路文化首先要對文化的差異給予足夠的包容,在堅守自己文化傳統的同時也要支持其他民族保持自己的文化的傳統,尊重各自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不品頭品足、不指責否定、不包辦代替、不干預文化內政,切實維護文化的主權。

二、吸收外來。中華文化有歷史根脈,有穩定的結構,有人口基礎,能夠延續五千年從沒間斷,足以証明其先進性。中華文化從不是固步自封的文化,開放、包容是其重要的特征。佛教從古印度傳入中國,雖然風土、民俗、信仰均然不同,但卻作為大乘佛教而得以創新和發展,同體大悲的中華佛教很好的實現了發菩提心、行菩薩行的初衷,成為了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提速,國際合作成為了常態,文化的融合必將進一步地深化。弘揚絲路精神,在融合方面一是主動吸收其他文化的精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這方面我們有著非常好的基礎。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深入的實踐已經充分証明了這一點﹔二是要讓我們的文化更易為別人所接受,精選文化的載體,優化傳播的方式,提高文化的適應性,更好的在國際舞台上展現中國的形象,發出我們中國的聲音。

三、面向未來。黨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判斷,確定了新的歷史方位,這意味著經歷了一百多年現代化歷程中的中華民族在經受了各種挫折和磨難的砥礪之后,終於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的前景。立足新時代、新任務、新的使命,我們的文化建設更應著眼於未來,切實提高預判力,增強前瞻性,特別是在日益走進世界舞台中央的時候,我們能看到怎樣的風景,怎樣才能成為別人眼中的風景,如何定義人類文化的走向,更好地貢獻中國的精神,中國的價值和中國的力量。我們追求風景這邊獨好,但萬紫千紅總是春,隻有攜手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實現全球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的協調發展,共同的發展,才能夠實現我們自身的全面發展的最終的目標。

同志們、朋友們,在今年8月21日至22日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出了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強調對內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道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的轉化、創新性的發展,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對外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要講好我們中國的故事,傳播好中國的聲音,向世界展示真實的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對於弘揚絲路精神,發展絲路文化,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在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揚帆啟航的熱土上,根植於中華文明與汲取多元文化的絲路精神,將繼續綻放異彩,讓我們加倍努力,為各地區各國家的繁榮發展,為世界和平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祝絲路文化建設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祝人民日報的論壇活動越辦越好,謝謝大家!

(責編:吳亞雄、蔣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