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世界文化名城研究報告出爐:“綜合型”文化名城是成都最適宜的方向定位

2018年11月01日23:5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原標題:世界文化名城研究報告出爐:“綜合型”文化名城是成都最適宜的方向定位

每一座世界文化名城,都有其特定歷史階段的時代表達。

當前,成都正加快建設獨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全面創建“三城三都”城市標識。要打造“三城三都”,成都的優勢和潛力是什麼?

10月30日,字節跳動發布《為什麼是成都——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現場獲悉,基於對22個知名世界文化名城的30余項統計數據,《報告》從六個城市功能維度入手,以指數的方式,對22個世界文化名城逐一進行畫像。

通過將成都的相關指數,與22個世界文化名城對比,《報告》探尋出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方位和定位、優勢和潛力、短板和不足,從而提出了成都如何更快更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對策和建議。

  為22個世界文化名城畫像

縱貫千年文脈,成都的優雅從容始終未變。而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其海納百川的性格,又使得天府文化完成了一次次蛻變與新生。

今年9月25日,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設大會召開。成都提出,要建成獨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把打造世界文創名城、旅游名城、賽事名城和國際美食之都、音樂之都、會展之都的“三城三都”作為重要抓手,推進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設“三步走”戰略目標的實現。

  究竟怎樣的城市,才能稱之為世界文化名城?

為了回答此問題,《報告》以國際視野,從“經濟基礎”“文化資源”“歷史淵源”“教育科研”“對外交流”和“交通通訊”六大維度,進行了大數據分析。

通過對22個知名世界文化名城的30余項統計數據進行剖析,《報告》根據數據的展現形式,結合城市的特點對照研究,將世界文化名城,劃分為歷史型、藝術型、交流型、現代型、綜合型等五大類型的“世界文化名城指數”體系。

依據該指數體系,《報告》對比分析了成都與倫敦、紐約等“綜合型”世界文化名城相關數據。結果發現,一方面,成都在經濟基礎、交通通訊等硬實力基礎良好。數據顯示,2017 年,成都GDP13889.4 億元,位居全國第九﹔交通方面,其國際(地區)航線達到104 條,航空“第四城”地位更加鞏固。蓉歐快鐵連接境外14個、境內12個城市,也已成為中歐班列中開行線路和數量最多、運行最為穩定的班列。

另一方面,《報告》指出,成都創新創業活力充沛,其在文化資源、對外交流等軟實力層面,同樣積澱深厚,政治、文化、經濟、科技、對外交流等多項發展均衡。2017年,成都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14.6%,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18.8%,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9374.8億元。

 “綜合型”文化名城最適宜成都

在人類歷史上,城市與文化的關系密不可分。“城市是孕育和發展文化的載體,文化反過來塑造和傳承城市的精神”。

那麼,五大類型的“世界文化名城指數”體系中,哪一種最適合成都呢?基於分析,《報告》認為“綜合型”文化名城,將是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最適宜的定位和方向。

與倫敦、紐約等世界名城的六大維度對比分析,《報告》顯示在經濟層面上,成都正在不斷加快新經濟競爭力步伐,在《2016年世界城市體系排名》中已跨級躍升為世界二級城市。

字節跳動公共政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李鑫則進一步指出,“不僅如此,從歷史淵源維度比較分析,成都歷史悠久、文化遺產富集,在"歷史淵源"維度與世界文化名城比較中,指數達到平均水平”。

而從文化資源維度看,擁有獨特千年巴蜀文化的成都,其“熊貓”“川菜”等文化元素早已蜚聲中外。近年來,成都更是呈現出大力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創的趨勢。2017年,成都全年文化創意產業營業收入已增加到了 785.2 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5.7%。2018年,成都又有20個標志性文創項目全面啟動。

良好的城市氛圍,又直接為成都引來了大量的人才儲備。數據顯示,2017年共有24萬高校畢業生涌入成都,《報告》顯示,“這都是成都走向世界文化名城的充足動力”。

但《報告》同時指出,成都雖已打下良好的基礎,有一定的獨特性,但與現有世界文化名城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因此,該《報告》著重提出了六方面的策略,為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提供建議和參考。其中具體包括,成都建設文化名城要“不唯文化”,補齊中心環節核心短板。其次,要發揮“長板”帶動作用,堅持城市巴適休憩的核心調性。此外,要依靠技術與產業驅動,堅持“文創優先”走“文化+”道路等等。

(責編:馮粒、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