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涼峙村 |
![]() |
觀音山 |
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李白信心滿滿地進入了大唐的翰林院,這次,他想好好地有作為一翻,不想隻待了一年多,就受人擠壓。不過,李詩人依然滿懷激情地做了個豁達的夢以表志向,這就是《夢游天姥吟留別》。詩的起首句寫道:“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這個瀛洲,在哪裡呢?茫茫大海,實在難以找到,但越地的人說,在天姥山不遠的地方有個海島,雲霧忽明忽暗,那就是瀛洲。
2018年11月2日,我終於登上了被稱為“東海瀛洲”的衢山島。這座島陸地總面積73.6平方公裡,海域面積3000多平方公裡,擁有7.5萬人口,為浙江省的第七大島。
海上南岳
這個南岳,指的是衢山島上的觀音山,每年1/3的時間都被雲霧籠罩,當地有俗語說“隻去普陀,不上觀音,才行半程”。觀音山海拔314.4米,是舟山群島北部的最高峰,《衢山志草綱》記曰:“登其巔,如普陀佛頂,可望三輔日本。”能看到日本國,顯然有點夸張,但也說明登上觀音山遙望遠處的清晰度極高。
我們上觀音山時天色已近傍晚,但視野依然通透,山海全景,衢山島盡收眼底。岱山縣委常委、衢山鎮委書記周國宏指點著四周告訴大家,在衢山本島的周圍,左前方是小衢山島、黃澤山島、雙子山島,右邊是鼠浪湖島、小鼠浪山島、大青山島,那邊是大小洋山,離上海很近。
觀音山的寺廟分上、中、下三寺,歷史均十分悠久。在上寺,我聽到一個故事,唏噓不已。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十二月,一直被金人追趕的宋高宗趙構一路逃難到寧波,又駕樓船逃到了舟山群島,在波濤洶涌的夜晚,他突然看到雲霧之上有天燈在閃亮,大驚:難道是觀音現身指引?待弄明白那是一個島的最高峰時,他決定上島躲避。此山原來正是觀音山。山中林木森森,雲霧繚繞,空王寺氣象壯觀。想著逃來時的景象,趙構題下了“華雲寺”三字。此后,李清照在《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中用一個夢來証明了趙構一行逃難到衢山的願景:我這麼一路奔逃,天帝問我,想往何處去呢?我回答,長空九萬裡,大鵬正要沖天飛舉,風啊,請千萬不要停下來,載著我的一葉小舟,將我直接送到蓬萊三仙島上去!
光緒年間《定海廳志》載:“華雲寺,舊名香蘭,后周顯德七年(公元965年)建。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改賜空王寺。建炎三年再賜今額。在蓬萊(岱山)之鄉朐山(衢山)。”
此刻,我就在觀音山頂的上寺。我繞著最高點——天燈燈塔台座轉了數圈觀察,外圍用捐助碑(邊上修建玉佛寶塔)緊密圍著,幾乎找不著空隙,這天燈的亮台,數十米高,呈八角形,牆面藤蔓纏繞,顏色斑駁厚跡,底座為一米左右的基座,燈台的頂,是以圓珠尖頂突起分角覆蓋的那種涼亭樣子,上層八角牆上有很大的窗口,每天晚上,天燈閃亮,燈光從窗口透出,四周數十裡的海面上,都能看到閃耀的晶點。
我相信,那趙構看到的天燈,就是從這裡發出的光,千百年來,它都用微弱的亮光指引著在大海上航行的船隻。
衢港漁火
如果是夜晚,站在觀音山頂,往山下看,千船雲集,萬家漁火,這衢山中心漁港,是整個衢山島最熱鬧的地方。
這裡是舟山漁場岱衢洋的中心,這裡也是盛產大黃魚的地方。從12世紀30年代開始,本地漁民開始在此捕大黃魚,一直到17世紀60年代,岱衢洋漁場正式形成。宋元時期,岱衢漁場“樓櫓萬艘”(蘇東坡詩),“千家食大魚”(沈夢麟詩),到了清代,則出現了“無數漁船一港收,漁燈點點漾中流。九天星斗三更落,照遍珊瑚海上洲”(劉夢蘭詩)的壯觀場景。徹夜不眠的漁港,場面催人無限遐想。
隨后的400年間,一直到上世紀的80年代,這個漁場都聞名中國。1965年的一個資料表明,僅岱衢洋漁場捕獲的大黃魚,就高達4.25萬多噸。
這個數據,是這樣來完成的。
每年的春夏季,浙江、福建、江蘇、上海等地的漁民都來到此地,幾千艘大小各異的漁船雲集,數萬人為之工作,白天的洋面,號鼓連天,夜晚的港口,燈如繁星。群聚的大黃魚們奔涌而來,漁民們敲鑼張網以待,“咚咚咚”“咚咚咚”,那些金屬鑼聲,不斷刺激著大黃魚們的耳膜,用不了多久,它們就會暈頭轉向,浮上海面,漁民們“嗨唑嗨唑”,以逸待勞。
不過,勝景已遠去,現在,衢山人正以另一種方式來實現他們的壯麗事業。
11月3日清晨,我行走在衢山中心漁港的堤岸上。數百艘大鐵駁船整裝待發,它們要去遠洋捕撈,漁工們上下忙碌,有的在整理拉網,有的往船上搬運東西。船上粗鐵制的桅杆頂端,均有兩隻鏤空的奔馬標記。這種機械大船,已非昔日的木制船可比,捕撈、冷凍等已經完全現代化,還可以遠洋。衢山鎮委副書記周鑫告訴我,衢山現有這種大船982艘,全島大部分人都在從事漁業生產,這些遠洋的船每次出海都要數個月,每條船最多的年收入達到900萬元以上。
衢山島周圍,水深平均40米以上,適宜停泊大型噸位的船隻,衢山港因而成了國內少見的深水良港之一,40萬噸級的港口,全國僅7個,衢山就有2個。我們在風力發電的機塔下遠望時,衢山旅游辦毛偉兵主任就指著遠處的一個長黑影子說,那裡,停著一艘前幾天從巴西淡水河谷開來的40萬噸級鐵礦砂大船。
作為上海港的外緣,東南亞的航道中樞,衢山港已經成為寧波舟山港的重要組成部分,戰略和經濟地位都非常顯著。
涼峙聽濤
涼峙是衢山幾十個山海景色皆佳漁村的典型代表。
晚上9時多,崔光凱忙完了我們一行的吃喝,匆匆吃完晚飯后,和我坐在“海映朗庭”的院子裡閑聊。
小崔是這家民宿的老板,他的老家就在衢山島的太平社區。這位1977年生的中年人,思想活絡,大學畢業后,一直在舟山的一家大型旅游集團工作,從事過旅游的各個崗位。后來,他又到杭州西湖區成立了一家旅游公司,做專線旅游。他說,他是看著家鄉的游客一天天多起來的。5年前,他曾經組過一個千人團來衢山旅游。前幾年的一個夏天,他來到了涼峙村,被村裡涌動的人流觸動,當下就決定,要來涼峙開一家精品民宿。
一年多后,就有了這家精致的“海映朗庭”。這裡原來是村裡破舊的小學,被匠心改造后變成了擁有12個房間的功能齊全的民宿,還有一個非常寬闊的院子,簡單而朴素,關鍵是,這裡能聽海。
小崔的行動無疑具有號召力,在他的帶動下,周邊的伊蘭灣、海邊十二街、海天一色等民宿都紛紛開張。他的客人主要來自上海、蘇州、杭州、紹興、湖州等地,好多時候,現有的12個房間根本住不下,不過,他的周邊已經有不少聯盟,今天你介紹給他,明天他會介紹給你,大家合起來,方向一致、目標一致,小崔說,他今年又在衢山島上成立了一家旅行社,這樣,杭州、衢山可以資源共享。
陪著我聊天的岱山縣旅游局局長俞海嘯告訴我,在岱山的148家民宿中,涼峙村就佔了88家,“海映朗庭”非常具有代表性。涼峙的海灣,每年的5月、6月、7月是藍色的,其中有7天是完全透明的,這麼好的風景,要讓更多的人來分享。去年,衢山島的旅游人數已經突破50萬。
這一夜,我睡在“海映朗庭”的二樓,海浪撞擊堤岸的嘩嘩聲一陣陣襲來,我卻安然入眠。清晨6時,依然是濤聲將我叫醒。拉開窗帘,晨光已經將涼峙的海天映得透亮。迅速起床早讀,這一次,我帶著《老子百句》,坐在院子裡,開始讀的第一句恰好是第六十六章的起句:“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千萬不要以為水隻有柔弱,它只是身段柔軟而已,它善處底下處,其實力量剛堅無比。
涼峙那不知疲倦的濤聲,我們至少可以比德自況的。
(陸春祥,一級作家,浙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散文學會會長。已出散文隨筆集《病了的字母》《字字錦》《連山》《而已》等二十余種。作品曾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