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美術館進文創園 門庭冷落游客稀

李洋
2018年11月12日09:35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美術館進文創園,門庭冷落游客稀

落戶吉裡園區內的勢象空間,佔地10畝,用心改造出了藝術氛圍濃厚的庭院。

▼11月2日東億美術館到下午4點還隻接待過10位觀眾。李洋攝

位於東五環遠通橋東北角的東億美術館,正在舉辦首屆東億中國油畫作品展﹔位於廣渠路與雙橋東路交叉口的塞隆藝術空間,正在舉辦俄羅斯版畫展﹔位於東五環小郊亭橋西北角的勢象空間正在舉辦張光宇文獻展……在大多數參觀者眼裡,這些美術館的名字很陌生,它們不在798、草場地、通州宋庄等藝術聚集地,而是隱匿於文創科技企業的辦公聚集地——文創園區。遠離藝術聚集地的熱鬧,美術館牽手文創園區,是為了彼此的長遠發展,還是僅是眼下的權宜之計?

每周免費開放6天,一天卻來不了幾個人

東億美術館位於東億國際傳媒產業園的東南角,與建國路僅有一道柵欄之隔,位置並不算偏僻。面朝南開的美術館大門前,立有當代雕塑家高孝午的一件作品,色彩斑斕頗吸引眼球。順著紅地毯走進美術館,工作人員禮貌地邀請參觀者登記一下姓名和所屬機構。在11月2日這天的表格上,到下午4點,登記人數才剛滿10位。一位來自北京郵電大學的大四學生說:“我是來這個園區的演播大廳參加節目錄制的,因為來早了就過來轉轉。”同一期參加節目錄制的大約有100人,隻有她和另兩名學生走過來看展覽。從登記表上看,大多數來看展覽的是園內各文創企業的員工。“因為展覽已經開放一段時間了,大家差不多都來看過了。”美術館工作人員解釋,新的展覽剛開幕的幾天人氣最高,9月份展出的《眾妙之門》油畫展,因匯聚了艾軒、王沂東、姜國芳等名家作品,觀眾最多的一天曾達到1546人。

但名家展覽畢竟是稀缺資源,大多數展覽並沒有這麼好的人氣。開在北京塞隆國際文化創意園裡的塞隆水泥庫藝術空間,由北京工筆重彩畫會與塞隆文創園共同創辦,這裡一年差不多舉辦十幾場展覽。“有的展覽一周也來不了幾個人看。”一位不願具名的園區工作人員說。

而為了吸引更多的參觀者,開在文創園區裡的美術館每周都會免費開放6天,且開放時間都保持在七八個小時。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為了吸引一街之隔798藝術區的人流能到館參觀,甚至在798內租下兩個固定廣告牌,預告自家展覽。

遠離游客喧囂,學術展成為普遍選擇

開在文創園區裡的美術館,總會自覺不自覺與798做對比,正是在這種對比中,尋找自身存在的依據。

“離開798,就離開了熱鬧和游客,也有好處。”北京工筆重彩畫會副會長金沙說,在落戶塞隆文創園之前,畫會曾在798藝術區運營過“璽美術館”,那時一到周末就得應付大量游客,很累心。“其實偏居一隅並不影響我們的學術追求。”金沙說,塞隆水泥庫藝術空間上下兩層空間一共600多平方米,其中純粹用於展覽的面積大約400平方米。“雖然不大,但是那些大型館舍不屑於做的文獻展、研究展、手稿展恰恰在這樣的空間裡合適。”

落地北京吉裡國際藝術區的勢象空間,則完全不在乎人流量的多少。“在這樣安靜的園區裡,我們的目標客戶反而更願意來,更加不受打擾。”負責人李大鈞曾擔任百雅軒總裁,民營美術館可以落地的空間,他都曾嘗試過。“一個獨立的文藝機構最理想的場所是庭院式、園林式的,這個目標在寫字樓、門市房、798等藝術區裡都無法獲得滿足。郊區又太遠,不利於各種活動的開展。”他將勢象空間定位為知識和內容的生產商,美術館只是這個機構的功能之一。在這個定位的前提下,若還想留在城區發展,由工業遺址改造而來、布局相對寬鬆的文創園幾乎是唯一選擇。

上周二下午的勢象空間,正在舉辦張光宇文獻展的展廳內並沒有一位觀眾,而毗鄰的館藏品陳列廳裡,一個匯聚了劉蘇裡、解璽璋等文化名人的沙龍正熱火朝天地進行。“對藝術的傳播並不僅僅有現場觀展這一種,我們一年還要出版50種畫冊,有學術追求的機構是不想太熱鬧的。”李大鈞說。

為文創園區加分,能活多久還是未知數

然而,主打學術是否能引發文創園的共鳴,還很難說。目前落戶在文創園裡的美術館,與文創園的關系也頗為微妙。

東億美術館由東億國際傳媒產業園自備場地、自籌資金運營﹔蘭境藝術中心由郎園Vintage園區自備場地、自籌資金運營﹔塞隆水泥庫藝術空間由塞隆文創園免費提供場地,專業學會運營﹔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由民生銀行捐助創辦,恆通國際創新園只是其房東,甚至民生現代美術館在這個園區內租下的地塊除了滿足自身使用,還能租給十幾家公司辦公使用﹔勢象空間也是自籌資金運營,但與房東吉裡藝術區的關系更加緊密,為其園區的品牌建設出力不少。

願意自辦,或免費、打折,或優先提供最佳位置給美術館的文創園區,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那就是借助高質量美術活動來提升園區的品質和影響力,甚至最終形成園區獨特的IP,為園區自帶流量。在這種需求的指引下,美術館在文創園區管理者的眼裡,不能僅僅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學術機構。在東億美術館管理者的眼中,成功的標志之一就是人流量。“以前一篇發在官微上的信息有幾百人看,但是美術館高質量展覽的文章,會有近萬人點擊瀏覽。”美術館工作人員說,美術館無形中對園區品牌的提升和傳播,讓他們看到了藝術的力量,看到了美術館的價值所在。

塞隆文創園則更願意美術館能成為園區一個具有文化品位的空間,滿足園區內客戶的社交需求,這顯然與工筆重彩畫會的初衷不同。著名的郎園Vintage園區也對自家運營的美術館“蘭境藝術中心”的定位有所改變。2014年年底至2017年,蘭境藝術中心舉辦過12個大型美術展覽。但今年,藝術中心還沒有辦過大型展覽,而是轉向創意活動。

美術館,到底能在文創園區裡存活多久,還是個未知數。不過,美術館陣營的分化已出現端倪。“藝術品越來越成為一個媒介,美術館是為都市社會公眾提供以藝術為主題的氛圍和社交空間,並進行知識生產。”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館長周旭君說,在這種定位下,有別於一般的民營美術館,民生美術館開館3年多來已經組織了300多場公共教育活動。也許,細分過后的美術館,能滿足更多人群更多層次的需求。

(責編:鄒菁、吳亞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