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練當空舞 日月有新天(逐夢40年)

——改革開放40年來的中國舞蹈

馮雙白

2018年11月20日05:2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40年來的中國舞蹈歷程,其成功和收獲是豐厚的。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當代舞蹈藝術必當堅定文化自信,放眼世界藝術潮流的風起雲涌,捧一把中華美學精神的沃土,培育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花,創作出優秀作品回報人民

  

  1978年的中國舞蹈界,發生了幾件大事。其一,中國舞蹈工作者協會正式恢復工作,並更名為中國舞蹈家協會。這次更名意味著舞蹈工作者對超越的渴望,昭示著中國舞蹈新的時代到來。其二,北京舞蹈學校經國務院批准改為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蹈教育進入前所未有的高層次。其三,中國歌劇舞劇院恢復上演民族傳統舞劇《寶蓮燈》,觀眾如潮。這幾件事情,是中國舞蹈對改革開放偉大歷史征程的積極回應!

  今天,當我們回首縱覽40年來中國舞蹈領域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驀然領悟:歷史趨勢早有端倪,歷史現象呈供本質,歷史軌跡見証未來。

  人才輩出 精品涌現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應該擁有自己不朽的文藝作品和偉大的文藝家,作為這個民族或國家對人類文明永恆命題的回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40年來,中國舞蹈藝術從歷史新起點起航,不忘初心,自覺將舞蹈藝術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聯系在一起,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創造了千百年來中國舞蹈的最好發展時期。

  1979年上演的民族舞劇《絲路花雨》,像是一個響亮的號角,標志著新時期舞蹈藝術開始揚帆遠航。隨后的幾十年裡,舞劇《祝福》《林黛玉》《紅樓夢》《雷雨》《風雪夜歸人》《家》《大紅燈籠高高挂》等在文學藝術名著改編大潮中脫穎而出,在舞台藝術空間裡傾訴著舞蹈家對中華經典的深情。原創力量在40年裡隆重登場,日益彰顯:福建精心奏響《絲海簫音》,廣西邁開史詩舞劇《媽勒訪天邊》的步伐,《風中少林》重現中華武術精神偉力,《沙灣往事》讓過往人事並不如煙,《月上賀蘭》讓邊塞賀蘭更加邊關月明。40年裡,於曉雪的《一個扭秧歌的人》、迪麗娜爾的《達坂城的姑娘》、沈培藝的《麗人行》、劉敏的《向天堂的蝴蝶》,或清麗靈氣,或恣肆磅礡,或沉郁厚重,這些優秀的舞蹈藝術作品,為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增添了耀眼的亮色,為燦爛的中華文明刻畫了嶄新的印記。

  優秀的作品有賴優秀的舞蹈工作者。40年來,中國舞蹈藝術廣泛吸收世界舞蹈教育的先進理念和科學方法,吸引了一大批年輕有為的舞者,用他們杰出的藝術才華揮洒出前所未有的藝術光彩,讓世界為之贊嘆。

  1978年,陳愛蓮舞蹈專場晚會在京舉行。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第一場個人舞蹈晚會。其后,老中青年舞蹈家陸續舉辦個人舞蹈晚會,不但開啟一種全新舞蹈演出樣式,更推動40年來中國舞蹈表演水平的極大提高。從老當益壯的賈作光,到月下獨酌的楊麗萍,從氣勢如虹的黃豆豆,到悲喜人生的奧運英雄劉岩,再到馮英、王才軍、張丹丹、辛麗麗、呂萌等芭蕾驕子,王小燕、山翀、汪子涵、孫科、唐詩逸、朱潔靜、李德戈景等中國舞精英,個個身懷絕技,出手不凡。他們馳騁中外,摘金奪銀,形成一股舞蹈表演藝術的“中國風”,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大時代寫照。

  立足傳統 舞出精神

  40年來,中國舞蹈藝術用富有時代感染力的肢體語言,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寶藏裡徜徉探微,用華夏文明的巨大魅力感染和鼓舞觀眾,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願景的向往。

  外來舞蹈文化與中華傳統文化的碰撞與交融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舞蹈發展的新景觀。中國當代舞蹈經歷古代樂舞復興大潮、80年代中期何謂民族傳統的大討論、90年代傳統舞蹈接受外來舞蹈觀念沖擊、千禧年后對傳統的再反思,時至今日,迭代交替、萬象更新之后,人們在活力猶存、舞台風光依舊的許多經典作品裡,再次發現中華傳統美學精神的巨大張力和活力!風靡大江南北的《踏歌》,舞出漢唐盛世氣象﹔意味悠長的《萋萋長亭》,道出相見時難別亦難的無盡情意﹔《扇舞丹青》和《黃土黃》色彩濃郁而意蘊綿遠,《千手觀音》和《水月洛神》立象清晰而耐人尋味。這些作品,用肢體語言傾訴著什麼是“宅茲中國”——我們的精神家園和我們的文化所歸。40年裡,這些作品証明了一個道理:任何時候,文化自信都是更根本的自信,關系到信念的最終確立,關聯著民族的最深情感。當代中國舞蹈在這40年裡曾經有過對傳統文化的彷徨和迷茫,歷經探索之后,才有對優秀傳統的再認識——一種發自內心的身份認同和文化歸宗。

  深入現實 照亮人生

  40年來,中國舞蹈藝術用極大勇氣突破自我藩籬,將藝術觸角探向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深刻揭示人類豐富的心靈世界,以人性的光輝照亮生命的旅程。

  如何走出“小圈子”和“象牙塔”,是中國當代舞蹈長期面臨的現實挑戰。其要害,在於能否堅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深刻變化的火熱時代生活中找到藝術生命的源泉。40年來,從直面人生的男子獨舞《希望》,到反映戰爭炮火裡人性不滅的雙人舞《踏著硝煙的男兒女兒》,從呼喚關注留守兒童的舞劇《遠山的花朵》,到溫暖都市人心靈的《騎樓晚風》,都是因為敢於突破舞蹈藝術單純抒情的成規,獲得激動人心的舞台藝術表現力。

  當《哥哥》用一個洗腳盆抽絲剝繭地刻畫出哥哥內心不滅的親情,當《咱爸咱媽》用一條扁擔牽連起相依為命的父母愛情,當《進城·返鄉》傳遞出勞動人民相互之間的關愛,我們從舞蹈作品裡感悟到的,不僅僅是人生的道理,更是可歌可泣、可感可觸的人間真情。甚至,《天鵝湖記》對舞蹈評獎過程中悲喜人生的詼諧諷刺,或是《城市病人》對當代人難以放下“包袱”而躑躅不前的表現,都讓我們在舞蹈作品中看到現實生活的巨大魅力。如果說從“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中國藝術一直將觀照國民的靈魂視為己任,恰如魯迅先生所言:“要改造國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藝”,那麼,隻有敢於深入生活的內部,直面現實人生的問題,找到國民精神之光,才能高舉精神的火炬,照亮中國尋求復興的道路。40年來,盡管還有諸多不盡如人意之處,如創作上的公式化和模式化,如立意淺薄或形象重復呆板等等,但是,中國當代舞蹈在現實題材上的突破和成績,承接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精神引擎,真正取得了突破,是這一時代令人可敬可贊的藝術收獲。

  融會貫通 突破自我

  40年來,中國舞蹈藝術從突破舞蹈僵化思想開始,超越傳統舞蹈語言的程式化風格,大膽借鑒外來舞蹈文化的觀念和編舞方法,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努力開拓舞蹈創作的新局面。

  曾記得,1978年12月,加拿大安娜·懷曼現代舞團訪華演出,開啟了第一個外國現代舞團的中國之旅。1979年,剛剛成立的北京舞蹈學院派出以陳錦清為首的觀察團,前往美國密西西比州杰克遜市,觀摩美國第一屆國際芭蕾舞比賽。這是中國舞蹈將自己的傳統大河融入國際海洋的第一次嘗試性涌動,卻實際地引發了隨后的中外國際舞蹈交流大潮。40年來,中國舞蹈藝術立足文化自信,敞開胸懷,放眼世界,走出了一條開放交融的康庄大道。陳維亞、丁偉、趙明、楊威、佟睿睿、汪舸等舞蹈編導們回饋世界的,是浩渺無垠的《碧海絲路》、感人至深的《倉央嘉措》、美輪美奐的《紅樓夢》、形象奇絕的《紅梅贊》、熱血沸騰的《大禹》等等。

  堅定自信 再創輝煌

  中國文聯主席鐵凝曾說:“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必須落實為持續不斷、苦心孤詣的創造。”當代中國舞蹈的艱辛探索,從對舞蹈語言風格模式的突破開始,臥薪嘗膽,以求磨礪鍛鑄最新的語言利器,尖銳地刺破程式化語言風格的“金鐘罩”。40年來,中外舞蹈交流大格局下的舞蹈創作,最重要的突破之一就是舞蹈創造力的培養,它具體落實在舞台時空觀念的轉變之上,落實在舞蹈語言的磨礪錘煉之中。1980年,賈作光的《海浪》橫空問世,在一個男子獨舞者身上同時顯現海浪和海燕的雙重形象,驚世駭俗。40年來,中國舞者在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性轉換和創新性發展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他們挑戰舞蹈藝術種類的風格局限,在舞台創作中不同時空的藝術處理更加自由、流暢。從80年代的“意識流”風潮到90年代后舞台空間的心理化處理,整個時代的舞蹈舞台軌跡清晰可見——向著人類豐富復雜、流動性強的心理空間飛翔……當代舞蹈編導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創作中千人一面、公式化和快餐式的危害,“衣帶漸寬終不悔”,竭力追求藝術的成功。至簡至純的《走跑跳》,至美至真的《小城雨巷》,在大洋彼岸獲得至高評價的《我們看見了河岸》,在中國古典舞、芭蕾舞、國標舞、街舞等舞種領域都獲得好評的《黃河》,如此這些作品,揮洒青春激情,謳歌時代新聲。

  40年來的中國舞蹈歷程,其成功和收獲是豐厚的,其基礎則是思想觀念的討論、辨析、爭鳴和更新。可以說,沒有深層觀念的拓展,就沒有40年舞蹈的進步。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當代舞蹈藝術必當堅定文化自信,懷一份對傳統文化的敬畏之心,放眼世界藝術潮流的風起雲涌,捧一把中華美學精神的沃土,培育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花,克服浮躁和急功近利之心,創作出優秀作品回報人民,無愧於偉大時代和偉大人民。

  (作者為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

  制圖: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18年11月20日 24 版)
(責編:岳弘彬、曹昆)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學好“四史”,傳承紅色基因(人民時評)
  2. 青海省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3.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發布1名干部任前…
  4. 第十一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參評作品目錄
  5. 肩負起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