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北京人藝三排《名優之死》 年輕演員撐起年度大戲 

牛春梅
2018年11月21日09:28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沒有老演員托底,我們隻有破釜沉舟”

青年演員閆銳、李小萌擔任《名優之死》主演。本報記者 方非攝

每年年初,人藝發布新一年劇目時,兩部重點大戲那一欄都是以一個“*”號代替,格外神秘,非得捂到年末才公布。昨天,北京人藝年度收官之作終於解密,原來是個“老朋友”——田漢先生1927年創作的話劇《名優之死》。

說是“老朋友”,不僅因為這部戲是田漢的代表作,而且北京人藝也曾分別於1957年、1979年兩度將該劇搬上舞台,童超、於是之都出演過該劇。北京人藝院長任鳴表示,人藝三排《名優之死》,不僅看重劇本的厚度,更看重該劇的現實意義和探索空間,“創作於九十多年前的《名優之死》,講的是那時戲班裡的規矩、藝人的風骨,對今天的觀眾依然有現實意義。”

不過,與以往的人藝年度大戲不同,這出戲由年輕人唱起了主角。任鳴邀來青年演員閆銳共同執導,演員陣容裡也沒有老人托底,閆銳出演主角劉振聲,李小萌出演女主角劉鳳仙,連配角也都是年輕人。

雖然在劇院外導過不少戲,但第一次在劇院擔任導演,閆銳還是覺得很惶恐,“我們就是踏踏實實排練,規規矩矩創作。”說到沒有老演員托底,閆銳覺得這是一把“雙刃劍”,“有人托底固然好,但那樣總覺得有人庇護,不會破釜沉舟。現在沒有依靠,大家就硬著頭皮往前沖,可以說劇組每個人心裡都燃著火,憋著一股勁兒,要把這個戲排好,不在台上丟人。”

《名優之死》不僅從陣容上打出了新組合,更從劇本的立意和內容下手,完成了一次徹底地創新。在原有劇本的架構內,豐富了作品本身的表現力,讓觀眾在舞台上不僅看到故事,更看到故事背后的發展,“把幕后那些事兒都放到了台前。”有戲曲行業的規矩和傳統藝人身上的氣節,有台上真唱真打的戲曲排場,也有跌宕起伏、令人扼腕的故事架構。

戲曲元素加入話劇,在舞台上並不少見。但在這部戲中,戲曲就不僅僅是一個元素,而是該劇的內核。任鳴說:“要讓熟悉京劇的人看到京劇在話劇中,讓熟悉話劇的人,看到話劇裡有京劇。這是該劇獨特的風格,也要讓觀眾看到人藝年青一代的演員是有真本事的。”

演出戲曲故事,對閆銳而言可以說是得天獨厚。有著專業戲曲功底的他演起劇中的名優劉振聲,可以說是有模有樣,一舉一動頗有戲曲演員的范兒,而現場展示的一段對打更是激起一片叫好聲,人藝的排練廳儼然成了戲園子。

展示結束后好一陣子,閆銳說話時喘氣還不勻。他說,自己雖然有一些功底,但也放下很多年了,近兩個月才又開始練功恢復,“我原來是唱花臉的,劇中的劉振聲是文武老生,行當不一樣,功夫不一樣,每天都需要重新練功。”

從沒有學習過京劇的李小萌似乎有點吃虧,她在劇中飾演的劉鳳仙是個大青衣,不僅身段要像,還得自己張嘴唱。剛開始,她聽了無數遍《霸王別姬》裡的“勸君王”,但怎麼也學不會,最后又請了專業老師來教自己,“剛開始唱的還像曲兒,現在老師說我唱得有點意思了。”雖然這些學習耗費了不少時間,但在李小萌看來,“在北京人藝的舞台上,不能含糊!”再經過一個月的排練,《名優之死》將於12月20日與觀眾見面。

(責編:鄒菁、吳亞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