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產電視劇《歡樂頌》阿拉伯語版開播儀式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這部42集的電視連續劇將於明年1月1日起,在埃及國家電視台第二頻道播出,每天播出一集。
早在2015年,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與埃及廣播電視聯盟簽訂了“中國劇場”欄目合作協議,至今已在埃及國家電視台第二頻道播放多部中國電視劇,受到埃及觀眾的喜愛。埃及國家新聞委員會秘書長易卜拉欣·艾勒伊拉基表示:“近年來埃及與中國在廣播電視領域的合作迅速發展,此前在埃及已經播出了《金太郎的幸福生活》《父母愛情》《北京青年》等中國電視劇。”
值得一提的是,“國劇出海”是這兩年國內各大影視論壇的熱點議題,不僅《生活啟示錄》《小別離》《雞毛飛上天》等國內熱播電視劇接連出海,就連《白夜追凶》《河神》《無証之罪》等高品質網絡獨播劇也被Netflix買下,在全球195個國家和地區播出。
政策與數據 多部國產劇成海外“香餑餑”
近年來,《甄嬛傳》《琅琊榜》《愛情公寓》《何以笙簫默》《偽裝者》《盜墓筆記》等不同類型的國產劇,都成了海外市場的“香餑餑”。如《何以笙蕭默》作為首部在韓國主流媒體MBC播出的中國內地都市偶像劇,播出時在韓國掀起熱議。此外,《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錦繡未央》《微微一笑很傾城》等劇在美國視頻網站Dramafever播放時,都進入了該網站點擊量前五。
數據顯示,近年我國電視劇的生產總量平均每年400至500部,出口總量維持在每年250部左右。其中,2016年中國電視劇出口總額比2015年增長了1/3,達到5.1億元﹔2017年中國電視劇出口總額進一步增長,達到6.33億元。2017年9月,廣電總局下發《關於支持電視劇繁榮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明確表明支持優秀電視劇“走出去”:“積極開展影視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強電視劇國際合作合拍,打造‘電視中國劇場’品牌。”
現象與困境 國劇抱團出海提高“命中率”
這幾年,不少國產劇在海外成了“網紅劇”,例如,今年古裝劇《扶搖》出海巴基斯坦后,就成了熱播劇。《扶搖》還參加了在匈牙利召開的Napte布達佩斯電視節,順勢點燃歐洲、西亞觀眾的收看熱情。這部劇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播出時同樣反響不俗。值得一提的是,相比較時裝劇,我國的古裝劇在海外的認可度更高。
目前“國劇出海”目的地主要是發展中國家以及韓國、日本等文化背景相似的鄰國,這些地區觀眾的接受度較高。但國產劇要想進軍歐美主流市場,依然道阻且長。檸萌影業總裁蘇曉曾表示:“美國電視劇市場相對封閉,競爭也非常激烈,讓他們買一部語言不通的中國電視劇,當然非常困難。”
現在國劇流行抱團出海,越來越多大型影視公司信息、資源共享,更有利於提高國劇出海的命中率,在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影響力已初露鋒芒。制片人侯鴻亮曾說:“大家齊心,一起解決遇到的問題,一起合作把內容做好,制作標准更加國際化,我相信中國故事將會在海外有更好的傳播。”華策集團副總裁房迎則認為,現階段應以學習為主:“我們得學習外國先進的理念和方法,我也相信把中國人自己的故事講好了,才能真正走出去。”
交流與探索 “中國風”題材作品受歡迎
在上周舉行的“文化創意與世界城市崛起2018環球盛事成都峰會”上,曾打造過《神雕俠侶》《射雕英雄傳》《花千骨》等爆款劇集的慈文傳媒董事長馬中駿帶來了名為《國劇出海——核心是中國故事世界表達》的主題演講。馬中駿說:“觀眾對電視劇文化的解讀,實際上就是不同文化之間的博弈,在經過了文化的沖突和碰撞后,達到文化接受和文化認同。因此,當外來文化與自身文化相融,與自身價值觀相符時,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從而獲得心理上的認同。”
他以熱播劇《楚喬傳》為例,指出《楚喬傳》之所以能在海內外引發關注,正是因為其呈現了更為現代人所接受的價值觀:“尊重個人的價值觀,這種表達更具現代感,更為年輕人所接受。我認為故事被讀懂,根本在於人心相通,文化有交互和共鳴,才能有效地傳遞信息、傳遞價值。”
而在今年的上海電視節上,馬中駿曾詳細談過“國劇出海”話題。哪種題材最受“老外”喜愛呢?馬中駿說:“第一,中國風的科幻題材﹔第二,當代的緝毒主題﹔第三,穿越類的題材。一般來說,國際市場對表現都市愛情的劇集需求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