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公布:多個項目見証改革開放四十年

中新網南京11月24日電 (記者 申冉)24日,“第三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在東南大學公布。此次公布的共一百個建筑,遍布中國多個城市,建造時間從20世紀初至20世紀末。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增加的多個現代建筑項目,還見証了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的巨變,令這份名單更添時代感。
據介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筑學會始創,首批98個項目的名錄於2016年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寶蘊樓公布﹔第二批100個項目的名錄於2017年在安徽池州發布。
第三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表。資料截圖
第三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表。資料截圖
中國建筑學會理事長修龍在致辭中表示,“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以20世紀建筑遺產的經典項目,體現傳承中國城市文脈、建設人文城市的理念。“自2014年至今僅四年時間,自全國各地共遴選出298項建筑經典項目,成為國家遺產保護的新類型。”
會上,由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黃元宣讀了第三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入選名單,其中包括了:上海圖書館、北京體育館、廣東國際大廈、深圳國際貿易中心(國貿大廈)等一批現代優秀建筑﹔以及,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國立美術陳列館舊址、鹽業銀行舊址等一批近代建筑代表作。
給入選名錄建筑單位代表頒發証書。 唐璜 攝
記者注意到,在這批入選的上個世紀經典的建筑項目中,有不少是改革開放以后建設的,極富時代感。
中國文物學會“20世紀建筑遺產委員會”副秘書長李沉告訴記者,此次名錄就特別入選了可謂改革開放見証物的深圳國貿大廈。
盡管這座位於深圳羅湖區、160米樓高的大樓,在如今高樓林立的市區早已失去了當年的“風光”,但在上世紀80年代,它曾是中國第一高樓和最高的餐廳,見証了改革開放四十年間的無數神話。
“當年,這座大樓從第31層開始,就以3天一層的蓋樓速度,轟動全國,被譽為‘深圳速度’的代表。”李沉認為,建筑遺產的價值不應單以年限來評定,特別是一些見証歷史、甚至代表一個時代的優秀建筑代表,也應列入名錄,“除了考慮建筑本身的魅力,建筑對社會的深遠影響,也是我們評價的重要標准之一。”
“20世紀的這批優秀項目,是離我們最近,也依然在使用的建筑,如何在保護的過程當中去利用,如何在使用的過程當中去保護,是我們共同的使命。”李沉表示,希望通過名錄的公布,讓這批建筑遺珠得到更好地保護。
此外,作為此次公布地的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也有不少項目入選。據南京市政協副主席李奇介紹,“南京入選‘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的項目總數已達20余項,在這批建筑遺產中,絕大多數都是誕生於20世紀上半葉的民國建筑,也充分體現了南京的建筑遺產在20世紀中國建筑發展歷程中的傳承性與創新性。”
東南大學校長張廣軍表示,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文物,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有幸入選了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目前,該校正與南京共同籌建“亞洲建筑檔案中心”。(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