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網傳金字塔為近代“混凝土澆筑”的 專家:毫無根據

2018年12月21日08:45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網傳金字塔為近代“混凝土澆筑”的 專家:毫無根據

  還原金字塔建造真相

  記者求証網傳“金字塔是近代造的”說法真偽

  實習記者 陸成寬

資料圖:埃及金字塔。

  資料圖:埃及金字塔。版權作品 禁止轉載

  偉大的古埃及文明,幾百年來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巨大的石雕遺址、古老的寺廟、神秘的人像、廢棄的宮殿,這些都是考古學家探索的對象。但要說埃及最引人注目的恐怕還要屬金字塔了。

  作為古埃及法老陵墓的金字塔,歷經數千個春秋至今仍巍然聳立在尼羅河畔,充分顯示了古埃及人的高度智慧和精湛的建筑技術。

  然而,最近卻流傳出,金字塔是近代用混凝土建造的說法。隨著俄羅斯制作的一部紀錄片——《福緬科:歷史發明家》在網上的廣泛傳播,這種說法就一直沒有停止過。這讓金字塔的建造更加迷霧重重。

  金字塔是近代建造的觀點毫無根據

  《福緬科:歷史發明家》第四集宣稱,金字塔並非是西方學者長期對外宣傳的由數百萬塊巨石、征用數十萬埃及奴隸、花費數百年時間建造而成的﹔而是就地取材,用當地砂石、泥巴、水、纖維材料等混合而成的“原始混凝土”澆筑而成,成本低廉、制作方便、效率極高,可以快速施工完成。

  紀錄片最后得出結論:可以肯定的是金字塔的歷史既不是西方世界宣傳的4500年,也沒有2000年,依據這種原始混凝土的質量和耐久性,結合其風化程度,不排除金字塔是近代建造的。

  為此,科技日報記者專門採訪了正在埃及開展考古工作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郭子林。在他看來,金字塔是近代建造的觀點是毫無根據的。“據統計,古埃及有80多座金字塔,是公元前2686年至公元前1500年之間建造的,至少10座金字塔裡面有大面積的銘文,被稱為金字塔文。這些銘文是用古埃及文字雕刻的,絕不可能是近代偽造。古埃及金字塔的建造時間也是史學界公認的。”郭子林說。

  據了解,古埃及金字塔是從早王朝時期(包括第一、二王朝,約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2686年)的“馬斯塔巴”墓發展來的。馬斯塔巴墓是一種長方形的平頂墓,用石頭建造而成。

  埃及歷史上第一座金字塔是第三王朝初期左塞王建造的“階梯金字塔”。這座陵墓最初是一座巨大的馬斯塔巴,后來因嫌陵墓不夠宏偉,於是又改變計劃,將塔基擴大,在其頂部重疊增加了幾個逐層縮小的馬斯塔巴,最后成了一座由6級高低不等的馬斯塔巴堆疊起來的陵墓。由於採用層級造型,外形呈“金”字形,所以被稱為“階梯金字塔”,同時開創了埃及建筑藝術史上金字塔形陵墓的先河。

  第四王朝(約公元前2613年—公元前2498年)的創立者斯涅弗魯在位時共建有3座金字塔。他在達赫舒爾修建了兩座規模宏大的金字塔,其中位於南面的一座外觀呈白色,稱為“白色金字塔”。這座金字塔最初設計時,底角是按54°31′設計的,后來修建到一半時才發現角度傾斜太陡,整座建筑仿佛要被壓塌的樣子,為了確保塔體的穩固,就把上半截角度改成43°22′,以致整座金字塔外觀呈明顯彎曲形狀,形成了所謂的“彎曲金字塔”。

  吉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令狐若明在《讓時間“懼怕”的古埃及金字塔》一文中寫道:彎曲金字塔更接近於一座真正的金字塔,可視為從階梯金字塔向真正金字塔的過渡。

  但是斯涅弗魯對這座金字塔並不滿意,於是下令在它的北面不遠處建造了另一座新金字塔,其底部邊長約220米,高104米,設計角度從一開始就取43°22′,顯然是接受了彎曲金字塔的經驗。與其他金字塔不同的是,塔的入口開得很高,幾乎在塔的上腹部。這座金字塔建成后表面覆蓋以紅色石灰石,故有“紅色金字塔”之稱,成為一座真正的角錐體金字塔。

  “從馬斯塔巴到階梯金字塔,再到彎曲金字塔,最后到角錐體金字塔,金字塔建造有著明顯的演變軌跡。一般偽造隻會偽造一類孤例,不可能偽造一整條歷史脈絡。從這個角度來講,金字塔也不可能是后世偽造的。”郭子林說。

  筑造金字塔的石料是砂岩不是混凝土

  為了說明金字塔是利用混凝土建造的,《福緬科:歷史發明家》紀錄片中還拿出了一系列証據。其中的主要証據有:砌筑金字塔的“石頭”上有很明顯的大量氣泡,這不是正常岩石應該有的特征,這些氣泡是典型的“人造岩石”特征,並且科學家用手稍微摳一下,“岩石”便碎掉了﹔同時,科學家做了個簡單的測試,用一塊石頭敲擊所謂的埃及金字塔的“建筑石料”,沒想到很輕鬆就敲掉了,“石料”裡竟還流出很多沙土。這說明建造金字塔所用的材料就是原始混凝土。

  然而,郭子林並不認同這種觀點。“我正在埃及參與孟圖神廟考古,親手觸碰了埃及人建筑物的石料。埃及人建筑的神廟和墳墓大多使用砂岩和花崗岩,還有一些石灰岩和頁岩。其中,砂岩居多。砂岩質地相對鬆軟,是由沉積在海底的沙子等物質經長時間累壓而成的,所以沙子多,有氣泡。長時間風化以后會鬆軟,石頭裡面會流出沙子。這是這種建筑材質本身的特點。”郭子林說。

  與此同時,紀錄片也宣稱,古埃及的建筑和雕刻,基本上也都是用“混凝土”鑄模而成。因為人們發現古埃及建筑上的浮雕竟然從來沒有任何錯誤或修改的痕跡。自古以來人類就經常會在雕刻時出現錯誤或者失誤,所以會強行在原作上更改,這樣就會留下痕跡。但是,古埃及的雕刻好像總是一體成型,片中的科學家推測這可能証明古埃及人是在軟質材料上(混凝土沒有凝固之初)進行雕刻的,因為那樣有了錯誤可以及時進行補救。

  在郭子林看來,這種觀點更不靠譜。他表示,雕刻時不出現錯誤其實很容易做到。事實上,埃及人在石頭上雕刻文字的時候,會先用蘆葦筆在打磨好的石頭表面畫出草圖,然后按照草圖雕刻出來,這樣就可以巧妙地避免出現錯誤。

  此外,片中的專家還宣稱,如果使用的建筑材料是原始混凝土,那就可以回答金字塔建造過程中古埃及人如何抬升重達數噸的石塊這個謎題。因為如果使用原始混凝土,就不存在抬升石塊這個問題,隻需要將建筑材料運到高處后再加工即可。

  對此,郭子林表示,金字塔建造中的石塊抬升確實是個謎,科學家們提出了很多種解釋,但現在看來,比較靠譜的是斜坡法和螺旋上升法。

資料圖:金字塔。

  資料圖:金字塔。版權作品 禁止轉載

  相關鏈接

  什麼是斜坡法和螺旋上升法

  所謂斜坡法,就是工匠們先在金字塔外部修建坡道,然后再沿著坡道把沉重的巨石一點點往上推或拉,將其運到指定位置。古希臘歷史學家狄奧多洛斯就曾記載,“坡道”在金字塔建造過程中發揮了作用。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修建一個像胡夫金字塔那麼高的建筑物,就需要一個長達1.6公裡的外部坡道。有學者表示,這種坡道的角度不能超過8度,因為角度再大的話,以當時的人力會無法搬運巨石,同時,在實際的考古活動中,也沒有找到坡道遺跡。並且,金字塔旁也沒有足夠的平地可供建設坡道。

  然而,在郭子林看來,吉薩高地往外延伸1.6公裡是沒有問題的,角度高也不成問題,埃及人通過推拉等方式是可以將石塊運送到高處的。坡道本身是不需要保留的,所以沒有留下痕跡的可能。而且吉薩高地本身是砂岩地質,表面覆蓋沙子,所以坡道留不下痕跡,是很正常的。

  螺旋上升法,就是沿著四面牆壁建成螺旋式的階梯狀,一邊上樓梯,一邊往上蓋。這樣就不需要用到杠杆、撬棍、起重機,這種方法也比較符合古埃及人的實際情況。

(責編:吳亞雄、蔣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