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經典展覽屢現排隊盛況 市場仍靜待回暖

2018年12月28日09:19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寒冬

  12月12日,中國美術館“生命之樹——中國美術館藏非洲木雕藝術展”展覽現場。今年,該館通過策劃風格各異的展覽,為首都市民營造出濃厚的藝術氛圍。本報記者 饒強攝

  本報記者 李洋

  2018年即將過去,這一年裡,美術館裡的藝術展很火,中國美術館、中央美院美術館、北京畫院美術館等殿堂級美術館,通過“典藏活化”一類的嚴肅展覽,頻頻引發人頭攢動、排長隊觀展的盛況。公眾對藝術的精神需求仍然在持續上漲,這催生了商業空間與當代藝術之間的深度融合。但相較之下,藝術市場卻略顯冷清,“寒冬”尚未過去,仍然有畫廊因交不起房租黯然離場,大幅作品賣不動,改畫小幅作品也成為一些藝術家維持出鏡率和身價的必然選擇。

  看展覽

  美術機構通盤合作再現經典

  不久前,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在面對媒體回顧美術館的2018年時,自豪於“從數九寒冬到炎熱夏天,美術館看展的隊伍都排得很長”。觀眾排長隊,是為了來看“典藏活化”系列展覽,以及類似將教科書裡提到的經典作品從庫房裡擺回展廳的展覽。

  絲路藝魂——韓樂然誕辰120周年中國美術館藏韓樂然先生捐贈作品展,在107天時間內吸引18.27萬人次觀展。金陵盛跡——十七世紀的金陵畫壇配套的講座,在大降溫的冬至當天舉辦,小報告廳也被擠得滿滿當當。還有“美在新時代”“東方風來滿眼春”“豐子愷的藝術世界”等,都因各自展出的重量級作品,吸引大批市民前往觀看。也有觀眾覺得,有些耳熟能詳的作品在展覽中重復出現。不過,降低作品的首展率,讓人們可以時常面對經典原作,正是這類展覽要達到的目的。

  作品的首展率降低,許多老藝術家的首展率也在降低。今年恰逢中央美術學院建院100周年,該院舉辦了一系列畫院歷史上老先生的回顧展﹔北京畫院美術館堅持了十余年的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大家系列展,借重溫大師風採回顧中國當代繪畫面貌的來時路。曾開創中國畫夜景山水創作的美術大家李斛、中國油畫第一人李鐵夫、新中國油畫第二代藝術家代表人物戴澤、從藝50余載進藏30余次的版畫家李煥民……一個又一個名字帶著一個又一個傳奇,回到了公眾眼前。

  經典的活化,並非把作品搬出庫房那麼簡單。“胸中山水奇天下——齊白石筆下的山水意境之二”專題展,調集了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中國藝術研究院、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等十家重量級文博單位和藝術機構的藏品,精選出齊白石山水畫作逾160件套,能將這麼多白石老人的山水作品集於一處欣賞,對參觀者來說更是非常難得的機會。“中國新水墨作品展”則由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搭建平台,從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以及廣東、江蘇、浙江、湖北等省市美術館共10余藝術機構中調集作品,系統梳理過去40年中國水墨代表性作品200余件。各個機構、各個城市之間的通盤合作,都隻為讓經典得以重現。

  看市場

  擠泡沫倒逼藝術家回歸創作

  2018年,藝術市場連續六七年的下滑依然沒有見底,有分析稱國內93%的畫廊在虧損,市場的總體規模還在萎縮。

  人生三大不幸之一是“少年得志”,有人用這話形容中國藝術市場的“人生遭際”。20多年前,中國畫廊伴隨著中國當代藝術的井噴而蓬勃發展。作品和藝術家,來一個搶一個,搶一個賣一個。但真正的藝術市場是不可能如此持續的,如今泡沫的破滅,正是多年虛火的必然結果。

  為了盡早迎來轉折,北京的畫廊奮起一搏,在每年5月份舉行的“藝術北京”之外,8月底,北京又出現一個新平台“北京當代藝術展”。這個平台以“策展式”思路,精選32家頂級畫廊及其數百件藝術作品,力圖在泥沙俱下的大潮中,突出優質的藝術資源,或者說,要向國內買家宣告懂藝術的經紀機構的實力。

  藝術展上所見的作品和藝術家,確有獨樹一幟之處。現成品繪畫、水墨與油脂相結合的創作嘗試等,各有千秋,讓人耳目一新。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市場擠壓泡沫的過程中,倒逼一些有想法的藝術家靜心回歸創作,也更能贏得出頭的機會。同樣,在拍賣等藝術品二級市場來看,市面稀缺、質量過硬、流傳有序的作品依然會成為爆款,億元爆款的頻繁出現,說明消費方一直在保持高度熱情,只是口袋裡的錢都在等待著投向真正的好作品。而每一個博覽會上攢動的人頭,和越來越多普通市民的出現,都在預示著藝術市場的春天也許並不遙遠。

  看需求

  眾多商業空間樂於聯手藝術

  在商業空間裡“偶遇”藝術作品與藝術展覽的機會,在今年變得更加頻繁。

  5月,中國首屆“藝蘭北京JINGART”在北京坊內有著百年歷史的勸業場內開幕。這個小而美的當代藝術博覽會,邀請了32家藝術機構在上下三層樓內展示作品。在北京坊,今年還有法國國家影展、保時捷70周年公益慈善藝術展等藝術類節展登陸。

  12月,朝陽大悅城新近開放的9層空間裡,除了著名的上海三聯書店,還新開了經營雕塑家向京、瞿廣慈小雕塑作品及其衍生品的小店——稀奇藝術。小小的空間被布置得如蜜糖一般甜蜜柔軟,向京的系列代表作《我看到了幸福》就擺在售賣區。這樣的店,稀奇藝術在北京已經開放三家。同樣是在朝陽大悅城,以奧黛麗·赫本為主題的泛藝術展也在一層中庭吸引著顧客。

  伴隨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精神滿足的需求日益旺盛,美育成為這種需求的一種直接體現。面臨實體經濟下滑壓力的商業空間,敏銳抓住了市場需求,將藝術擁入懷中,深度融合實現雙贏。北京來福士廣場甚至直接在商場裡舉辦當代藝術展,並且可以當場實現架上繪畫作品的售賣。

  元旦臨近,春節也不遠了,各大美術館的跨年展覽已紛紛登場,許多商業空間正摩拳擦掌再推出一波藝術類節展。這讓人們看到,藝術市場雖不景氣,藝術,卻從未遠離人們。公眾對藝術的旺盛需求,終會讓這個市場重新迎來春天。

(責編:吳亞雄、蔣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