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一 |
![]() |
《紅樓夢》 |
![]() |
《孫子兵法》 |
![]() |
《易經》 |
![]() |
圖為捷克布拉格伏爾塔瓦河上的查理大橋。查理大橋以悠久的歷史和杰出的建筑藝術成為布拉格最有名的古跡之一。 |
捷克首都布拉格舉世聞名,景致旖旎,歷史厚重,東西方文明與各種思潮在此交匯,捷克漢學研究在其中佔據著重要地位。捷克漢學研究創始人普實克及其弟子克拉爾(見圖一)、布拉格漢學學派、東方研究所中的“魯迅圖書館”,以及眾多中國經典名作翻譯和研究著述,一系列炫目的成就令布拉格成為歐洲漢學研究重鎮,為世人矚目。
2017年8月,克拉爾在北京被授予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獲此殊榮,他實至名歸。
捷克學術界這樣評價克拉爾:他是卓越的翻譯家,中國古典文學資深學者和評論家。他側重於中國古典文學理論、歷史、藝術、美學和哲學,在當代比較學、文化和美學研究的視閾下展開學術研究和翻譯工作。經他譯介的中國經典著作《易經》、道教哲學、佛教典籍、美學專論、詩詞和古今名著,數量之多、范疇之廣令人驚嘆,他從根本上影響了我們對中國文化的認知,以及對中國文學和哲學思想的閱讀和理解。
然而,漢語卻並非這位捷克漢學巨擘當初的第一選擇。1949年,克拉爾參加查理大學哲學院入學考試,報考的是英語和比較文學雙專業。開學時,比較文學課程被意外廢止,他被推薦到新開設的漢語系。教授普實克把克拉爾請到了自己家,在聶魯達大街那座東方氣息濃郁的公寓裡,年輕的學子被先生的魅力和對漢學的熱情深深感染。他走入了東方文化,從此一發不可收,一年后甚至放下英語,專攻漢語和遠東文化史。
在閱讀中國抒情話本小說如唐傳奇《李娃傳》等名篇后,克拉爾將中國古代經典作為他畢生研究的主題。從大四起,聰慧勤勉的克拉爾就擔任助教,承擔了中國文學史和文學作品解讀的課程。1954年,他追隨普實克來到捷克科學院東方研究所繼續研究生學業,並參與了導師“中國古典小說”的研究課題。1956年,他前往北京大學進修,師從吳組緗教授潛心研究並翻譯《儒林外史》,還結識了中國比較文學大家錢鐘書。1958年,他進入哲學院漢語系任教。1960年,他通過副博士學位答辯,論文是以俄國形式主義和布拉格結構主義研究方法撰寫的研究文章《中國古典小說〈儒林外史〉的藝術手法》。兩年后,《儒林外史》捷克語譯本在捷克出版。1965年,他的專著《中國的小說藝術》出版。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捷克漢學發展的黃金時期。1952年,普實克調任東方研究所任所長,對捷克漢學的未來發展作出長遠設想和規劃。他多次訪華,在東方研究所建成擁有5.5萬冊中國藏書的“魯迅圖書館”﹔他著書立說,言傳身教,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從事翻譯和漢學研究,捷克漢學中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由此開啟。普實克認為,要客觀深入地研究中國文學,必須通今博古,古今並重。因此,痴迷中國文化的克拉爾便在5年時間裡,逐一翻譯了現代小說名作《家》《暴風驟雨》和《林家鋪子》。
1965年,克拉爾重返北京大學進修,重點研究劉勰的《文心雕龍》。1968年,他完成《中國美學思想論述》博士論文,同時將《文心雕龍》翻譯成捷克語,獻給捷克讀者。隨后,他又與出版社簽下協議,翻譯中國經典名著《紅樓夢》。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克拉爾依然筆耕不輟。他潛心書齋,專心於《紅樓夢》和中國哲學著作的翻譯。1986年,第一卷《紅樓夢》捷克語譯本出版發行,1300冊當日即告售罄。1988年,克拉爾完成后兩卷的翻譯,這部嘔心瀝血之作於同年榮膺奧德翁出版社最佳翻譯獎,並於2003年在北京榮獲紀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作品翻譯國際獎。
在克拉爾心中,始終有一個夢想:做自己的出版人。於是,千裡馬出版社應運而生,出版商是他的妻子艾娃,僅服務於他這一位翻譯家。夫婦倆在南波西米亞拉森尼斯一個讓人心無旁騖的靜謐之地,將公寓、書齋和出版社合為一體。從此,翻譯作品如窗外潺潺流淌的河水,漸次而至——《易經》《孫子兵法》《中國哲學——歷史觀》《大學》和《老子:道德經》。
2010年,捷克文化部為克拉爾頒發國家獎,表彰他卓越的翻譯成就。在頒獎典禮上,他深情回憶:“與普實克相遇,賦予了我充滿意義的人生方向,是他將我帶到中國圖書的書架前。”他坦陳:“假如把我所做的一切納入一本書出版,我會將它命名為《尋找(中國)小說》。”中國文化仿佛一道光,令克拉爾終生追逐。他以畢生的不懈努力,為捷克民眾展現了中國文學、哲學和美學令人難忘的全景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