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設,需要有標志性的東西,或建筑,或設施。有它,就能顯示特色﹔有它,就能表達文化﹔有它,就能展現品位﹔有它,就能讓人記住。
自從遠離王府井,就常常惦著它。那裡是我工作了十五年的所在,常想重游舊地。
那天,我乘公交車到燈市西口,借著暖暖陽光,一路南行。我這八旬老人的腿腳,雖感乏力,卻未見蹣跚。我在此走過無數趟,自認閉著眼睛都能找到想找的商店和單位。但說實在的,這是盲目自信。若是依兩旁店面辨認,真是難以確認原貌。許多店面都已美得今非昔比,走著走著就找不著北。
來到北京市百貨大樓,店面並無多少變化。倒是它的門前大街西側一帶,忽然出現五頭牛的雕像。兩年前我來此逛過,未見有此景觀。據查,是於2017年9月安置於此。它一經出現,便吸引了眾多游人,此刻仍可見不少觀光者,在它周圍照相留影。
近前細看,五頭牛都是銅制品,約與真牛一般大小,整體是紅銅色。牛的神態各異,或站立,或仰首,或低頭,或行走,情狀豐富,栩栩如生。再細看,又有紫、藍、紅、綠夾雜其間,美麗的色彩,十分引人注目,據了解這是庚彩熔銅工藝。整條步行街因它而生輝,它也因此成為此大街的標志性景物。
我贊賞這五牛銅雕的設計者,他繼承並融會了我國的傳統文化。我國重農耕的傳統,造就了各族人民對牛的特殊情結,牛也因此早就成為崇拜對象。牛是福的象征,五牛象征著五福,五福臨門,向來是我國百姓的向往和追求。把傳統的文化理念,融匯於五牛銅雕之中,也使步行街的文化內涵得到升華。
王府井步行街因這五牛銅雕,形成鮮明的民族特色,給觀者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想起五牛銅雕,就會想起北京王府井步行街,就會想到中國。這就是標志性景觀的魅力。
由此我也贊賞在此安置五牛銅雕的決策者。此前,王府井步行街雖然繁華,但在我看來略顯平淡。不僅在世界、在亞洲,就連在國內,其長不及哈爾濱中央大街,美不如廈門中山路,欠缺一個特色獨具的“說頭”。有人如此概括:美國紐約第五大道是“時尚+大氣”,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是“文化+情調+金碧輝煌”,英國倫敦牛津街是“古典+優雅”,奧地利維也納克恩頓大街是“建筑+音樂”。這是否准確不好說。如今,我們的王府井大街,也有了自己的“說頭”,那就是:傳統+現代。這其中,亮眼的五牛銅雕功不可沒。
牛之所以備受喜愛,是因為它勤,尤其是耕牛,低頭耕地,任勞任怨。它也是善的象征,隻做善事,奉獻甚多。正因為如此,它受到全人類的喜愛,世界許多國家都有牛的雕像。美國達拉斯市有一個著名的雕塑群《趕牛》,三個牛仔驅趕著四十頭長角牛上集市,規模之大,藝術之精,氣勢之大,形象之美,世界罕見。充滿動感的牛群,反映了藝術家的智慧和技藝。而這四十頭牛的雕像,成了達拉斯市的標志。
城市建設,需要有標志性的東西,或建筑,或設施。有它,就能顯示特色﹔有它,就能表達文化﹔有它,就能展現品位﹔有它,就能讓人記住。我推崇王府井五牛銅雕,隻因它的特征鮮明,它的形象、質地、制作工藝,都有自己的特色。見識它,就見識了時代和民族文化的一個獨特側影。
閑逛王府井步行街,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