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絹花傳承人金鐵鈴

做朵不凋謝的“花兒金”

本報記者 魏 薇

2019年02月07日05: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④、圖⑤:金鐵鈴絹花作品。
  資料圖片
  圖⑥、圖⑦:金鐵鈴制作絹花。
  本報記者 魏 薇攝

  “心裡有熱愛,更重要的是身上有責任,隻有不斷觀察鮮花,才能把絹花做好。”

  ——金鐵鈴 

  

  世上可有永不凋謝的花兒?若有,北京絹花算一種。

  走進花市社區博物館,可以看到不少金鐵鈴的經典絹花作品,菊花、梅花、玉蘭、月季等等,不是真花,勝似真花。這門始於唐代的絹花手藝於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第五代“花兒金”金鐵鈴是代表性傳承人。

  一個名號冠京城

  談起絹花的歷史,金鐵鈴信手拈來,“相傳唐玄宗李隆基的寵妃楊貴妃左鬢角上有塊傷疤,每天要讓宮女們採摘鮮花戴在鬢角上。但到冬天,鮮花都凋謝了,一個心靈手巧的宮女就用綾、綢做成假花獻給楊貴妃。后來這種花飾傳到民間,逐步發展成獨具風格的手工藝品絹花。”

  絹花發展至清朝時尤為鼎盛,宮廷、民間均用為裝飾。位於崇文門外的花市大街形成於清乾隆年間,歷史上曾是售賣各種手工制作紙花、絹花的集市。北京民間俗有“逢三土地廟,逢四花市集”的說法,《燕京歲時記》中也有記載:“花兒市在崇文門外迤東,自正月起,凡初四、十四、二十四日有市……所謂花市者,乃婦女插戴之紙花,非時花也。花有通草、綾絹、綽枝、摔頭之類,頗能混真。”

  這其中又以“花兒金”的絹花為最。《舊都文物略》中記載:“旗漢婦女戴花成為風習,尤以梳旗頭之婦女最喜色彩鮮艷、花樣新奇之品”,“光緒間,有金姓者,制紙質盆花及瓶花,精巧無匹,人呼為花兒金,至今此業尚無出金姓右者。”其中的“花兒金”,就是金鐵鈴家族傳承下來的名號。

  “花市是我家幾代人長大的地方。”金鐵鈴說。第四代“花兒金”金玉林是金鐵鈴的父親,他帶領一些老藝人成立了北京第一絨絹紙花社。他的代表作“十丈珠帘”以菊花為題,高近1米,翻卷的花蕊、飄洒的花瓣如縷縷銀絲。

  1956年,金玉林將絹花作坊轉為國有的北京絹花廠。在他的帶領下,北京絹花廠成了全國絹花行業的標杆,而且是當時出口換匯的龍頭企業,所做的絹花產品常年出口德、法、美、日等50多個國家。那年,金鐵鈴出生。用金鐵鈴的話說,自己生在一個充滿花的家庭裡,不僅父親是有名的絹花藝人,自己的哥哥姐姐隨手都可以把一片絲綢變成一朵花。

  兩箱鮮花挑回家

  1978年,金鐵鈴子承父業到北京絹花廠上班。他逢花店就進,逢花展就看,還經常把自己做的絹花送去讓種植花卉的工人品評,看是否符合花卉的生長樣貌。“作為金玉林的兒子,不能丟臉啊。”

  金鐵鈴還記得第一次出差去廣州。那時剛改革開放,廣州有很多外貿商品都很便宜,同事整箱整箱地往北京買。金鐵鈴卻裝了滿滿兩大箱子鮮花,用一根扁擔挑著上了返京的火車。“梔子花啊龜背竹啊,那都是些南方花卉,在北京很少見的,當然要買回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年下來,他的技藝越來越嫻熟,做出的絹花也越來越美,每一件作品都惟妙惟肖。1982年,憑借一件菊花作品,年僅26歲的金鐵鈴摘得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

  “心裡有熱愛,更重要的是身上有責任,隻有不斷觀察鮮花,才能把絹花做好。”金鐵鈴說。

  “三不”原則做好花

  “不糊弄、不對付、不做‘行活’。”這是金鐵鈴定下的規矩。

  一朵絹花的誕生,需要經過選料、上漿、剪樣、染色、窩瓣、定型、粘花、攢活等工序。其中,制作絹花的主要原料是真絲織物,也有少量的棉織品,還有染料、鐵絲、澱粉等。

  上漿這道工序並不容易,因為一般的絲、綢、絹、紗質地柔軟,不易成型,不便加工,因此要用澱粉或白面調成糊狀,把原料漿過之后再繃緊、晒干、燙平。在窩型上同樣考驗技術,需要用手工或者窩錘窩出不同形狀的花瓣造型。

  粘花則是將花瓣層層疊疊地粘在一起,形成全盛的花或者尚未盛開的花骨朵。用膠量全憑經驗。最后,再用鐵絲、綠綿紙等把枝葉和花朵攢在一起,固定成優美的姿態。

  “有什麼樣的鮮花,就能有什麼樣的絹花。”絹花嫣紅姹紫,千姿百態,仿佛能使人嗅到陣陣花香。

  上世紀90年代初期,北京絹花廠解散,很多人改了行,金鐵鈴卻絲毫沒有放鬆對做絹花的要求,依然堅持純手工制作每一瓣花瓣和每一片葉。

  現在,金鐵鈴經常帶著自己的作品走進社區、學校和企業,給人們講解絹花制作。“我感覺自己像在播種,將絹花手藝的種子播撒在喜歡這門藝術的人心中,隻有這樣,這朵‘花兒金’才永遠不會凋謝。”金鐵鈴說。

  

  ■小貼士

  花市社區博物館佔地1880平方米,內設1條歷史長廊、8個展廳,收藏有“北京絹花”“葡萄常料器”“北京料器”“北京絹人”“絨花(絨鳥)”等國家級、市級非遺項目藏品以及部分社區居民的個人藏品,再現了老北京“花市一條街”的景象。免費開放,需提前預約。

  地點:北京市東城區東花市大街花市棗苑社區8—9號樓地下。

  時間:9:00—11:00和14:00—17:00(節假日休息)

  仿真花扮靚空間

  目前商業化生產的仿真花,通常是指用繃絹、皺紙、滌綸、塑料、水晶等制成的假花,以及用鮮花烘成的干花,泛稱為“人造花”。顧名思義,就是以鮮花作為藍本,用布、紗、絲綢、塑料等原料加以模仿。今天,仿真花產品愈做愈好,品種繁多,幾可亂真。除了模仿各種鮮花外,還出現了仿真葉、仿真枝干、仿真野草、仿真樹等產品。

  仿真花流行是有其優勢的。不僅花色艷麗,造型別致,保存時間長,盛開不謝,而且易於打理,尤其適合沒有時間打理花草或不擅長養護花花草草的人,對手工愛好者來說,還可享受DIY的樂趣。對花粉過敏的愛花人士也可以放心大膽地享用。

  仿真花適合的場合比較廣。居家裝飾、辦公場所修飾、商場布置等等,都可以見到仿真花的身影。在辦公場所、商場,常需要花草裝飾,但鮮花的花期太短,實時更換又過於鋪張浪費,仿真花便成為很好的替代品,不需要經常更換,也不用打理,隻需要做簡單的清潔就可以了。

  如果花朵因長時間擺放有了灰塵,可用軟毛刷蘸水輕掃花瓣和葉子,並放在陰涼的地方晾干,或用撣子撣掉灰塵。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07日 06 版)
(責編:岳弘彬、曹昆)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澳大利亞第一季度經濟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2. 讓綠水青山造福人民澤被子孫
  3. 中國作家協會2021年會員發展公示
  4. 習近平的扶貧相冊丨脫貧路上,一個民族都…
  5. 陳國猛任海南省監察委員會代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