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涼都(新時代之光)

凌春杰

2019年02月11日08: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我回老家看望母親,乘高鐵到了宜昌,朋友說要開車送我回家。我本不想麻煩他,但聽說走后河,這是一條我未曾走過的路線,於是接受了這份盛情。在資丘和宜昌之間,我往返過無數次,但都是從前河走,逆清江而上,或順清江而下。后河這條路,需要翻過火燒坪。在我離開家鄉后,原本貧困出名的火燒坪,竟因種植高山無公害蔬菜,成為遠近聞名的明星村,我一直想有機會去看看。

  我們從宜昌出發。車過西陵長江大橋即向西南沿高速而行。那時還是九月,宜昌的天氣火熱。越野車在彎彎曲曲忽上忽下的公路上走得很是平穩,很快,就進入長陽境內的高家堰鎮。大山褶皺中的小鎮,潛伏在溝谷間的丹水,逶迤著伸向山際的高速公路,蒼翠的群山,次第在眼前一閃而過。似曾熟悉的山,似曾親近的水,雖然是第一次途經這裡,我的心早已柔軟起來,仿佛和這山這水有著不絕的前世今生。

  朋友說,兩個月以前,他來過火燒坪。現在的火燒坪,正謀劃一條“生態農業+”的發展之路。對於火燒坪,我的最初印象,這裡山高人稀,糧食收成少,茅屋很多,光棍到處有,山上的姑娘千方百計要嫁到山下的人家。山上和山下的人家除了這種姻親,大多還另有一層牛腳戶的關系。那時,一頭耕牛好幾戶人家共有,每戶一隻牛腳,甚至有的人家隻擁有半隻牛腳,有點像現在的股份制。山下人多,地勢不平,山上人少,地廣平闊。從下半年到冬天,牛歸山上的人家飼養,等開了春,山下人家牽牛下來犁地,一直養到秋天。山下人家上山牽牛時,往往還從山上背幾個包白菜回來,包白菜、球白菜是山上的特產。這樣的日子,大概一直延續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忽然就有一天,火燒坪真像被火燒過一樣,在四村八鄰間火起來了,青樹包村一夜之間都種上了球白菜,施農家肥,不打農藥,憑著土地自身的肥沃,種出的蔬菜又胖又嫩,將大自然的菁華都匯集到了新鮮的莖葉之中。這些新鮮蔬菜,先是賣到了宜昌,接著賣到了省城,賺到一筆他們想都不曾想過的大錢。漸漸,青樹包村發展成反季節蔬菜基地,除了蘿卜、土豆、青玉米,栽種西紅柿、辣椒、包白菜、球白菜也成為整個村庄的主業。大片的荒山被開墾出來,大量的農地被整體承包,青樹包在短短幾年間就成為最富裕的鄉村,小鎮上聚集著來自周邊巴東、五峰等地的數千民工,八輪或十六輪的貨車排隊上山,裝滿蔬菜又緩緩下山,運送到全國各地。村裡的鄉親們富裕了,一個家庭年收入幾十萬,成為很平常的事。這麼一座貧困的高山,短短兩三年的時間就超過了山下,山上的姑娘們再也不願意嫁到山下去了,山下的姑娘們忽然就有人願意嫁到山上去當老板娘了。

  下了高速公路,轉入縣道,在榔坪鎮短暫而過,就到達火燒坪境內。雖然是縣道,鋪設得也很不錯,顛簸的土路早已成為歷史。上山的路彎彎繞繞的,一會兒穿過這座山頭,一會兒又進入那個溝谷,在盤旋式的抬升中,漸漸看見了遍野的蔬菜和嫩包谷。在進入火燒坪的那個山口,矗立著一塊巨石,刻著四個大字:雲中涼都。我說,下車看看吧。

  我和朋友向那塊巨石走去。朋友說,火燒坪如今向觀光休閑農業轉型,正在規劃生態綜合體,發展觀光休閑民宿。在這方面,我知道朋友有經驗,他的第二居所,就是恩施的蘇馬蕩,也在海拔超過一千五百米的山上,他就是蘇馬蕩的文化使者,經常在朋友圈看到他為蘇馬蕩代言。面對四個紅色大字,頓時仿佛真的進入了雲中,遠處的是雲,近身的是霧,人一下子澄明起來。這個涼都,真材實料,即便是仲夏,也有自然的山風拂過,不需要空調,不需要風扇。盯著這四個大字,我驀然感觸到了一座山的生命律動。

  汽車在峰谷間的盤山公路上繞行,濃霧漸漸退去,雲海般山巒浮現出來,如同置身於塵世之外的仙境。在公路兩邊,我看到了一片片六分熟的包白菜,一架架青澀中泛著白光的西紅柿,有些地裡殘留著些許小蘿卜,大蘿卜顯然已經裝車拉走了。還有些地方,覆蓋著長條薄膜,不知會是哪些幼苗即將破土而出。這就是久負盛名的反季節無公害蔬菜基地,它們的生長期主要集中在仲秋孟冬,正好補上了時令蔬菜的斷檔期。山中的農民,早已修整起氣派的樓房,記憶中童話般的茅草屋怎麼也找不到了,竟心生出些許悵然。悵然之余,是發自內心的高興。駛入青樹包村,小鎮的身影水墨般從流動的輕霧中洇了出來,這樣的小鎮,正是記憶中的老樣子,有些陳舊,一點也不破落,處處散發著時光的氣色。面對此景,欣喜之情油然而生,我拍了幾張霧中小鎮,發到朋友圈,我要告訴親友們:此刻的我,正在雲中涼都,特意設置了發送的位置。

  朋友輕車熟路,直接開車進了鄉政府。這天正好是周末,鄉黨委書記李德兵正從外地趕來。趁這個間隙,我在四處轉了轉,和周邊的人隨意聊了起來。我才知道,青樹包這個高山蔬菜基地的緣起,起初也是偶然的。1997年,農婦吳家春一狠心承包了三百多畝菜地,當年賣菜收入意想不到有幾十萬元,除了還清家裡欠下的債務,她用余下錢滾動發展種植蔬菜。如今的她承包經營五百畝蔬菜基地、五百畝草場、安置農民工八十五名,被譽為“高山蔬菜女狀元”。也許,吳家春當初的種菜,僅僅是基於還清債務這一朴素的想法,只是基於祖祖輩輩在這裡生活的經驗,她沒想到會形成聚集帶動效應。鄉黨委和鄉政府借勢挖掘優勢,利用這裡地處凍土地帶,土地天然肥沃,平均海拔高,年平均氣溫低的特點,推動將反季節蔬菜銷到了國內外五十多個大中城市,帶動了當地的觀光旅游、中介服務、餐飲住宿、運輸、倉儲等行業發展,成為推進“兩個轉變”的典型。二十余年來,火燒坪依靠高山蔬菜早已率先脫貧致富,成為全縣最富裕的鄉鎮之一。鄰近的地理生態相近的黃柏山,學習火燒坪種植反季節蔬菜,短短幾年也誕生了一大批十萬元戶、百萬元戶。

  閑聊中,老同學田豐華的電話來了。原來他就在火燒坪開辦地膜加工廠,長期駐扎在這裡。田豐華過來時,竟然穿著薄棉襖,頗令我有些意外。趁我們寒暄之際,朋友伺機拍了張照片,說是要留作記錄。朋友這麼一提醒,我忽想起此刻就身在“雲中涼都”。很快,李書記到了,帶我們去食堂用餐。在食堂的牆上,我看到了攝影家鏡頭下的涼都,冬天大雪覆蓋的,秋日夕陽西下的,夏日滿山蔥綠的,田野、山巒、房屋,它們在攝影家的眼中都流瀉出靜美的韻律。李書記給我們講火燒坪的“涼都”行動,如何將蔬菜基地和觀光農業結合起來,如何將山村打造成都市向往的夏日涼都,如何將民族民間文化融合到正在興起的民宿旅游,如何讓富起來農民的日子有滋有味。作為一鄉主政者,他更像一個企業經營者,對“涼都”計劃如數家珍。我看到了一種敏銳與遠見。吃完飯,我進到一戶人家,一個大媽正在切紅辣椒,房子裡收拾得很亮堂。大媽見我看著空調,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那是娃們裝的,到了冬天才開暖氣。”是啊,這麼高的山上,出門就有山風,再熱的天屋子裡也是清涼的,哪裡需要人造冷氣,真是羨煞我了。

  曾經最窮的高山,在時代發展中找到了自己的優勢,探索出一條走向富裕的路子,而現在,他們不滿足於鼓起來的錢包,還要和世界更近,要向現代化的觀光農業靠近,要把自己建成宜居小鎮。我想,以后回到故鄉,我可以長住在這裡了。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11日 20 版)
(責編:馮粒、袁勃)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澳大利亞第一季度經濟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2. 讓綠水青山造福人民澤被子孫
  3. 中國作家協會2021年會員發展公示
  4. 習近平的扶貧相冊丨脫貧路上,一個民族都…
  5. 陳國猛任海南省監察委員會代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