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當花遇上詩詞:每一朵花開,都是春天【3】

2019年03月19日09:35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桐花

《木蘭花慢》

柳永

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艷杏澆林,緗桃繡野,芳景如屏。傾城。盡尋勝去,驟雕鞍紺幰出郊坰。風暖繁弦脆管,萬家競奏新聲。  盈盈。斗草踏青。人艷冶、遞逢迎。向路傍往往,遺簪墮珥,珠翠縱橫。歡情。對佳麗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傾。拚卻明朝永日,畫堂一枕春酲。

此詞起筆便簡潔地點明了時令。紫桐,油桐樹,三月初應風而開出紫白色花朵,因先花后葉,故繁茂滿枝,最能標志郊野清明的到來。一個“拆”字,寫盡桐花爛漫的風致。“洗清明”,經過夜來或將曉的一陣疏雨,郊野顯得特地晴明清新,點出“清明之明”。

杜鵑花

《宣城見杜鵑花》

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眼中映入一片杜鵑花開時的紅色,好像就是故鄉的花,詩人的鄉思因此被觸動了。末句用“三春三月”點明時令,“憶三巴”三字,則突現了思鄉的主題,把杜鵑花開、子規悲啼和詩人的斷腸之痛融於一體,以一片蒼茫無涯的愁思將全詩籠罩了起來。

梨花

《東欄梨花》

蘇軾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前兩句以一青二白突出了梨花的特點,又在第三句“一株雪”裡再次賦予梨花神韻,並把詠梨花與自詠結合了起來。“一株雪”的“一”指一株梨樹一個自己:作者惆悵的站在東欄旁,梨樹上滿是白色的梨花,同時柳絮在飄,落在作者身上,淒清惆悵﹔“人生看得幾清明”補足前句“惆悵”的內容,更添悲涼。

 

友好提示:本文為人民網文化頻道官方微信號“文藝星青年”(wenyixingqingnian)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

(責編:韋衍行、湯詩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