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 |
近期出版的《百年中國兒童文學編年史》,對自1900年至2016年間百余年的中國兒童文學大事進行編年,是王泉根歷時20余年以一人之力完成的一部厚重之作,對中國兒童文學研究而言有篳路藍縷之功。
圍繞百年間中國兒童文學作家創作、出版、翻譯、傳播、評論、教育、閱讀推廣等所發生的大事可謂多矣,如何在浩瀚的文獻素材和歷史信息中恰切揀選並給出客觀評定,對編寫者的問題意識、歷史眼光、文化擔當和學術視野都是一個考驗。
本書強調“編年史也是史,而且應該是信史”的編纂理念,對協助讀者有效返回中國兒童文學創作現場頗為有益。作為“第一部”,本書的寫作沒有現成的兒童文學編年史范例可供參照,隻能自創體例。王泉根採取的辦法是:每年開篇以“本年時政”方式羅列當年時政要聞﹔扼要評說當年兒童文學大事要事﹔逐年逐月登記所述之事且注明出處﹔對於無法核實確切月日的事項統一收錄到該年最后部分。本書既記錄兒童文學作品發表、理論研究、論文寫作、文藝爭鳴、會議研討、文學評獎、文藝爭鳴等“內部”研究,也關注兒童文學的出版傳播、學校教學、閱讀推廣、對外交流等“外部”事項,內外兼顧,力圖繪制出一部多元生動的中國兒童文學地理圖志。
清晰梳理兒童文學發展脈絡,是本書的又一大特點。文學編年史與一般的文學史相比,最大不同就在於前者以時間為經、以事件為緯,有助於我們准確找到文學發展的界標。本書擇取1900年作為“百年”起點,亦即現代中國兒童文學拉開大幕之年,可謂名實相符:該年,梁啟超在《清議報》上發表了《少年中國說》,江南書局出版了我國第一套兒童寓言故事書《中西異聞益智錄》,儒勒·凡爾納《八十日環游記》作為第一部被譯成中文的西方科幻小說在上海出版,美國傳教士何德蘭收集整理的140首中國兒歌《孺子歌圖》在紐約出版,南洋公學院出版的《蒙學課本》不但介紹了《天演論》的主要觀點,還將進化論思想貫穿於課文編選始終。現代中國兒童文學起步之始,就是理論、創作、教育、翻譯和文化交流等並重,並積極匯入世界優秀兒童文學的湯湯長河之中。而2016年,曹文軒獲得國際安徒生獎,正是中國兒童文學發展的邏輯必然。
《百年中國兒童文學編年史》相當程度地保留了歷史信息的豐富性、多樣性與生動性,利於研究者多面向多角度地認知現代中國兒童文學。譬如本書在兒童文學史實鉤沉和盤點中注意到:1939年和1940年,延安邊區教育廳和延安新華書店先后出版劉御編著《新歌謠》、兒童故事集《邊區兒童故事》《兒童歌謠》﹔1943年,革命烈士錢毅在艱苦條件下收集整理蘇北民間故事傳說,編寫出版了《海洋神話與傳說》﹔1946年,蘇蘇著兒童小說《把秧歌舞扭到上海去》出版並在其后不斷再版﹔1947年,陳波兒編導的中國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攝制完成……根據這一系列事實,人們對解放區兒童文學的成就自當有新一層認識。
在《百年中國兒童文學編年史》的字裡行間,我們能夠清晰地感受到王泉根一直以來從事學術研究與文學批評所遵循奉行的原則和追求,那就是:問題意識,原創品格,中國話語,“有我”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