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中國畫變革之路(名師談藝)

王迎春

2019年03月24日08: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金色的夢(中國畫)
  王迎春

  中國畫作為民族傳統繪畫,近代以來,面臨著如何隨時代變革、與時代同步伐之挑戰。為此,我國幾代美術工作者接力探索,在承揚中國畫優良傳統的同時,亦有選擇地汲取外來藝術之精髓,鋪就了一條影響深遠的中國畫變革之路。

  20世紀初,中國畫面臨發展瓶頸,徐悲鴻等先輩遂提出要改良中國畫。在對現實的關注中,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成為藝術家思考的主題,古代傳統人物畫逐步轉向寫實的現實人物畫形態。經過半個世紀的探索,中國人物畫的表現力明顯有所提高,大大超越了人們對中國畫,尤其是對文人畫的承載力之擔憂。上世紀70年代,我也遵循徐悲鴻對中國畫進行改良的道路,在人物畫藝術實踐中加入西方素描造型元素,逐漸突破古典文人畫程式法則,用水墨刻畫工農兵形象,以中國畫反映時代面貌。這一時期,本不善於寫實的傳統人物畫,基本可以完成深入刻畫人物形象的任務,能夠較真實地反映現實生活。

  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西方現當代藝術思潮涌入中國,關於中國畫的發展方向再次引起大討論。有人悲觀地認為“中國畫已到了窮途末日的時候”“可以進入歷史博物館”等等。這些論調曾引起中國畫界同仁一時激憤,也促使他們陷入深深思考。當時,我所在的中國畫研究院為此組織了三次座談會,不同年齡段的畫家和評論家就此展開討論,呈現截然不同的態度和觀點。老畫家們認為,中國畫幾千年的優秀傳統發展至今,不可能輕易被西方現代文化的沖擊所否定。中年畫家傾向於認為中國畫需要改良,否則將難以承受表現時代發展的要求。一部分青年畫家則認為應沖破傳統繪畫程式的藩籬,緊跟時代潮流。

  在這次大討論中,我是組織者,也是參與者。當時,我已有多年中國畫創作實踐經驗,認為不必把西方現代藝術潮流看作洪水猛獸,國門已打開,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是必然,對中國畫家的影響,也會有個過程。毛澤東同志說過,“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吃一吃。”所以,對現代藝術要先了解、研究,然后再進行選擇﹔對中國傳統藝術要敬畏、熱愛又不保守。同時,我開始思考,僅注重寫實會是中國人物畫最終的價值取向嗎?

  1979年,吳冠中在《美術》雜志發表了《繪畫的形式美》一文,1980年又發表了《關於抽象美》一文,這兩篇文章使我有頓悟之感。中國人物畫僅具有一定的寫實能力遠遠不夠,中國傳統繪畫所要求的寫意性、詩意性等在中國畫現代形態的形成中同樣不可或缺。我開始探索寫意中國畫的形式語言在創作中如何發揮應有作用。1984年,我與楊力舟赴太行山區抗戰遺址寫生。一天下午,夕陽照耀下的黃崖洞,懸崖層疊,壁立千仞,讓我們產生了眼前仿佛是一組人物群雕的幻覺。這種大自然的形式美啟發了我們,促成了《太行鐵壁》的創作構想。作品完成后,參加當年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並獲金獎。這屆美展以其作品多樣化的姿態改變了之前藝術面貌單調的局面,成為新時期最具突破性的展覽之一,藝術家的創新意識也有了新的飛躍。

  上世紀90年代,我曾在作畫過程中淺嘗過立體派、表現派、抽象派。后來,又去歐洲各大博物館考察了半年,認真欣賞、了解歐洲古典主義、現代主義及當代藝術。李可染先生曾說,對待傳統要“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而我認為對西方藝術,應以最大的熱情走出去,再以最大的自信走回來。通過這次考察中對東西方文化的對比和思考,我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發展前景反而更有信心了,深感中國藝術深厚的文化底蘊在世界上獨樹一幟。何不堅持其特色、挖掘其精髓,使其蓬勃發展呢?

  在參與中國畫變革的步伐中,我帶著這份自信始終筆耕不輟,在具備一定寫實能力的基礎上,盡力探索語言形式的多樣性。2008年,我和楊力舟為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創作中國畫《太行烽火》。為把太行山抗日根據地全面抗戰時期的內容集中概括於一幅畫面之中,我們採用了超時空的創作理念,以立體構成、幾何拼貼的手法呼應峰巒起伏的山勢,再借鑒敦煌壁畫描述故事的方式,將不同故事情節安排在一幅畫面中。妻子送郎上戰場、母親送兒打東洋等可歌可泣的戰斗、生活場景共同組成這幅長7米、高4米的大畫。遠看,有太行山的巍然氣勢﹔近觀,領袖與民眾的英雄形象栩栩如生。在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工程中,根據題材內容需要,我們再次仿西域壁畫表現形式,描繪盛唐時期絲綢之路上的音樂、舞蹈、雜技等文化交流場面,用濃重的色彩和斑駁的肌理效果營造出歷史滄桑感。

  回望近百年來中國畫的變革之路,我認為在具備現代造型能力的基礎上,回歸傳統繪畫對意象的追求,對底蘊的傳承,才能實現古典中國繪畫樣式向現代中國繪畫的歷史性轉變,使其向著既傳統又現代的方向發展。中國畫的創新發展,必將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人類文明做出更大貢獻。我對中國畫的明天充滿信心。

  

  王迎春,1942年生於山西。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曾任中國畫研究院創研部主任,現任中國國家畫院院務委員、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等。代表作有《黃河在咆哮》《太行鐵壁》《太行烽火》等。其作品曾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金獎等國內外大獎。出版有《王迎春速寫集》《王迎春畫選》《春舟水墨世界》等。


  《 人民日報 》( 2019年03月24日 08 版)
(責編:袁勃)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澳大利亞第一季度經濟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2. 讓綠水青山造福人民澤被子孫
  3. 中國作家協會2021年會員發展公示
  4. 習近平的扶貧相冊丨脫貧路上,一個民族都…
  5. 陳國猛任海南省監察委員會代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