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高品質劇目、舉辦市民音樂會、開設藝術品鑒課——

包頭有個大劇院(解碼·文化市場新觀察)

本報記者  丁志軍

2019年03月26日09:3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自2014年起,包頭大劇院實現了營業收入連續4年增長。亮眼成績的背后,離不開劇院在合理定位觀眾、提升劇目品質、公益商業並重、不斷尋找新突破口等方面的努力。事實証明,城市不論大小,市民都有欣賞高品質劇目的需求,盡最大的努力滿足這種需求,才能實現口碑和市場雙豐收。

  

  位於老工業城市內蒙古包頭市的包頭大劇院2018年共舉辦各類演出活動201場,同比增長6.3%﹔接待觀眾23.8萬人(次),同比增長19%﹔實現營業收入1362.5萬元,同比增長31.5%。該劇院自2014年1月初運營以來實現了連續4年增長。

  城市不論大小,市民都有欣賞高品質劇目的需求

  “本以為這部劇目會曲高和寡,沒想到竟然受到包頭市民熱捧。”去年年底,在包頭大劇院上演的話劇《茶館》現場座無虛席,這讓在北京定居多年、回鄉探親的陸先生頗感意外。然而,包頭大劇院的經營者們對這樣的火爆場景早已見怪不怪。“很多人以為在包頭像話劇、古典音樂這樣的藝術種類不會有知音,但如果迎難而上、深耕市場,同樣會開花結果。”包頭市國際會展管理中心主任王鴻儒說。

  30萬元,這是話劇《茶館》在上海演出的票房。而在包頭,這出話劇的演出票房達到了20多萬元。這樣的票房成績,在近幾年的包頭大劇院並不少見。

  “我們是包頭規模最大、設施設備規格最高的劇院,必須和其他劇院拉開差距才有出路。如何產生差異性?我們選擇提升劇目品質。”分管包頭大劇院運營工作的包頭市國際會展管理中心副主任李靜波坦言。

  但包頭市民的藝術欣賞水平能否和劇目相適應?李靜波說,他們起初心裡也沒底。為了心中有數,劇院在運營前期組織了問卷調查以及網絡調查,結果顯示當地居民有高端演出的觀看需求。

  水深水淺,得蹚一蹚才知道,大劇院決定以郎朗鋼琴音樂會作為首秀。為了一炮打響,劇院借錢、拉贊助,全體工作人員上街發傳單、搞宣傳,用盡了方法。“哪怕是賠錢,也要砸出動靜來。得讓包頭市民知道包頭有個大劇院,大劇院有名人名家的演出。”李靜波在當時的動員會上給大家鼓勁。

  試水大獲成功。2014年1月12日,包頭首場郎朗鋼琴音樂會觀眾如潮,票房收入高達130萬元,另獲得60萬元贊助,所有人都喜出望外。

  自此,包頭大劇院開始馬不停蹄地尋求高端劇目。5年來,包頭大劇院與中央芭蕾舞團、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中國歌劇舞劇院、陝西人民藝術劇院等院團以及國內頂級演出經紀公司合作,引進《紅河谷》《孔子》《平凡的世界》《紅色娘子軍》等高品質劇目百余場,吸引了越來越多市民走進劇院。

  “事實証明,城市不論大小,市民都有欣賞高品質劇目的需求,我們要盡最大的努力滿足這種需求。”李靜波說。

  在公益的基礎上進行市場化運營,促進文化消費

  包頭大劇院由包頭市青山區政府投入3億元建成。“作為包頭國際會展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包頭大劇院首先承擔著為公眾提供文化藝術服務的任務。”王鴻儒說,“劇院的核心宗旨是‘公益為先、服務為上、創新為主、品質為王’,也就是說,我們在公益惠民的基礎上走市場化運營路線,在惠民的同時積極發揮促進文化消費的功能。”

  青山區每年給包頭國際會展中心的運營補貼是600萬元,但靠補貼運營顯然遠遠不夠。如何在公益和盈利之間找到平衡點,成為包頭大劇院運營者們需要破解的難題。加大公益演出力度,一方面服務於民,一方面帶動銷售。運營者們定下了基調。

  在不斷探索市場和緊密貼合觀眾口味的基礎上,包頭大劇院在2015年啟動惠民活動“市民音樂會”,秉承“高貴不貴”、文化親民的原則,每月安排一場高品質演出,票價維持在30至80元之間,讓更多普通市民受益。“像中國三大男高音、國家交響樂團等國字號的演出,我們都是給老百姓採取直接補貼的方式,讓市民群眾不出包頭就能欣賞到國際國內一流的劇目,這就是‘公益為先’的表現。”李靜波說。

  自2016年以來,包頭大劇院舉辦各類藝術課堂、藝術沙龍、藝術品鑒等普及高品質藝術的公益活動100多場,惠及觀眾3萬多人。運營4年多來,包頭大劇院合理定位觀眾,引進接受度高的劇目,在國際化和本土化之間找到了平衡點,帶動了更多人買票觀看演出。

  “公益事業絕不能商業化,但可以擴大營銷、爭取觀眾,從而助推商演。有舍就有得的道理是成立的。”李靜波說。

  長期堅持公益演出,使得包頭大劇院不但贏得了市民認可,也贏得了演出單位及演出商的信任。話劇《茶館》是包頭大劇院與四川人藝以分票房的形式合作出演的。包頭大劇院演出部主管武鋮杰告訴記者,“劇院剛成立前兩年,市場還沒有打開,演出商一聽說是包頭這個老工業城市,不會跟我們進行分票房合作,因為這種合作形式需要共擔風險和收益。而現在大家都知道了,包頭的演出市場特別好。”

  適應新變化新需求,讓小觀眾帶動大觀眾

  時代在變,演出行業也隨之變化發展。近年來,兒童劇需求持續上漲,於是包頭大劇院便有了讓小觀眾帶動大觀眾的新思路。

  2016年底,包頭大劇院與中央芭蕾舞團合作,打造了中西部地區第一個少兒芭蕾培訓基地,這也是繼廣州大劇院少兒芭蕾舞團之后的全國第二家劇院少兒芭蕾舞團。芭蕾培訓,這是包頭大劇院為尋求發展找到的一個新的突破口。兩年來,已經有學員400多人,這些孩子不僅學習芭蕾,還有機會和中央芭蕾舞團同台演出。

  去年暑期,劇院精心挑選了24名小學員赴中央芭蕾舞團進行專業學習,國慶節期間這些孩子得以和中央芭蕾舞團的專業演員同台演出。“那次表演之后,孩子對芭蕾舞產生了濃厚興趣。包頭大劇院凡是上演芭蕾舞劇,她都會纏著我帶她去看。”包頭大劇院少兒芭蕾舞團學員家長景雁說。

  包頭大劇院少兒芭蕾舞團成立兩年間,多次邀請俄羅斯聖彼得堡少兒芭蕾舞團專家、中央芭蕾舞團專家赴包頭交流學習,並推出內蒙古首個“繪本芭蕾課程”,推動“芭蕾進校園”活動,並策劃組織中央芭蕾舞團北京夏令營交流學習等活動。

  2019年伊始,包頭大劇院以舉辦少兒舞蹈大賽的形式招募駐場小演員,他們正在打造自己的駐場劇目——童話芭蕾舞劇《草原英雄小姐妹》,這將是全國首部原創少兒童話芭蕾舞劇,也將是包頭大劇院從引進劇目到創作劇目走出的重要一步。

  目前,這部童話芭蕾舞劇已經完成了前期導演的採風以及台本的創作,中央芭蕾舞團的頂級編導團隊進行編舞和作曲。“我們力爭在2019年國慶前,讓這部少兒芭蕾原創舞劇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台。”王鴻儒很期待,“包頭大劇院將堅持多渠道創新,確保各項演出在高品質、高質量運行的軌道上繼續前行。”


  《 人民日報 》( 2019年03月26日 13 版)
(責編:袁勃)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澳大利亞第一季度經濟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2. 讓綠水青山造福人民澤被子孫
  3. 中國作家協會2021年會員發展公示
  4. 習近平的扶貧相冊丨脫貧路上,一個民族都…
  5. 陳國猛任海南省監察委員會代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