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劇院、實體書店、鋼琴廣場……是文化地標也是精神坐標

文化聚人氣 沈陽更文氣(解碼·城市味道)

本報記者  何  勇

2019年04月04日04:5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夜幕下的盛京大劇院。
  資料圖片

  讀者在沈陽北方新生活書城看書。
  本報記者 何 勇攝

  核心閱讀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昔日的裝備制造業城市沈陽,如今在文化領域發力,引進高水平的藝術演出,打造多樣化的文化空間。大劇院、公園音樂會、戶外鋼琴廣場、實體書店——沈陽豐富的文化地標融入了市民的生活,在提升城市氣質和形象的同時,也為城市注入強大的精氣神、自信力。

  

  “滿大街的KTV,清一色的二人轉”,曾是不少人對沈陽文化市場的老印象。如今,沈陽這座昔日的裝備制造業之都,正在建設宜居城市,在文化領域發力,一改往日模樣:2018年,盛京大劇院演出超過440場﹔全市實體書店超過2400家﹔已連辦四屆的渾河岸交響音樂節、“渾河之夏”文化藝術季﹔深受市民喜愛的郎朗鋼琴廣場……城市的文化氣息愈來愈濃厚。

  一座劇院,激發文化市場活力

  沈陽渾河北岸、青年大街東側,最耀眼的建筑當屬盛京大劇院,它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大鑽石”,是沈陽當之無愧的文化新地標。

  2014年10月,建成不久的盛京大劇院被移交給沈陽保利大劇院管理有限公司運營。大劇院建成之初,質疑聲不少:市內已有一座大劇院,經營效益尚且勉強維持,再建一座能否有市場﹔沈陽人喜歡看二人轉,劉老根大舞台火遍全國,小眾藝術有沒有市場?

  時間是最好的答案。2015年,盛京大劇院各類演出超過300場,2018年達到440余場,建成以來共計超過1600場,吸引觀眾130萬人次。

  今年1月初,舞蹈藝術家楊麗萍主演的《孔雀之冬》在盛京大劇院連演兩場,3月19日和20日,楊麗萍導演的《平潭映象》再次上演,4場演出都深受歡迎。“沒想到,沈陽觀眾對於舞台藝術有這麼執著的追求。”楊麗萍感嘆。

  “沈陽的文化藝術底蘊深厚,既有沈陽音樂學院、魯迅美術學院這樣的藝術類高校,又有遼寧芭蕾舞團、沈陽京劇院、沈陽評劇院、沈陽雜技團等10余個高水平的省市專業院團。”沈陽保利大劇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青雨說:“關鍵是既要有高水平的藝術演出,也要逐漸培育文化市場,把沈陽人請進劇院。”

  盛京大劇院管理方利用保利劇院的院線優勢,把全國乃至全球一流的藝術團體請到沈陽。其中,既有理查德·克萊德曼鋼琴音樂會、維也納管弦樂團新年音樂會以及百老匯音樂劇《音樂之聲》中文版等國際化的藝術演出,也有《暗戀桃花源》、李雲迪鋼琴音樂會等國內演出。

  “從經濟效益衡量,單場肯定賠錢,甚至虧不少。但這種有號召力、有市場影響力的藝術家和團體,能吸引更多人走近高品質藝術,無形之中培育了文化市場。”王青雨說。

  “目前大劇院的綜合上座率是74%,雖然和北京、上海、長沙這些城市有差距,但在北方地區算是很高的。”王青雨介紹。

  如今,全家老小一起看演出,成為不少沈陽人新的休憩方式。“孩子學鋼琴,以往要看一流的鋼琴演出得去北京,來回至少得兩天,現在家門口就能看演出,幾乎每周都有。”住在大劇院旁邊的市民周玲說。

  大劇院也激活了周邊城市的文化市場。每逢知名度較高的演出,不乏來自鞍山、撫順、遼陽、本溪等附近城市的觀眾。撫順市音樂家協會主席羅亞也是外地觀眾之一:“盛京大劇院未建之前,我每年都到國家大劇院聽新年音樂會,如今不用總往北京跑了。”

  一家書店,創新文化生活空間

  《2018—2019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顯示,全國書店數量最多的10個城市中,沈陽高居第二,有2400余家,出乎很多人意料。

  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是讀書人的氣質﹔一座書店遍布的城市,氣韻自生。沈陽本是一座書香城市,書店最多時達3000多家,前些年受電商沖擊,一度萎縮至不足500家。近3年來,各種書店又如雨后春筍般冒出。

  市民李軍最愛去的地方是玖伍文化城。每逢周末,他經常攜全家來這兒,邊喝茶邊讀書﹔有時,也會聽一場講座,或者看看展覽,李軍稱之為“文化慢生活”。

  玖伍文化城由沈陽出版社打造,地下一層、地上六層,總建筑面積7萬平方米,以書店為主體,以場景化的模式將閱讀、藝術、文化、游覽、休閑、娛樂、餐飲、購物等功能集於一身,是全國單體最大的文化綜合體之一。

  在不少實體書店盈利模式難尋、舉步維艱的大環境下,玖伍文化城開業當年就實現盈利。“去年單書店這一板塊的營業額就達4000萬元,盈利300萬元。”玖伍文化城總經理朱曉冬說:“近些年,市民文化消費水平不斷升級,我們通過打造以閱讀為主體的文化綜合體,引領市民體驗高品質的慢生活。”

  如今,玖伍文化城的業態模式已經輸出,成為撫順、鐵嶺等地方改造升級新華書店的方案提供者。“包括南方某省份的新華書店,也正在洽談,讓我們提供改造方案。”朱曉冬自豪地說。

  不僅是玖伍文化城,沈陽的各大實體書店一店一景,以不同特色吸引讀者。既有注重一店一主題的新華書店、國有出版企業打造的大型書城,也有民間資本投資的“小品書店”,如吶喊書店、席殊書屋、西西弗書店等,更有歌德書店、當當書店等后起之秀。“書店的意義不只是一個閱讀空間,更是一個傳播新生活方式、傳遞新生活審美、發布新生活主張的文化生活空間。”北方新生活書城負責人說。

  一條河流,蕩起文化參與熱情

  一到夏秋兩季,周末下午,沈陽渾河南岸和平體育公園內,准時響起現場演奏的鋼琴曲,市民或駐足傾聽,或席地而坐。這裡是2017年落成、以沈陽籍鋼琴藝術家郎朗命名的郎朗鋼琴廣場,也是沈陽“一河兩岸”地區的首個公益文化項目。

  “一河兩岸”是如今最能代表沈陽面貌的公共活動空間。2017年,沈陽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東北亞高品質公共服務中心”,穿城而過的渾河即突破口,“一河兩岸”成為重點提升區域。

  渾河北岸、沈水灣公園內,有一個復建的雲飏閣,是渾河岸交響音樂節、“渾河之夏”文化藝術季等惠民演出的主舞台。沈陽交響樂團、沈陽音樂學院等藝術團隊和民間樂團,都會登台演出。波光粼粼的渾河之畔,綠樹環繞,數千觀眾坐在露天廣場內欣賞交響樂。“在公園演出,有維也納森林音樂會的感覺。”遼寧交響樂團常任指揮孫博特說。

  近年來,“渾河之夏”文化藝術季舉辦音樂會、舞蹈、歌劇、雜技等演出1700余場,7萬余位藝術家、演員和工作人員以志願者身份參與演出,200余萬市民觀看。2017年夏天,男高音歌唱家、時任沈陽音樂學院院長劉輝曾在這裡舉行演唱會。“開放式演出,對於調動市民熱情的作用非常大。”劉輝說。如今,在渾河兩岸,一年四季文化活動幾乎不斷。

  沈陽市民對於高品質藝術的接納、欣賞來源於持續不斷的培育。2010年起,沈陽就啟動“藝術惠民雙百萬”工程,藝術院校、專業團體向市民敞開大門。沈陽音樂學院、魯迅美術學院、東北大學等多個高校,免費向市民開展藝術培訓﹔全市2200多個社區和農村設立“藝術培訓服務站”,選派藝術指導員,配置文藝設備,極大提升了沈陽市民的藝術興趣和欣賞能力。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在新時代沈陽全面全方位振興中,文化起著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作用,在提升城市氣質和形象的同時,也為城市注入強大的精氣神、自信力。”遼寧省委常委、沈陽市委書記張雷說。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04日 16 版)
(責編:袁勃、曹昆)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澳大利亞第一季度經濟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2. 讓綠水青山造福人民澤被子孫
  3. 中國作家協會2021年會員發展公示
  4. 習近平的扶貧相冊丨脫貧路上,一個民族都…
  5. 陳國猛任海南省監察委員會代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