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消費習慣 培養年輕觀眾 提升創作品質 擴大市場規模

高雅藝術 因何走俏(解碼·文化消費升級)

本報記者  王  玨

2019年04月10日09: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近年來,無論是國內市場票房還是觀眾口碑,都証明高雅藝術並非曲高和寡,而是能又叫座又叫好。演出市場的擴大,讓高雅藝術有了更大的舞台﹔作品創作的多元,讓觀眾的審美品位不斷提升。未來,要讓高雅藝術進一步親近大眾,文化機構還需根據觀眾群體的特點對藝術作品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造和轉化,提供更精細、更人性的服務。

  

  主題策劃、歌劇演出,還有豐富多彩的普及活動……4月,國家大劇院歌劇節如期而至,從2009年創辦至今的它,不只是中外歌劇經典與新作的展示平台,更推動了中國歌劇事業的發展、中外歌劇機構與藝術家的交流。

  表現亮眼

  叫好又叫座

  作為音樂皇冠上的一顆明珠,歌劇近年來在中國的發展尤其迅速。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演出行業協會2018年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全市音樂會、音樂劇、演唱會、歌劇分別演出1358場、775場、294場、148場,同比增長3.8%、16.9%、4.1%、11.5%,全面蓬勃發展。歌劇表現搶眼,票房增長44.0%,達到5730.8萬元。

  不僅是歌劇,以古典音樂、戲劇、戲曲為代表的高雅藝術近年來發展迅速。事實証明,高雅藝術並非曲高和寡,而是能叫座又叫好。北京人藝的經典話劇《窩頭會館》《茶館》場場爆滿,觀眾甚至還連夜排隊購票。國家大劇院自制劇目的年平均銷售率突破86.6%,比年演出平均售票率高出了5個百分點。歌劇《阿依達》北京首演時,兩周前票就全部售罄。

  無論是觀眾口碑還是市場票房,高雅藝術的表現都足夠亮眼,並推動了演出市場升級換代。值得一提的是,國內欣賞高雅藝術的年輕聽眾、觀眾越來越多了,他們既有鑒賞力,又有消費力。特別在古典音樂領域,與西方聽眾群體相比,中國聽眾群體的年輕化程度令人矚目。1990年出生的周浩因為喜愛而選擇從事古典音樂相關工作,他說:“年輕聽眾帶動了古典音樂市場,我們對生機勃勃的中國古典音樂未來充滿信心。”

  推廣普及

  市場不斷擴大

  鋼琴家郎朗的新專輯《鋼琴書》3月29日發行,但年輕的古典樂迷李萌早早在網上預訂了。作為中國古典音樂代表人物,郎朗的這張新專輯還沒正式發行,就佔據了亞馬遜經典預售第一。李萌說,她喜歡郎朗好多年了,幾乎每一張專輯都會支持。

  高雅藝術因何走俏?這得益於多年來的市場培育。近年來,中國觀眾的現場娛樂消費習慣正在養成,演出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數據顯示,2018年僅大麥網銷售的演出就超過了10萬場,同比2017年增加了28%。演出覆蓋了400多個城市,服務現場觀演用戶3500萬人次,市場不斷擴大,給高雅藝術發展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國家大劇院多年來堅持自制劇目,截至2018年底,自制劇目已有87部,其中原創劇目28部。87部自制劇目中包括歌劇66部,話劇13部,京劇5部,舞劇2部,音樂戲劇1部。其中,既有現實題材舞劇《天路》、兒童歌劇《白雪公主》《沒頭腦和不高興》等原創精品,也有《羅密歐與朱麗葉》等世界經典。不同國家、不同風格的作品,給觀眾提供了豐富的選擇。精良的制作、較高的品質,也向觀眾展現了高雅藝術的獨特魅力。大麥網資深戲劇研究員崔顥說,如今市場上的高雅藝術,用多元的作品帶動了觀眾審美的提升。

  同時,持續不斷的高雅藝術普及推廣,也培養了大量潛在觀眾。在全國,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北京積極開展“高參小”,讓北京高校及社會力量參與小學體育美育發展工作。

  國家大劇院秉承“藝術改變生活”核心價值理念,構建了常態化、高水准的藝術普及活動體系,不僅成功打造了“周末音樂會”“經典藝術講堂”等一系列藝術普及特色活動,而且形成了覆蓋小學、中學、大學的藝術普及全鏈條。截至目前,大劇院累計舉辦各類藝術普及演出和活動近1.2萬場次,惠及觀眾近480萬人次。

  新媒體和新技術的應用,也在吸引觀眾。推出藝術現場影像,是國際流行做法。北京奧哲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引進了多部話劇、音樂劇、歌劇、舞蹈以及展覽的高清影像,並在國內放映。公司負責人李琮洲說,他們這幾年陸續與英國國家劇院、美國百老匯影像等合作,在北京、上海、香港、澳門等地發行放映,今年上半年又引入39部海外優質藝術現場影像,進一步擴大了覆蓋內容。

  親近大眾

  還需因地制宜

  高雅藝術發展中的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一直以來,高雅藝術演出模式重、鏈條長、普及度低、觀演門檻高,尤其是宣傳發行體系沒有成形,戲劇宣發還處於“打小廣告”階段,出品方或者主辦方更多的是在傳統渠道上投放劇目信息。崔顥認為,未來,高雅藝術需要專業的宣發,精准觸達優質演出觀看用戶,為劇場類演出市場創造增量,通過對內容、場館、票務平台的連接和打通,加強戲劇演出生態的布局和建設。

  此外,數據顯示,2018年演出市場頭部效應明顯。以戲劇為例,排名前十的戲劇品牌票房貢獻度過半,增量多集中在三四線城市。“劇場類演出不敢盲目擴張。一方面是三四線城市用戶基礎薄弱,深度用戶難以挖掘,另一方面是場館資源有限,規模化調度較難。”崔顥說:“下一步開拓高雅藝術增量市場,進行區域化布局、敦促用戶下沉,至關重要。”

  在高雅藝術普及中,也存在地域不同、觀眾接受水平不同等問題。讓高雅藝術更加靠近觀眾,需要根據當地特點、觀眾水平做出因地制宜的改變,這就要求文化機構提供更為精細化的服務。北京兒藝“牽手”北京東四十四條小學、景泰小學等學校,為孩子們量身定制話劇《紅孩子》,不刻意美化英雄,而是強調英雄的真實度和可信度,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傳統文化,更加珍惜幸福生活。北京兒藝總經理董寧說,他們正醞釀推出戲劇教育教材,讓戲劇教育以更加標准化的樣式走進更多校園。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10日 12 版)
(責編:李慧博、吳亞雄)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澳大利亞第一季度經濟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2. 讓綠水青山造福人民澤被子孫
  3. 中國作家協會2021年會員發展公示
  4. 習近平的扶貧相冊丨脫貧路上,一個民族都…
  5. 陳國猛任海南省監察委員會代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