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不息生命與精神的大河(作品品鑒)

——評徐則臣長篇小說《北上》

翟業軍

2019年04月12日05:4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聽說作家徐則臣要寫京杭大運河,我有點擔心,原因有二:其一,作家寫河流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就像馬克·吐溫之於密西西比河,沈從文之於沅水,不過,他們的著眼點都是河邊人而不是河本身,河本身可以畫卻不能寫,寫就隻能寫河邊人的命運。徐則臣竟然要以小說的方式寫大運河本身,聽上去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其二,自從吳王夫差開鑿邗溝,大運河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兩千多歲的大運河承載、見証了多少興亡成敗,哪一樁事件最能代表它?寫什麼才能不遺珠、不遮蔽大運河的豐富?

  沒想到,一開始讀徐則臣的《北上》,我就嗅吸到大運河的泱泱水氣,看完很久,我的耳邊仍隱隱傳來大運河“嘩嘩”的濤聲以及大魚“欻”地躍出水面的聲音。100多年前,因為馬可·波羅的中國紀行迷上大運河的小波羅從意大利來中國旅行,與他雇用的向導、隨從、保鏢一起,同吃同住於一艘小船,從大運河逆流“北上”。從杭州到北京,於沿途的熱鬧商埠和往來運河的各色人等中,既見証大運河最后的輝煌——1901年7月,清廷宣布停止漕運改為海運,大運河的功能地位自此喪失﹔也見証歷史巨變的前夜——其時八國聯軍入侵北方,民憤激昂,社會動蕩。歷史斗轉星移,目光拉回到2014年的“現在”,因為一檔以運河為主題的電視節目《大河譚》的資料收集工作,和運河有關的人物又一次被打撈出來。世代駛船的船夫、在運河邊開民宿的商人、運河文物收藏者、考古專家、運河題材攝影師,等等。他們作為小波羅當年那條船上人的后輩,竟然兜兜轉轉地都脫不開與運河的關系,並且一次次展開對家族記憶與運河歷史的探尋。經由這樣的敘事,一條貫通南北、不息晝夜的大運河,最終也貫通歷史與當下、不息生命與精神。可以說,《北上》把這條凝結著百年滄桑變遷,凝結著中華民族智慧與創造力,也凝結著幾代人情感記憶的大運河,復現到紙上,同時復現的還有作家徐則臣對大運河由衷的愛與深切的思考。

  這種“復現”成功的秘訣何在?我的體會是,徐則臣像導演一樣把鏡頭放在一個讓大運河最自然地呈現自身的位置,用大運河本身的樣態講述著大運河。所以,呈現在讀者面前的《北上》處處有事件,大運河注定是事件蔓生的,每一個石塊都會在它的湯湯水流中激起一朵屬於自己的浪花。同時《北上》又拒絕單一的故事核和故事軸,不把故事講滿,不把情感放大,此起彼伏的事件如同涌浪,營造出漫天水汽,運河的面目自然從中清晰起來。《北上》繞開大運河史上許多重要人物,因為這些人物擁有編織故事的潛能,在運河面前,精巧的故事編織反而顯出格局之小。

  徐則臣自覺地與大運河保持一種既沉湎又超脫的關系,朝著普通人、普通事去寫,寫得從容、自由,努力呈現歷史的豐贍與運河這一意象的復雜。其間,人物命運的興衰起伏引人深思,民族歷史的舊邦新命呼之欲出。

  作為70后代表作家,很長一段時間裡,無論是“花街”系列還是“北漂”系列,徐則臣的寫作都凸顯“我”的印記。他的寫作是近身的,有“我”的,所以能切中人物思想情感的復雜,寫出現實人生的質感,甚至有評論說他“寫出了一代人的精神圖譜”。但是,執著於自我,很有可能斬斷“我”通往世界、世界朝“我”涌來的紐帶。上世紀90年代,文學“向內轉”帶來的拘於自我、拘於內心的弊端仍需警惕。這一次《北上》的寫作,徐則臣把目光由“我”向“他們”穩穩地拋去,他是在大運河的浪涌裡聽取“我”的回響,在壯闊的民族歷史裡錘煉“我”的思索。小說中不同人物的人生悲喜將我們引向大運河的不同面向,讓大運河的故事開闊浩蕩,也讓作家的創作風格變得開闊浩蕩。這種開闊浩蕩當然與他的寫作方式有關,這部書是他沿著大運河從南到北走出來的,是他從文獻資料的案頭工作裡打撈出來的,也是他朝著人類精神家園的深處、更深處開墾出來的﹔這種開闊浩蕩更與他的寫作態度有關,在深知自我有限性之后,以更開放的視野和更包容的心胸面對歷史,展開豐富世界的豐富面向,這樣的寫作態度讓我們對他未來的作品更加期待。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12日 20 版)
(責編:馬昌、袁勃)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澳大利亞第一季度經濟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2. 讓綠水青山造福人民澤被子孫
  3. 中國作家協會2021年會員發展公示
  4. 習近平的扶貧相冊丨脫貧路上,一個民族都…
  5. 陳國猛任海南省監察委員會代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