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干品辣(半日閑譚)

董小酷

2019年04月13日04:5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余干這個地方出辣椒。

  說起辣椒,它的種植幾乎遍及全國。似乎沒有什麼地方說它們那裡不能種辣椒,所以也沒有哪個地方特別強調它出產辣椒。它幾乎是稱不上特產的一種蔬菜。

  而余干的辣椒則有些例外。一到余干,就有熱衷美食的余干人熱情向我介紹自家“特產”,說這裡的“余干辣椒”已經正式注冊為中國江西地理標志特產商標。我不禁有些好奇,全國吃辣椒出名的地方除了四川、湖南,就是江西了,“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怕不辣、江西人辣不怕”的段子流傳甚廣,可見江西的辣椒也是辣出名了的,難道余干的辣椒又辣出了新高度?余干人卻說,我們的辣椒不那麼辣。奇怪,“余干辣椒”出名偏偏是因為它不那麼辣,可不那麼辣的辣椒,全國其他地方也有啊。

  余干人還自豪地說,他們的辣椒種植已有六百多年歷史,明清時期曾經作過朝中貢品呢。在2011年首屆江西省游客最喜愛的十大贛菜評選活動中,余干辣椒炒肉成功入選。這更讓我吃驚不已。普普通通的辣椒炒肉竟然入選游客最喜愛的十大贛菜,江西有特色又好吃的菜到底有沒有啊?余干人對我的驚訝神色似乎不以為意,他們淡定而自信的樣子,仿佛在說,等吃到了你就懂了。

  當我真的見到余干辣椒,吃了余干辣椒炒肉后,我才發現,原來讓余干人鐘愛有加的辣味裡,是翠綠的希望和火紅的信仰,它從這一方泥土裡生長出來,那麼挺拔又那麼生動。

  余干辣椒,的確不那麼辣。它個頭兒小巧,皮薄肉嫩,口感鮮香,剛入口時辣味適中,待咽下去,又有一種夾雜著微甜的綿長回味留在口腔,辣椒的鮮香與炒肉的油脂香混合在一起,辣嘴不辣胃,讓人食欲大增,欲罷不能。客人吃這道菜的時候,當地人會在一旁認真地看著你吃,表情專注,然后等你發表“意見”,好像說“看,我沒騙你吧”,樣子非常朴實可愛。據說在上海、南昌有不少餐館專門打出“余干辣椒炒肉”的招牌招攬客人,可見這小辣椒確實不簡單。

  余干辣椒又被稱作“楓樹辣”,其緣由是余干縣洪家嘴鄉有個叫楓樹的自然村,信江的泥沙沖擊出楓樹村這塊田地,土壤疏鬆肥沃,含沙量大,礦物質含量豐富,非常適合辣椒生長。那裡種植出的辣椒品質好口味佳,青熟果翠綠,老熟果火紅,於是得名“楓樹辣”。《能改齋漫錄》明代抄本載:“饒州余干水口有洲,洲上村民種植辣椒口味佳。”楓樹村在信江入鄱陽湖處,這個記載印証了楓樹村辣椒之名委實不虛。2012年11月1日,在湖南長沙舉辦的第四屆中國國際辣椒產業博覽會上,全球三百多種辣椒在此比拼,余干楓樹辣椒以展銷價每公斤二百元的價格成為“全球最貴辣椒”。如今,楓樹辣椒銷量達到千萬余斤,早春辣椒、晚辣椒、秋辣椒、秋延后辣椒四季栽培,繁育基地達到八百余畝,輻射帶動種植面積三千余畝,成功帶動八百余農戶走上致富之路。今天,余干人更愛叫它“豐收辣”,或許在余干人心中,豐收的喜悅更加適配這美妙的辣味吧。

  余干人對自家辣椒的鐘情,讓人感慨。因為我發現他們的“自愛”裡有一種自信,他們相信自己的所愛一定會帶給你驚喜。這是一個判斷,這個判斷並不簡單,它源於整個國家的發展進步,源於人們對更加多樣化、個性化選擇的認定與肯定。記得二十幾年前我到東南沿海某城市去,其實我很想看看當地的老街巷,但是主人卻非要拉著我去看他們最新建成的氣派的會議中心和歌劇院,那種追趕大都市的心情讓人印象深刻。此刻,飛轉的時光將余干的小辣椒坦然呈現在訪客面前,它不那麼辣,卻那麼自信。

  余干在鄱陽湖邊,自秦代就已建縣。它周邊有南昌、景德鎮兩個機場,還有一個上饒三清山機場正在建設。經過這裡的有浙贛、皖贛、鷹廈、京九四條鐵路線,以及上海至瑞麗、北京至福州、濟南至廣州、南昌至德興四條高速路。余干地方不大,卻四通八達,並不屬僻遠之地。余干人也是南來北往見過世面的人,所以我相信余干人的自信不是盲目的,而是通過奮斗不斷累積出來的。

  在黃金埠鎮胡家洲村,我見到不少老屋檐下挂著“好漢庄酒家”“老房子茶舍”等招牌,白牆黑瓦的徽派建筑在山腳下一字排開,鄉野趣味的休閑民宿引來眾多都市客。木柵竹林間,花草掩映,游人穿行,正是當下中國秀美鄉村建設中常見的場景。而不常見的是這裡鄉間小路上隨處可見的“紅馬甲”。我到的那天,小雨淅瀝,淡淡的霧色籠罩著村舍,而醒目的紅馬甲們在雨中依舊專注,他們不時彎腰撿起垃圾,然后放進身背的清潔桶裡。這些紅馬甲背上統一印著“余干義工協會”,紅底黃字格外鮮亮。在湯源村,我訪問了一座“三清媚文學庄園”,這裡有一群熱愛文學的小鎮女子。十年前上饒成立了一個文學社團“三清女子文學研究會”,在全市各縣都有分會,余干分會就設在湯源村。小小的文學“庄園”古朴雅致,書香彌漫,寫作、聚會、研討成為工作勞動之余最美的享受。村子裡一位年輕媽媽曾經在外打工,如今回到家鄉,在庄園“打工”。她端庄大方地給客人端茶倒水,說自己讀書不多,在文學社的熏陶下也開始愛讀書了,每次在微信上給社團成員發通知或者在朋友圈發些感受時,她都要字斟句酌一番。這種學習的狀態也感染了她的孩子。她欣喜地說,我家孩子看我這麼認真,寫作文都比以前更認真了!不知為什麼,這些情景竟讓我想起余干人夸耀自家辣椒時的模樣,這些場景看起來毫不搭界,卻讓我感受到余干人內心的某種篤定,那是一種不再慌亂急切地向外張望,而是從容自信地希望他人來看看“我”的沉穩。

  曾幾何時,我們的夢想都是走出家鄉,心馳神往更廣大的世界,因為我們需要更大的視野來觀察和了解這個世界。對外面世界的向往,讓我們步履匆匆,幾乎不曾仔細打量自己的家鄉,更顧不上品味家鄉。如今,科技飛速發展,互聯網把世界變小了,也把每個人的世界變大了。在這個浩大的世界裡,人們似乎更需要些篤定的東西系住自己,這其中就包括我們的家鄉。家園給我們一種定力,這定力根基廣大,就像一座精神之塔,一層一層往上,越往上越豐裕、越朴素、越安靜,也越深厚。

  余干人說,春天來看油菜花吧,在大片大片的金黃裡,你可以聽斑鳩叫,聞花粉香,還能採鼠曲菜呢。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13日 08 版)
(責編:馬昌、袁勃)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澳大利亞第一季度經濟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2. 中國作家協會2021年會員發展公示
  3. 讓綠水青山造福人民澤被子孫
  4. 習近平的扶貧相冊丨脫貧路上,一個民族都…
  5. 陳國猛任海南省監察委員會代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