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貢山高喲,獨龍江水長(新時代之光)

景  宜

2019年05月11日05:4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為獨龍江鄉新貌。
  資料圖片

  高黎貢山高喲,獨龍江水長,

  共產黨的恩情比山高喲比水長,

  喲喲哩,喲喲……

  這是一首傳唱幾十年的獨龍族民歌。早些年我就是聽著這首歌翻越高黎貢山,穿過原始森林,走到獨龍江鄉,認識了這個民族和那個名叫嘎木力都的獨龍族大哥——也就是如今的時代楷模、全國敬業奉獻模范高德榮,並且一直追逐和伴隨著他與鄉親們的腳步到如今。

  按照獨龍族的傳統歷法,正是“花開之月”,高黎貢山冰雪消融,山谷裡的杜鵑花競相綻放,清碧如玉的獨龍江水卷起雪白的波浪,這是美麗的大峽谷。走進雲南貢山縣獨龍江鄉,隻見一幢幢別墅式的獨龍族安居新房連成一個個美麗鄉村,平整的馬路通向各村寨。通信公司、電網公司,醫院、學校,沐浴在金色的陽光下。這就是你嗎?獨龍江!這就是當年住岩洞茅棚,用野麻樹葉裹身,刀耕火種、刻木記事的民族嗎?世世代代的期盼到了今天——整族脫貧這樣偉大的現實,讓你開始書寫幸福生活的創世史詩。

  第一個和我握手的人是獨龍江鄉年輕的黨委書記余金成。4月11日上午,他在獨龍江鄉的廣場上為大家宣讀習近平總書記給當地群眾的回信。在哈滂瀑布邊的客棧裡講起當時的情景,他的手還在微微顫抖!也是他告訴我,這些天在獨龍江,講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唱得最多的歌,就是“高黎貢山高喲,獨龍江水長……”

  從森林裡吹來的風,帶著獨龍江新村歡慶的歌聲,把我們帶進一個小院。獨龍族姑娘亞娜家的農家樂今天正式開業。亞娜是讀過書、見過世面的獨龍族姑娘,鄉裡為了發展旅游,組織大家到大理、昆明參觀學習怎麼辦農家樂。而且她開這個農家樂還帶動了兩戶建檔立卡戶共同創業。她悄悄地告訴我說,她有一個秘密心願,但是今天先不告訴我。

  這時歡慶的歌舞開始了,亞娜的母親拉著我去跳舞,她們又唱起——

  “高黎貢山高喲,獨龍江水長……”

  歌聲裡是獨龍族的記憶。1950年春天,解放軍把最后一家獨龍族群眾接出岩洞,送來鹽巴、糧食和裹身的棉衣。也是那個春天,解放軍獨龍江紅一連在駐地巴坡升起當地第一面五星紅旗。

  高德榮大哥告訴我,他就是從獨龍江邊的五星紅旗上和小學課本裡的天安門開始認識新中國。他幼年的名字叫嘎木力都,“嘎木力”是氏族居住的地方名稱,“都”是天黑的意思,是晚上生的男孩。高德榮這個名字是第一批進獨龍江教書的老師楊萬裡給他起的學名。

  在高德榮的少年記憶中,為讓當時隻有兩千多人口的獨龍族同胞過上幸福的生活,政府於上世紀六十年代修了人馬驛道。每年國家都要從麗江、鶴慶、維西、蘭坪調動成千上萬人的運輸隊伍,靠背夫和騾馬從貢山縣城往獨龍江鄉運送物資。春天,山谷裡響起叮咚的馬鈴聲。從貢山縣城到獨龍江的山上,馬幫和背夫、民兵像一條長長的人河。為了讓這個人口較少的民族走出深山,走向現代文明和幸福生活,國家下決心修通獨龍江公路。1995年11月,由交通部及雲南省交通廳共同投資修建的獨龍江公路正式動工。筑路大軍扛著紅旗,浩浩蕩蕩從貢山縣城向著高黎貢山密林進發!

  獨龍江公路全線處於亞熱帶雨林地區,山勢險峻,地質構造復雜,穩定性極差。山體滑坡使推土機滑下山谷,山頂滾落巨石砸了挖掘機,突然坍塌的山坡埋住壓路機。最后在機械化設備難以使用的情況下,獨龍江公路成了人類在二十世紀末還不得不大量使用人力開挖成功的一條路。它不僅是一條扶貧路、致富路,更是一條團結路!就像高德榮大哥所說,要想知道獨龍族人民為什麼要堅定不移跟黨走,就請到怒江大峽谷來,請到獨龍江公路上來吧!

  1999年國慶節,高德榮坐著汽車從獨龍江出發去北京,登上了天安門觀禮台。這一年9月的《雲南日報》報道:我國唯一不通公路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公路全線貫通!

  馬庫,最早的名字叫青蘭當,這個獨龍江鄉最遠的行政村,四周是原始森林覆蓋的群山,藍天白雲,流水清澈。寨子裡家家屋頂上都插著五星紅旗。這裡離國境界碑隻有兩公裡。在馬庫村新一屆黨總支書記江仕明家的院子裡,竹籬笆牆上還挂著父輩留下來的紀念品,一把用熊皮做背帶的弩弓。我進屋的時候他家裡來了一大群人,是為改造提升巴坡到馬庫公路的工程技術人員。紅椿木大板上的籮筐裡盛滿新煮的土豆和雞蛋,這些天來了許多移動公司技術人員、文化旅游局調研人員,他們都是來搞新規劃,支援獨龍江的。

  馬庫村委會有個活動,是每周一全村舉行升國旗唱國歌儀式,然后舉行“國旗下的演講”活動。村裡每個人都可以在國旗下講出自己家裡的新變化,草果賣了多少斤,藥材種植地又增加了多少,哪家兒孫又給爺爺奶奶買來新衣服,哪家丟失的牛羊被誰送回到主人家……國旗下的演講,國旗下的心聲,國旗下的和諧與團結,國旗下的熱愛與忠誠!站在馬庫村委會前的國旗下,聽著他們唱國歌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讓我更加理解中華民族的深深內涵,更加熱愛祖國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個村落……

  獨龍族人馬春海,1990年讀小學五年級時,全鄉就鄉政府有一台電視機,每天晚上6點到10點開放。人們擠在一起看《新聞聯播》,每晚他都要像過節一樣穿上運動鞋去看電視。那時候他覺得電視裡五彩繽紛的生活離自己太遙遠。1997年他從雲南省郵電技術學校畢業時,中國移動已經進入貢山縣。馬春海從此開始了互聯網時代的奮斗青春。從“村村通移動電話”工程到獨龍江建站選址,他帶著鐵塔安裝人員、衛星通信公司和太陽能廠的工人,翻山越嶺頂風冒雪,運輸設備安裝線路。2015年11月雲南省首個鄉鎮級“移動互聯網+項目”辦公室在獨龍江落地,他如今是該辦公室主任。馬春海說互聯網將連起獨龍族人民的今天和明天!獨龍族流傳的“彩虹搭橋、星星鋪路、白雲傳書”的傳說,或許將在馬春海這一代人手上成為現實!

  獨龍江水日夜不停地奔流著,我走進一個個村庄,每個村庄都有明天會更好的佳話。過去趕馬幫現在成為獨龍江第一代司機的何曉勇,打算近期用舊車換一輛旅游中巴客車,迎接大滇西旅游環線的客人﹔過去開小賣部今天蓋新客棧的迪政當村的白忠平,也和自己的親戚們正加緊把獨龍族傳統建筑改變成旅游賓館﹔還有亞娜呢?她的那個秘密心願是什麼?在離開獨龍江前一晚她告訴我,她想寫入黨申請書,因為她想像曾經幫助過她家的那些人一樣,去幫助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都過上好日子……我緊緊擁抱了亞娜。祝福亞娜心願早成,祝福獨龍江,祝福我們親愛的祖國。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11日 08 版)
(責編:馬昌、袁勃)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澳大利亞第一季度經濟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2. 中國作家協會2021年會員發展公示
  3. 讓綠水青山造福人民澤被子孫
  4. 習近平的扶貧相冊丨脫貧路上,一個民族都…
  5. 陳國猛任海南省監察委員會代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