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一種生活方式(新語)

蘇  濱

2019年05月14日04: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讀書不在於讀了多少,關鍵要有所得。借助書籍,可以構建認知框架,豐富學識涵養,充盈精神世界,最終遇見更好的自己

      

  前不久,居住的小區進行地下管道施工,每到中午休息,總有施工工人席地而坐,順手掏出手機閱讀。打發時間也罷,放鬆身心也好,這一幕總在我腦中浮現。

  從小到大,父母一直反復叮囑我,要多擠出時間看看書。工作以后,他們仍會提醒我,空閑的時候可以多看會兒書。我明白這份良苦用心,他們不希望我因為學識不足而限制發展。

  因此,上學的時候,泡圖書館成了我的常態﹔工作以后,書籍仍然沒有離開過自己的視野。正是因為讀書,讓我遇見了更好的自己,一步步接近理想中的模樣。

  都說讀書是門檻最低的高貴之舉,於我而言,書籍更像一面鏡子,其中的人物經歷、思維方式總會無意中投射到自己身上,無形中形成對比,讓我能主動審視自己,不斷更新對自己的認知。書讀得越多,對自己的認識也就越深、越全面,也就更容易找到發力點,讓自己不斷成長。

  當技術的變革帶來了閱讀方式的革新,我們更沒有理由不讀書。造紙術的發明讓閱讀更便捷,印刷術的發明讓閱讀更普及,數字技術則創造了書刊的新形態,催生了隨時隨地隨心的自由閱讀方式。技術的升級正在讓書本掙脫時空的局限,不斷刺激讀者的閱讀意願,提升閱讀體驗,滿足個性化需求。

  可能有人會問,現在的圖書浩如煙海,我們該怎麼讀?讀不進去又該怎麼辦?其實讀書的核心不在於讀了多少,關鍵是要有所得。哪怕是一本很普通的書,隻要反復讀,每一遍可能都會有不同的收獲,能夠不斷發掘出新的見解,並將其內化於心。讀書的過程也是思考的過程,需要讓內心歸於平靜,夜讀恰好能與之契合。能為閱讀和思考提供最佳條件,讓我們樂在其中。

  翻開書頁,書香自來。現在,讀書正逐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2018年度中國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我國人均數字圖書閱讀量達12.4本。不論是城鎮還是鄉村、老人或孩童,隨時隨地閱讀正融入日常生活。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以前講“學好一門手藝”,現在要求“十八般武藝,都要精通”,與時偕行,我們需要通過讀書來給自己充電﹔借助書籍,我們可以構建認知框架,豐富學識涵養,充盈精神世界,最終遇見更好的自己。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14日 12 版)
(責編:李楓、袁勃)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澳大利亞第一季度經濟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2. 中國作家協會2021年會員發展公示
  3. 讓綠水青山造福人民澤被子孫
  4. 習近平的扶貧相冊丨脫貧路上,一個民族都…
  5. 陳國猛任海南省監察委員會代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