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106項選題入選2019年中國作協重點作品扶持項目

2019年05月28日08:38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從當代中國偉大創造中尋找創作主題

日前,2019年中國作協重點作品扶持項目評審工作完成,106項選題入選。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些作品選題或可看作當代中國作家的“創作進行時”,從中能大略窺到他們的所思、所悟、所寫。勇於回答時代課題,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尋找創作的主題、捕捉創新的靈感,是這些選題的鮮明特色。

1.描繪新時代新氣象成為創作主流

重點作品扶持項目評審對反映現實生活,描繪新時代新氣象,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弘揚中國精神的優秀選題給予了重點的關注。僅以長篇小說為例,據中國作協創研部副主任李朝全介紹,在最終入選的44項長篇小說選題中,20項為現實題材作品,佔長篇小說選題總數的近1/2。

尤為引人矚目的是,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評審工作特別設立了“謳歌新時代、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主題專項”,該專項獲得資助的選題33項,約佔推薦總數的1/3。

雖然作家申報的作品一般來說還未完成,只是寫作計劃、大綱和部分樣稿,但仍能從中感受到作家的關注點觸及時代的各個向度、整體風貌。關仁山的《雄安、雄安》呼應鄉村振興、雄安新區的國家戰略,立足當下新農村、城市化、生態發展等時代命題。王強《最好的時代》擬全景展現1990年至2018年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發展。黃孝陽《人間值得》展現中國當下基層社會生活,呈現小人物在時代洪流中的奮斗史。

宏闊的時代背景成為許多選題的厚重底色。陳家橋《時代三部曲》以六安作為中國百年歷史縮影,講述戰爭歷程、興修水利工程和改革開放后的城鄉巨變。凸凹《京西之南》記述京西人民開辟抗日根據地,實行土地改革,走合作化道路,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整個歷史進程。萬寧《現世安好》擬通過湘西農村幾代人追求夢想的歷程,為鄉村振興國家戰略寫下生動注腳。裴蓓《鯤鵬之志》以兩代大學生經歷為線索,串起70年時代變遷,題材跨越支邊、知青、老三屆、特區改革等。

中國人民正在進行的扶貧攻堅戰成為多位作家關注的選題。楊恩智《普家河邊》通過基層扶貧干部視角,江覺遲《雪蓮花》從草原支教者視角,均抒寫當下中國農村正經歷的偉大變革,揭示脫貧攻堅中復雜的人性。卜谷《紅脈——贛南134位開國將軍故裡扶貧70載》、季棟梁《西海固筆記》則以報告文學角度切入這一題材,丁一鶴的《大數據扶貧》更是另辟蹊徑,角度獨特。

2.青年作家創作引人矚目

曾以“茶人三部曲”獲得茅盾文學獎的王旭烽此次也出現在名單中:她申報的《望江南》續寫“茶人故事”,把一代茶人的追求和夢想融進激蕩的大時代中,呈現一個民族的心靈史。重點作品扶持工作一向注重對優秀作家的重要選題進行扶持,劉慶邦、何建明、楊少衡、黃亞洲、胡學文、石鐘山、李春雷等多位知名作家的各類體裁的選題均入選。

而本次重點作品扶持項目中,首次設立的“青年創作與評論專項”也同樣引人矚目。據李朝全介紹,“青年創作與評論專項”是為了貫徹落實去年第八屆全國青創會精神,加強對青年創作的扶持力度而設立的。該專項獲得資助的選題18項,佔總數的17%。路內、滕肖瀾、石一楓、哲貴、黃孝陽、董夏青青、彭東明、次仁羅布、高滿航、李傻傻、馬笑泉、紀紅建、張二棍、沈念、康凌、徐剛等青年作家和評論家申報的選題入選。

青年作家們從個人經驗出發,講述青年一代的成長,同時也是講述時代的變遷。路內《霧行者》將時間設置在新世紀之交前后的十年時間,記述一群年輕人經過歲月洗禮,最終撥開心靈迷霧,融入一個時代的偉大與壯闊。賀貞喜《白鴿小學》通過現實和回憶交織的方式,講述一群“80后”的童年故事。這群孩子成長經歷雖各不相同,但都與時代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

青年作家們對時代的觀察尤其帶有新鮮的觸角。日新月異的中國大都市、工業區、開發區,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成為他們展開故事的大背景。滕肖瀾《心居》通過購置房產的一系列故事,生動地展現了伴隨著上海經濟發展,各個階層人們的命運交織。李傻傻《虛榮廣場》以三位主人公在廣州的奮斗歷程與情感生活為線索,書寫當代城市青年的心靈成長之路,他們在理想的驅動下抵抗空虛,不斷尋找生命的意義。石一楓《痴虫》描寫互聯網時代媒體人與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與獨特心態,等等。

3.網絡文學現實題材量質齊升

“網絡文學現實題材創作數量增多、質量提升,現實主義手法得到充實和拓展,作者眼界打開了,表現出責任感和擔當意識,這是對今年報上來的網絡文學作品選題的強烈感受。”參與今年重點作品扶持項目網絡文學評審工作的北京社科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員許苗苗說。

網絡文學納入重點作品扶持項目,始於2010年。在今年的篇目中,8項網絡文學作品均為現實題材。《大國航空》從一個試飛員角度,見証中國航空業發展﹔《曠世煙火》是一部濃縮的新中國浙南百姓的命運史和心靈史﹔《鐵骨錚錚》借“重生”類型,以寧夏高鐵建設為背景,塑造英雄人物。《匠心》借“穿越”手段,聚焦古建筑修復等傳統文化保護話題。《孤軍》以抗戰為背景,書寫烽火裡不屈從的人們,寫人世冷暖悲歡。《成浩宇的幸福生活》《山根》《致我們勇敢的年華》均是反映新時代下年輕人拼搏奮斗的現實題材作品,精准扶貧、土地流轉、大學生村官、互聯網創業等元素具有強烈時代氣息。許苗苗認為這體現了一種可喜的變化:“以往玄幻題材大熱吸引了大批網文作家,而近兩年,《大江大河》等根據現實題材網絡文學改編的影視作品受到廣泛好評,給網文作家很多啟示。”

鮮活的現實生活,也成為網文作家避免自我重復、重拾創作激情的內在動力。《致我們勇敢的年華》的創作靈感來源於作者的哥哥回鄉創辦養雞生態園的實踐,“哥哥跟我開玩笑,說不要老是寫些不切實際的東西,你應該來鄉裡住一段時間,寫寫我們新農村的新風貌。”於是,便有了這部寫年輕人回鄉創業的青春勵志作品。“以往一說現實就是都市文、總裁文之類,而現在,作者眼界打開,可寫的多了,現實題材有了更豐富的維度。”許苗苗說。

4.以重點扶持催生文學精品

2004年,中國作協啟動文學創作重點作品扶持工程,實施15年來,資助扶持了1300多個重點創作選題,推出數百部受到讀者歡迎和專家好評的優秀作品,被文學界譽為文學精品的搖籃和大型孵化器。

十幾年來,一大批知名作家,包括許多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獲獎作家都積極參與這項創作工程。同時,嶄露頭角的青年作家申報的選題也得到關注,被給予了重點扶持。每年都涌現出一批精品佳作,成果豐碩。

在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2014—2017)的8部獲獎文學圖書中,胡學文的長篇小說《血梅花》,王鴻鵬、馬娜的報告文學《中國機器人》兩部作品為中國作協重點作品扶持項目,佔獲獎圖書的25%。

在2018年評選的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中,有3部為中國作協重點扶持作品:許晨的《第四極:中國“蛟龍”號挑戰深海》、紀紅建的《鄉村國是》和寧肯的《北京:城與年》分別獲得報告文學獎和散文雜文獎。

在2015—2018年的中國好書榜中,有近30部中國作協重點扶持作品入選,幾乎佔據入選文學圖書的半壁江山。長篇小說有李佩甫的《平原客》、劉慶邦的《黑白男女》、關仁山的《日頭》《金谷銀山》、范穩的《重慶之眼》《吾血吾土》、陳彥的《主角》等,報告文學和散文有白描的《秘境:中國玉器市場見聞錄》、肖復興的《我們的老院》、馬麗華的《青藏光芒》、徐劍的《大國重器》等,兒童文學有左昡《紙飛機》等。

據了解,中國作協重點作品扶持項目不僅為作家提供比較充足的資金資助,而且為作家在深入生活、採訪創作、審稿編輯、發表出版和宣傳推介等流程都提供了支持。近年來,平均每年為數十位作家深入生活牽線搭橋,創造條件,提供便利﹔為約20部已完成的作品安排專家審讀,或協助召開改稿會,提出修改意見﹔為10部經專家審讀認為比較優秀的作品召開研討會、座談會,進行宣傳推介。這些都是為了使重點作品扶持項目成為一種長效機制,從而催生出更多精品力作。

(記者 付小悅 饒翔)

(責編:湯詩瑤、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