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前 申遺邁出第一步(新中國的“第一”·70年)

本報記者  王  玨

2019年06月08日08: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泰山、黃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証書頒發儀式。
  曹南燕提供

  曹南燕參與的泰山世界遺產申報書。
  中國園林博物館提供

  泰山風光。
  影像中國

  “絲綢之路”入選后,三國代表互相祝賀。
  景 峰攝

  今天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1987年12月,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行的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長城、故宮、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泰山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首批成功申報世界遺產的項目。

  目前,中國的“申遺之路”已經走過32年。32年裡,中國的世界遺產從無到有、由少變多,遺產類型不斷豐富,保護和傳承經驗不斷積累。

  

  歷史背景 

  世界遺產是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確認的、人類罕見的、目前無法替代的財富,是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跡及自然景觀。中國已擁有世界遺產53項,總數位居世界第二位。

  申報世界遺產可以推動遺產宣傳和保護,增進人們對遺產中的價值和精神的理解,推動人文交流和文化傳播,增強文化自信。我國已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遺產保護體制與管理模式,在遺產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親歷者說 

  曹南燕:中國風景名勝協會副會長,住建部風景園林專家委員會委員,曾參與中國第一次申報世界遺產的相關工作。

  “中國第一次申報世界遺產,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中國自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以來,一直致力於務實有效地保護世界遺產。

  1986年,我國開始申報世界遺產。當時這項工作由國家文物局、林業部和建設部三方分別牽頭組織。我當時在建設部城建司風景名勝處工作,接到了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任務。

  申報世界遺產,一般要經過撰寫申報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考察等階段。當時中國申報世界遺產,面臨著一沒有材料二沒有經驗的困境。確定將泰山申報自然和文化遺產后,我和泰山管委會成員組成了團隊,開始編寫申報書。

  我首先請中國教科文組織秘書處的師淑雲提供一個范本作為參考。師淑雲給了我們一份斯裡蘭卡的申報材料。

  編寫申報書過程中,我們翻閱了很多資料,請教了有關專家,費盡千辛萬苦才完成。說千辛萬苦一點也不夸張。當時工作條件有限,有時十幾人一日奔波下來,飯都吃不上。有的在賓館裡洗著澡就睡著了。為了能更清晰地用英文進行表述,我們付費請來一名美國的專家、一名英國的專家,專門給申報書翻譯校對。

  印制申報書要用A4紙,但當時中國沒有。印刷廠廠長說實在沒有辦法,我著急了:“我們就是裁,也要裁出A4 紙。”最終,第一次申報世界遺產的 A4 紙,是外文印刷廠的工人們一張一張裁出來的。照片實在來不及印刷了,我們就一張一張仔細地貼在上面,最后裁剪裝訂做成了一本精美的申報書。

  材料送上去后,本以為能鬆口氣。哪知被前方通知,遺產申報材料中缺少管理計劃。時間緊、任務重,我們在辦公室用兩個小時制定了12條管理計劃,直接翻譯成英文。幾經周轉,管理計劃最終報送了上去。事實証明,管理計劃起到了很大作用。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十一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官員們一致稱贊,說中國的文本是第三世界國家中做得最好的。

  接到泰山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電話時,我心裡真像流進一股清泉,暢快極了。

  1987年,國際自然資源保護協會的副主席盧卡斯來泰山審查,我和相關人員陪同他到了泰山。盧卡斯對泰山的印象非常好,在一條評語中寫道:“中國泰山的申報成功,開辟了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重遺產的先河。”此前世界遺產委員會從未批准過雙重遺產,泰山是第一個,為今后的申遺工作打下了基礎。

  目前,我國的世界遺產數量已經位居世界前列。世界對“中國作為文明古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遺產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全世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深切體會到世界遺產越來越大的影響力。比如在最初申遺時,普通老百姓根本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到如今世界遺產給人們帶來了社會與經濟的雙重價值。

  世界遺產的申報只是邁出的第一步,如何加強世界遺產的管理,如何與國際合作,按世界遺產公約保護好世界遺產才是重中之重。

 

  參觀貼示 

  世界遺產一般分為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自然與文化復合遺產。文化遺產一般指文物、建筑群、遺址等。自然遺產一般是從科學、美學等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自然風貌、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瀕危動植物物種生態區、天然名勝等。隻有同時滿足《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中關於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定義的遺產項目才能成為文化與自然復合遺產。

  中國目前擁有的世界遺產,不僅包含了敦煌、長城、故宮等人類創造性智慧成果,也包括皖南村落、麗江古城、哈尼梯田等活態遺產,以及大運河、絲綢之路項目等線性遺產,游客可以根據需要自行選擇。

  版式設計: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08日 06 版)
(責編:馬昌、袁勃)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澳大利亞第一季度經濟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2. 中國作家協會2021年會員發展公示
  3. 讓綠水青山造福人民澤被子孫
  4. 習近平的扶貧相冊丨脫貧路上,一個民族都…
  5. 陳國猛任海南省監察委員會代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