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奇茂與其書法作品:人游四海,心在翠亨。 |
5月24日,台灣水墨畫名家李奇茂逝世,享年94歲。
可以說,李奇茂先生是我的忘年交。近幾年來,隨著年事已高,李先生的身體出現了一些問題,時好時壞,但從來樂觀幽默的他總是告訴我們,他今年還要到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參加他的展覽館的開幕式。就在前一周,在翠亨村孫中山故居舉行完“孫中山文化粵港澳行”啟動儀式后,我去了翠亨畫家村了解今年國際畫展的籌備情況,工作人員還告訴我,李奇茂先生擬於7月份來中山。誰知道,他老人家說走就走了!
初次認識李先生,應該是十年前的事情了。那時候南朗鎮和畫家趙海正在籌辦翠亨文化藝術創作基地——社會上習慣稱之為翠亨畫家村,我就在此間見到了他。那時候的李先生已經是年過八十了,但卻精神得很,滿頭白發、大胡子,戴著禮帽和墨鏡,一派大文豪的行頭,乍一看以為是一個傲氣十足、很難打交道的人,誰知一聊起來才知道是一個充滿幽默感、十分有趣的老頭。我們一見如故,從此交往就多了起來。
李奇茂1925年生於安徽省渦陽縣李家庄,本名李雲台,1949年到台灣。李奇茂的早期繪畫偏向於戰斗文藝風格,后多以台灣風土民情為素材。他將水墨傳統筆法融合西洋速寫技巧,賦予傳統水墨繪畫新的意義。李奇茂善於在連續不停的頻繁動作瞬間抓住人物、動物重心的平衡,筆下的動物神態各異,惟妙惟肖,韻味十足。李奇茂幼時入門中國畫,他的畫雄渾、博大,有力度,有氣魄。所畫的內容也多為表現北方的題材,例如倔強的山羊和奔騰的馬群,尤愛畫氣勢磅礡的巨幅大作。他作畫從不打底稿,抓筆就畫,構圖大膽,立意深刻。李奇茂幼時擅長畫馬,藝評家談論李奇茂畫的馬群“總是能巧妙地捕捉瞬間動作的變化,像是有馬的味道在飄散,空氣的流動仿佛就在眼前”,“站在《牧馬圖》前,滾滾煙塵似乎是扑面而來”。
近年來,李奇茂將兩岸文化交流合作作為后半生的事業來做,翠亨畫家村的建設,恰好符合他的追求。因此,李奇茂先生對翠亨畫家村給予了極大的支持。每年的畫展,除了送作品參展外,他幾乎每一屆都親自參加,后來發展到在翠亨買房子。在他的帶頭下,目前畫家村已經進駐近五十位名家,包括著名畫家楊豐誠、劉子健、劉雨聲、郭潤文等。其中,劉子建是“實驗水墨”第一方陣的首領﹔郭潤文以現代藝術的觀念來研究傳統繪畫,代表了這一領域的最高學術成就。畫家村的畫展還辦到了俄羅斯。
2013年7月,國務院台辦和廣東省政府在中山市舉辦第二屆海峽兩岸中山論壇,安排演出我主創的大型交響組歌《孫中山》。李奇茂先生作為嘉賓受邀與時任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等出席觀看演出。開頭,李先生是本著禮貌想到場看看開頭就離開的,后來居然“一看而不可收拾”,全場看完了。演出結束后,他十分激動地說,想不到大陸對孫中山先生真的那麼尊敬,想不到中山市能夠出那麼優秀的交響作品,一定要爭取到台灣去演出。可惜的是,2016年12月18日《孫中山》在台北演出的時候,李先生剛好因病未能前往觀看,留下了一個遺憾。
今年初,在翠亨村的李奇茂展覽館已經完全裝修好。3月的時候,李先生說要來主持開幕式,前段時間,他又說7月份一定會來。如今,李先生的這個願望,隻能是他,也是我們一個永遠的遺憾了。
謹撰此聯,以示對李奇茂先生的深切悼念——
彼岸那邊丹青作纛把人生寫成雄奇水墨﹔原鄉這裡想念歸心將夢想留在神聖翠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