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起兒歌創作的雙槳(圓桌談)

2019年06月15日06: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鮑元愷

  周海宏

  郎朗

  程武

  《讓我們蕩起雙槳》《春天在哪裡》《採蘑菇的小姑娘》……在中國,如果問哪些歌是從幼兒園的小朋友到七八十歲的耄耋老人都會唱的,那麼一定有這些兒童歌曲。

  新中國成立后,一大批優秀兒童歌曲涌現出來,經過一代代人的口耳相傳,流唱至今,成為經典。然而,半個多世紀過去了,老經典越陳越香,新經典卻難覓蹤跡。今天,我們的兒歌創作不可謂不多,為何傳唱得開的卻少得可憐?是創作出了問題,還是傳播有了障礙?日前,我們採訪了幾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藝術家以及網絡領域專家,請他們為兒童歌曲的創作和傳播問問診、把把脈。

  

  主持人:鄭 娜

  對話嘉賓

  鮑元愷:

  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作品被收入到國內九年制義務教育各個年級的音樂課本作為欣賞教材

  周海宏:

  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教授,長年從事音樂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

  郎朗:

  鋼琴家、音樂教育家

  程武:

  騰訊集團副總裁、首倡“新文創”理念

 

  什麼是好的兒歌

  鮑元愷:《讓我們蕩起雙槳》是1955年的作品。那年我剛好小學畢業,看了電影《祖國的花朵》,一下子就記住了這首歌。那時大多數歌都是四二拍,大調的“哆咪唆”為主,突然蹦出來這麼一個小調,“拉哆來咪唆咪哆來拉”,確確實實是特別清新。另外,這首歌的歌詞也寫得好,特別“真”。什麼是真?一個是真情,一個是真實,一個是真氣。在我看來,好的兒童歌曲離不開“真”。

  周海宏:優秀兒童歌曲最重要的應該是三個指標。第一,必須是好聽的,適宜兒童唱的﹔第二,有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孩子善良、友愛、勇敢、正義等等這些健康的品質﹔第三,應該適合孩子,以孩子的視角和心理來作詞,而不是僅僅是成人的教化。兒童歌曲最重要的是符合審美規律。小孩子並不知道什麼是流行,什麼是經典,喜歡聽就好。

  郎朗:兒歌的曲調、內容、情感與大多數的成年人音樂是有很大差異的。優秀的專屬兒童的歌曲和音樂,不僅是孩子童年裡一首朗朗上口的曲調,更多的是要傳遞給孩子們正確的價值觀或正能量,給孩子們帶來歡樂或啟迪。我兩歲多的時候,看了動畫片《貓和老鼠》裡的湯姆貓彈《匈牙利狂想曲第二號》,覺得太好聽了,從此激發對音樂的興趣。所以,好的兒童歌曲和音樂不僅能讓兒童產生一種審美的意識,而且很可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他的價值觀,甚至是一生。

  兒歌創作傳播缺什麼

  鮑元愷:兒歌創作的第一位就是要抓住兒童的直覺。直覺最首要的就是真。藝術創作實際有四大要素:直覺、真情、想象、靈感。沒有真情,不會產生想象和靈感。我覺得當下的兒歌創作需要多一點創作精品的意識,少一點急功近利的追求。創作者要對兒童有真情實感,對兒童生活有真的體驗。你真心地去喜歡他們,去熟悉他們的生活,兒童的語言就會變成你的語言,兒童的靈性就會成為你的旋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兒童歌曲的創作並不需要很復雜的技巧。像大家熟悉的《雅克兄弟》《送別》《生日歌》,這些都不是專業作曲家寫的。我特別提倡兒童歌曲由全民來創作,尤其是接觸孩子的這些青年教師、幼兒園的阿姨,他們更了解真的東西。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非常樂意做這件事情比你懂得更重要,所以我覺得應該是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發乎真情來創作兒童歌曲。

  周海宏:現在的兒歌創作問題不在數量。近年來,有許多公司投資兒童歌曲的創作,也有不少人在從事兒童歌曲創作。現在的問題是篩選與傳播的渠道問題。一首兒歌創作完了,還得有人唱、有人傳。所以,我認為兒歌應該有一個經典化的建設過程,要有一套從創作、發布、傳播到權益保護的機制,讓一些有潛力成為經典的歌曲傳唱開來。

  互聯網可以改變什麼

  郎朗:“10后”的孩子是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他們獲取知識的渠道不再僅僅是學校。現代的科學技術拓寬和延展了孩子們學習音樂的方式和渠道。因此互聯網企業、音樂媒介平台、知識平台會在今后的音樂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周海宏:孩子的童年是審美觀、審美標准、審美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從審美標准角度來講,應該讓孩子欣賞更多好的音樂﹔從審美習慣來講,平台越多越好,可以增加音樂的接觸時間。網絡平台應該專門從孩子發展的角度,給孩子推出高品質的音樂,讓孩子能夠對美的藝術、高雅的藝術建立崇敬感、熱愛感,而不是覺得什麼好玩就欣賞什麼,喜歡什麼。

  程武:如今,音樂世界越來越豐富,音樂形式也很多元,但屬於孩子們的當代兒童音樂卻非常少。作為一家基於互聯網的科技和文化企業,我們很關注這個問題。可以嘗試借助互聯網科技的力量,將音樂人、家長、老師與社會大眾連接在一起,共同為孩子們打造屬於他們的新兒歌。因此,今年我們發起“兒童音樂共創計劃”,不僅鼓勵專業音樂人進行創作,也鼓勵孩子們參與寫詞,表達他們這一代人的心聲與情感,創造出更多貼合時代、寓教於樂、廣受歡迎的優秀作品。

  全社會能做什麼

  鮑元愷:作為創作者,還是要接著寫。至於寫是不是一定能夠代替或補充經典呢?很可能補充不了,也代替不了,但是不可能停止。時間會自然地篩選經典,你不用著急。

  周海宏:家庭是最重要的音樂審美教育課堂,家長是最重要的審美教育的老師。在我看來,最重要的就是家長首先要熱愛音樂,熱愛藝術,提升自己的審美趣味,最后再給孩子選擇適宜的東西。

  郎朗:推廣兒童歌曲、普及兒童音樂教育,是一個全社會都應該關注的問題。我們應該引進更多好的老師、教材,創作更多孩子們喜愛的兒歌,舉辦音樂節等來渲染音樂氛圍,激發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和喜愛。

  程武:由於經濟、地域原因,中國農村地區還有6000萬孩子很難有機會接觸到優質的藝術教育。在這方面,企業和公益組織大有可為。特別是互聯網企業,可以通過技術打破地域帶來的局限性,幫助更多孩子獲得全方位接觸藝術、學習藝術的機會。

(責編:岳弘彬)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澳大利亞第一季度經濟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2. 中國作家協會2021年會員發展公示
  3. 讓綠水青山造福人民澤被子孫
  4. 習近平的扶貧相冊丨脫貧路上,一個民族都…
  5. 陳國猛任海南省監察委員會代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