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故鼎新 未來可期(美育)

——由全國高等美院系列邀請展思考美術教育

馮 遠

2019年06月16日05: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美術教育事業取得巨大發展和重要成就,每年為國家培養輸送大批專業人才。整體而言,高等美術教育領域,辦學規模、數量有了長足發展﹔辦學層次、質量,橫向與發達國家院校相比,呈穩步上升趨勢,縱向與歷史相比,今天的美術院校在一些方面保持著傳統優勢與特色,但在某些專業領域則遭遇瓶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塑造美好心靈具有重要作用。”應全力推動新時代美術教育工作邁上新台階。

  統籌規劃是重中之重

  2017年以來,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邀集全國近50家高等美術院校,連續舉辦“杏林擷英——全國高等美術院校優秀學生作品邀請展”“師壇錦瑟——全國高等美術院校教師優秀作品邀請展”“春華秋實——全國高等美術院校優秀課程、教材邀請展”。展覽定位在梳理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的美術教育成果,展示交流當下的教學狀態,探討切磋,以為歷史留下可資回顧總結的文獻。借展覽呈現的實際效果、業內外輿論反響等,可回到美術教學的基本原點,對當下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作一番深入思考。

  隨著國家經濟快速增長、對教育投入持續加大、教育領域信息化和數據化,以及人才流動日趨活躍、專業競爭日趨激烈,必須清醒認識到,部分美術院校出現教學同質化傾向,同一城市多個院校所設專業幾乎相同,有的甚至不顧條件盲目籌建專業,造成學科設置重復,資源分散浪費。還有一些院校之間存在競相上規模、上層次、比排名等現象,令院校長難以靜下心來抓教學。因此,加強美術院校專業設置的統籌規劃,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並進行嚴格管理,是保障美術教育教學質量的重中之重。

  師資隊伍是核心資源

  培養一批有能力、有特長的高校中青年美術教師,是激發美術教育活力的關鍵。

  教師是院校的核心資源、基礎力量。教師承擔的任務,是在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傳播人文思想、道德理念,以自身價值觀和學養影響學生的心靈塑造。今天的高等美術教育要求教師行為世范,完成好教學任務,同時也應做好科研、創作、設計,出新思想、新成果,還應成為樹立明德自律的師風、帶動求學上進的學風的一線踐行者。

  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院校的教學質量和教師的科研創作水平代表著辦學效益和學術影響力。目前,一些院校原有專業特色、學科優勢趨弱,一些綜合性大學美術專業受師資和專業所限,處於低水平運行狀態。隨著一批批上世紀40、50年代出生的資深教授退離崗位,各院校師資均處於迭代期。如果說2017年的“杏林擷英——全國高等美術院校優秀學生作品邀請展”中的800余幅作品真實反映了各院校實際教學水准的話,那麼從這些學生習作、創作中可以明顯感覺到專業院校與綜合性院校作品質量差距,其背后體現出的是院校師資水准和學生基礎水准的差異。而在2018年的“師壇錦瑟——全國高等美術院校教師優秀作品邀請展”中,各院校之間教師作品的水平差距則並不明顯,不像學生作品那樣高下立判。這雖可能是因各院校選送作品時注重追求題材、風格、形式多樣化,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作者的專業基本功,也與以往教師作品多強調體現專業基礎的單一要求有關,但整體而言,專業優勢和特點在淡化則是不爭的事實。

  保持各院校的辦學特色和學科優勢,需要院校從師資抓起。當下美術院校常將教師分為不同類型,常年承擔基礎教學的教學型教師不如研究型、教研雙跨型教師容易出成果、見效果,但這是院校需予以關注、投入和政策保護的“人梯”群體。

  課程教材是基礎支撐

  課程、教材與教學方法相互關聯,決定著人才培養的模式和方向。

  從學生培養來看,現有美術院校入學專業考試依然以劃一方式進行,考前班的速成培訓套路也幾乎一成不變,有意於中國畫、雕塑、油畫、設計等專業的考生隻能在同一考試形式下競爭入門。這導致進入一年級公共基礎課修學或二年級專業基礎訓練時,學生缺乏學習自主性,難以適時調整自己。注重歷史傳承脈絡、具有明確專業方向或學術主張的工作室教學,在寬口徑、厚基礎的低年級教學之上,能夠以多元格局,開啟學生的藝術個性,培養創造型人才。

  教學方面,由於目前國內美術院校的專業基礎訓練以寫實方法的寫生入手,因此形成並沿用了一套既定的素描造型、色彩訓練方法,課程為此而設置,教材因此而編寫,這無疑對能力參差的學生具有規范、校正基本訓練的意義,但存在基礎教材與課程相對缺少變化、缺乏跨專業新編教材介入、教學方法更新較慢等問題。故而,院校應主動加強課程、教材建設和對教學方法的探索。

  另外,由於對創作教學可不可教、如何教存在不同觀點,院校多年來缺失系統的創作課教材和基本方法導入,全憑輔導創作課的教師以自身實踐經驗帶課,客觀上導致學生對從基礎、從生活到創作,或者以創作實踐反向帶動基礎訓練意義的認識不足,對創作的基本規律缺乏系統了解。其直接結果是,相當數量的學生獨立結構、組合、創作一幅完整作品的能力低下。

  欲推動院校創作涌現更多反映現實題材、現實生活、現實人物的好作品,必須從師資配置、課程設置、教學實施方面加以重視。以寫實表現為主的現實主義美術創作形式在中國仍將擁有廣泛需求,這就決定了富有價值的傳統優勢應予繼承、堅守,並進一步得到創新發展。同時,對中國書畫特有教學方法和藝術多樣形式的研究、拓展訓練應得到充分重視,而以反映現實生活題材為創作目標的實踐也需要強化。

  正是建立在對歷史經驗梳理回顧基礎上的思考,才能對美術教育、人才培養的未來發展和繼續深化改革的方向做出合乎實際的判斷,以便推出富有針對性的舉措,如建立“以寫實性造型訓練為基礎——以多樣化形式拓展為路徑——以創意性思維養成為方法——以一專多能實踐研究為手段——以關注社會與生活為創作重點”的教學理念,並將教學目的、要求在課程設置中進行合理的結構設計與重組,最后通過有效組織實施教學,經過不斷磨合調適,取得應有的效果。

  於演員,“戲”比天大﹔於教師,“課”比天大。以學為本,以本科教學為本,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環節。教育出人才通過成果體現,檢驗辦學效益和水平的標准也在於此。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16日 08 版)
(責編:岳弘彬)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澳大利亞第一季度經濟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2. 中國作家協會2021年會員發展公示
  3. 讓綠水青山造福人民澤被子孫
  4. 習近平的扶貧相冊丨脫貧路上,一個民族都…
  5. 陳國猛任海南省監察委員會代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