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焰火》李東華著 |
讀完李東華兒童文學新作《焰火》,我的思緒一直纏繞著主人公和那群14歲孩子的故事,以及那小城、街巷、校園、夜色、琴聲、夢境……我無法離開那裡。我感受著青春歲月的理想和快樂、疑慮和懊悔。讀這樣一本青春小說、成長故事,心中時時有清流掩映、花開花落的感觸。我是在認識生活,更是在認識自己。因此,心中才閃著耀目焰火,靈魂深處感受到真實的和諧。
在《焰火》中,“我”——艾米是班上成績最好的學生,面對轉學來的容貌出眾、多才多藝的新同學哈娜,艾米心理情感發生一系列微妙變化。青春歲月是一段飛速成長的歲月,在這段生命的裡程中,我們在尋求與外界、與自身的和諧。艾米、哈娜以及其他人物都是在求索和諧中成長起來的。和諧是人性中的光,讓我們看清事物的澄澈。追求和諧,就是追求符合人性的健康狀態。艾米內心世界的光被遮蔽的那一刻,就是她對哈娜產生嫉妒的時刻。她不斷想克服自己的弱點,又情不自禁地感覺哈娜像“一塊天外飛來的隕石”一次次砸在她的頭上。艾米的痛苦、自責、愧疚、悔悟等情緒,讓我感同身受。最終,艾米找到內心的和諧,實現青春的成長。
《焰火》有兩種語匯,一種是哲學式的,體現在尋美、向善、求真的人性書寫過程中,另一種是詩歌式的,體現在細節和心理描繪上。兩種語匯交相融合,強化作品的表現力度。讀《焰火》,我總感覺故事就是作者本人真實的經歷。那些故事她早已爛熟於心,費心力的是思想提煉。作者在敘述過程中,常常加入成年后的追憶和反思。時光的穿越更加方便對往昔的思考,哲學式語言清晰傳達深刻和真誠。作者的深心用意在於彰顯成長豐富性和復雜性,揭示內心世界的隱秘和光亮。
《焰火》詩歌式的語言令人印象深刻。全書不以講述一個完整曲折的故事為滿足,也許有人以為故事稍嫌稀薄。情節進展是緩慢的,甚至用一兩句話就可以概括整章故事。但是,細節描摹是豐滿的,心理描述是細膩的。讀此書常常有聽音樂和誦讀詩歌的感覺。全書表述哈娜身世變遷的字數不過三四百字,而寫到一個個小故事時,卻是放慢了語速。故事流動著,情感也流動著,時而像湍急流瀉,時而像潺潺溪水。哈娜的第一次鋼琴演奏把老舊的空氣“擦得干淨、清新”﹔當哈娜邊彈邊唱《梅娘曲》時,那首分節歌旋律的多次反復讓“哈娜的形象無疑會更完美,更神奇”﹔在哈娜病重時刻,她想彈德彪西的《焰火》,她說:“我最近正在學,還沒有學會。啊,真想為學會《焰火》再活一輩子啊。”我在音樂和詩歌的回響中閱讀這部真誠而淒美的故事。小說如同一部回旋曲式結構的交響樂,同時又有詩的跳躍、留白和精微。我想起幾年前對李東華的詩作有過這樣的判斷:“她從詩中走出來,一路盛開詩的花朵。她那種細膩入微的感受與表達,永遠是詩的。今后,她可以少寫詩,不寫詩,但詩意已經滲透進她的小說和童話裡。”今天,在她的《焰火》中,隨處感受著作者與音樂、與詩歌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她在小說創作中保持詩人氣質,也更具真誠自然的美質。
《焰火》濃厚地氤氳著哲學、音樂和詩的元素,激發讀者在文學想象中感受聲音、光亮、色彩、氣氛,豐富感受力,開啟關於成長的反思。這的確是一部解讀成長、關愛心靈的作品。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21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