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陝西、甘肅等地先后舉辦規范漢字書寫大賽,旨在引導學生熱愛漢字和書法藝術,培養學生正確規范書寫漢字的能力和良好的書寫習慣。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這句話是說規矩既有工具性,也有規范性。既然樹立了規矩,便要有規范。
作為中華文化重要載體和表現形式的漢字,在漫長的發展演化過程中,以規范的形式書寫是各個歷史階段的時代共識。有了形,具其神,才能形神兼備,這也是漢字歷經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等發展演化階段所形成的特點。
但在信息化時代,有個別學生和家長對此存在誤解,認為隻要會寫漢字,筆畫順序錯誤、書寫隨意,並無大礙,不必刻意強調漢字書寫規范化。殊不知,這樣的看法是忽視了漢字是從實踐中產生的獨特文化魅力,行不具,則神必失。
1965年,《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發布,收錄6196字,確定了漢字的筆順規范。1988年,《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發布,確定了7000個漢字的規范筆順。之后,為了規范通行漢字的筆順,《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范》由語文出版社在1997年出版。1999年10月1日,國家語委發布了《GB13000.1字符集漢字字序(筆畫序)規范》,於2000年1月1日實施。它是按筆畫順序的漢字字序規范,主要用於漢字的信息處理等。
確立漢字書寫的規范,不僅是為了方便實踐,更是為了傳承文化。作為世界上歷史悠久沿用至今的自源文字體系,漢字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凝聚了豐富深厚的中華文化。這一文化歷久彌新,在當今信息全球化的時代,規范漢字書寫尤其重要。
對外國漢語學習者來說,規范漢字書寫不僅有利於中文學習,更有助於了解中華文化的淵源和表現。如果對每個漢字尋根溯源,其中的筆畫都有示意,表形的特點決定了漢字的形、義關系。因此,書寫規范對於識字、讀文、釋意這一認知系列而言,非常重要。
正如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常耀華告訴學生的:“漢字本身就是天地萬物變化莫測的寫照。漢字形體猶如自然物象,有疏有密,有大有小,有長有扁,有正有斜,有斷有連,有高有低……”我們不可斷章取意,破形斷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