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暨港澳文藝界共議

文藝創作要直面互聯網挑戰

本報記者  張  盼

2019年06月28日08: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30多年前,知名編劇何冀平創作話劇《天下第一樓》時,苦於資料難尋,曾深入烤鴨店廚房親身體驗,還通過餐飲培訓考取了二級廚師証。“現在完全不同了,打開電腦輸入‘烤鴨’兩個字,出來一大堆結果。”何冀平說。

  “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勢不可擋,對文學藝術和電影電視產生了很大影響。”何冀平認為,如今資料收集和作品呈現擁有了很多便利,但信息永遠不能代替頭腦的創意。是親歷,而非書本、傳說、網文給自己留下最深的印象。藝術靠回味定輸贏,創作者要走進人的內心。

  弘揚傳播中華文化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由中國文聯、澳門基金會主辦,以“全媒體時代的藝術與文學”為主題的第11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藝術論壇近日在澳門舉行。80余位專家學者和藝術家參與其中。

  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李屹說,全媒體時代的到來不僅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持續而深遠的影響,也為文藝事業的發展帶來了廣泛而深刻的變革。與會的專家和藝術家緊密結合海峽兩岸和港澳地區文化交流與發展的現狀,著眼新技術、新媒介、新思潮對當代藝術與文學的影響,共商中華文化弘揚傳承與創新發展大計。

  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認為,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共同努力,弘揚和傳播中華文化,增強中華民族的軟實力,是歷史賦予我們的神聖責任。我們作為文化傳承者和傳播者,應該結合海峽兩岸與港澳地區文化交流與發展的現狀,著眼新技術、新思維對當代藝術與文學的影響,為當代中華文化藝術的繁榮與發展建言獻策。

  “文學是傳承時代精神和地域文化的重要媒介,也滋養了無數藝術創作。文學創作在近年新媒體的時代發展下,面對種種挑戰。”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王英偉說,推進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文學與其他藝術形式的跨界合作,讓不同的藝術形式互相切磋、融合、溝通,碰出不一樣的火花,具有重要意義。

  講述時代發展變遷

  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蒙曼認為,全媒體時代帶來文學和藝術的下移,人們關注的生活和情感范圍擴大,可能催生新的文學和藝術形式。但全媒體的方式會擠佔人們對於文學藝術作品的想象空間。“中國的審美情趣趨向於留白,如果抽象全部變具體,虛的全部變成實的,我們怎樣保持留白,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亞洲四小龍的高速成長,從農業社會急速轉型到工業社會,在歐洲走了三四百年的現代化歷程,四小龍竟以30年時間做到了。”台灣知名作家楊渡說,穿越農業文明、工業文明與后工業時代,我們仿佛活過了“三生三世”。

  楊渡認為,生活在巨變的時代,我們得以比較農業文明與工業文明的差異、網絡時代與傳統文明的關系,得以感受人性與人心的幽微。每一個人的生命,每一個家族的變遷,都是獨一無二的長篇史詩。“今年是五四運動百年,回首中國的現代化之路,我相信,我們的時代還有太多的故事,等待去發掘和述說。”

  何冀平說,網絡時代讓很多不可能變成可能,也帶來各種陷阱。我們從網上知道了很多,但是也很雜,有時就少了思考,人雲亦雲,不加分辨。創意和藝術來自辛勤的分析和思索,沒有捷徑。創作永遠來之不易。有些影視劇拍攝和播出容易,熱鬧一時,但是留不下來,像風一樣飄走了。

  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許子東認為,全媒體時代應盡快建立客觀權威的影視評論體系,從而形成良性循環,提升整個市場的欣賞水平。比如可以做專聊電影電視的談話節目,找評論家、演職人員、大學教授等不同的人過來。像書店裡放兩個榜幫助讀者做選擇,暢銷書一個,專家推薦一個,院線也應該這樣,在票房大火的影片外提供其他選擇。

  內容為主技術為輔

  喜馬拉雅FM副總裁、總編輯周曉晗認為,互聯網下的文學和藝術,不論是什麼形式,如何閱讀很重要。傳統的出版沒辦法根據不同讀者的需求去設置不同的版本,因為成本太高。但互聯網可以做到,可幫助完成快速閱讀或深度閱讀。

  “內容為王的時代,文藝工作者不必排斥,也不必懼怕互聯網的到來。互聯網是技術,是服務內容的管道和手段。”周曉晗說。

  分論壇中,專家學者圍繞全媒體時代的舞台藝術與文學、視覺藝術與文學、影視藝術與文學及全媒體時代藝術與文學的跨文化交流等主題展開討論。論壇舉辦期間,中國舞協副主席、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副主席黃豆豆參與“舞藝傳承”——內地藝術家進校園活動,走進澳門培正中學,向澳門青少年講述中國風舞蹈的故事。

  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藝術論壇自2009年創設至今已舉辦十屆,先后走過海口、台北、澳門、香港、承德、台中、哈爾濱等地,為海峽兩岸和港澳地區藝術家交流創作心得、深化理論研究與評論、建立友誼與凝聚共識搭建平台。明年的第12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藝術論壇將在香港舉辦。

(責編:韋衍行、丁濤)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澳大利亞第一季度經濟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2. 中國作家協會2021年會員發展公示
  3. 讓綠水青山造福人民澤被子孫
  4. 習近平的扶貧相冊丨脫貧路上,一個民族都…
  5. 陳國猛任海南省監察委員會代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