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海口7月23日電 (記者溫素威、丁汀)以“探海角瓊崖,錦繡斑斕的精神家園”為主題的活動,在深入海南地區探訪20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后於近日圓滿結束。
活動中,由專家學者、企業家、媒體代表等組成的團隊,深入海口市、瓊海市、五指山市等多地,探訪了當地種類豐富的非遺項目,包括《南海航道更路經》等民俗,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黎族藤編等傳統手工藝,椰雕等傳統美術以及黎族打柴舞、黎族舂米舞等傳統舞蹈。此外,活動還推選出三項非遺項目的五位傳承人,進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BMW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創新基地”。在為期3個多月的交流活動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專家教授將作為設計師,以“做中學”的模式,帶領、幫助非遺傳承人設計並開發具有市場需求的非遺文創產品。非遺傳承人對產品進行加工、制造、銷售,以有效帶動鄉村勞動力就業,助力國家文化扶貧政策的落地與實施。據了解,本項活動由寶馬公司發起,迄今已持續開展13年。項目通過推廣非遺領域的文化傳播和促進非遺作品的使用與消費兩條創新路徑,助力非遺走進現代生活。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24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