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蒙山高,親親沂水長

——專訪民族歌劇《沂蒙山》藝術總監張桂林

本報記者 王 瑨

2019年08月22日08: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巍巍蒙山高,親親沂水長,我們都是你的兒女,你是永遠的爹娘……”

  近日,由山東歌舞劇院創排的民族歌劇《沂蒙山》榮獲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這部根據沂蒙根據地抗戰歷史創作而成的作品,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蕩氣回腸的英雄贊歌,省內外巡演59場座無虛席……作品藝術魅力源於何處?為何能在全國掀起一陣陣觀劇熱潮?近日,記者採訪該劇藝術總監張桂林,請他暢談創作心得。

  記者:山東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澱,此次為何選定沂蒙山這個題材?為什麼選擇用歌劇形式來呈現?

  張桂林:以沂蒙山為代表的山東革命根據地是最重要的革命根據地之一。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強調“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這要求我們講好沂蒙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沂蒙山》是對沂蒙精神更為全面生動的闡釋,深刻表現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我們的創作力求回答兩個問題——為何老百姓會跟著共產黨走?是什麼鑄就了軍民魚水深情?是堅如磐石的信仰之力,是矢志不渝的初心偉力,更是“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有力實踐。而歌劇是綜合藝術,集合了音樂、戲劇、舞蹈、美術等多種表現手段,其豐富性、藝術性、輝煌程度可承載史詩題材作品的波瀾壯闊,這是題材和藝術形式客觀規律的契合。

  記者:《沂蒙山》從2017年著手創作,經歷了怎樣的創作過程,又如何對歷史故事進行藝術再現?

  張桂林:八百裡沂蒙,鄉鄉有紅嫂,村村有烈士。兩年來,主創團隊先后十余次到沂蒙山區採風,先后參觀省政府舊址、八路軍115師司令部舊址等紅色教育基地,到費縣大青山勝利突圍紀念館、淵子崖烈士陵園等地訪問革命后代,體驗當地風土人情。

  任何題材,都要找到獨特的呈現角度和創作主題。我們對故事創意和劇本進行了9次重大修改,最終選擇在情節的歷史真實和人物的歷史原型基礎上,進行典型化處理。比如:故事選擇1938年八路軍115師進駐沂蒙地區到1942年共產黨在這裡建立了鞏固的革命根據地這一時段,聚焦海棠由普通群眾逐步成長、覺醒並自覺成為革命者的心路歷程﹔夏荷的人物原型來源於陳若克、甄磊、辛銳等八路軍女英烈,山妮子的人物原型是沂蒙紅嫂梁懷玉……人物塑造的典型性和事件情節的戲劇性,為《沂蒙山》在真實性和厚重感的基礎上增添了可看性。

  記者:《沂蒙山》在歌劇藝術風格民族化、地域化上進行了哪些探索,從而使這種外來藝術形式與中國觀眾的審美如此貼近?

  張桂林:比如《沂蒙山》中的宣敘調,摒棄了傳統西洋歌劇的寫法,創新借鑒其他民族藝術形式,以兩種方式推動故事:一是用“分節歌”輔助敘事,四句來回反復,歌詞口語化、接地氣,易被觀眾接受﹔二是借鑒中國戲曲,用“叫板”的方式開場,說上兩句話,立刻開唱,使念與唱銜接自然協調。

  劇中的詠嘆調也同樣借鑒了戲曲,結構類似京劇的叫板、開唱、收尾再繼續,符合中國觀眾審美習慣。演奏為交響樂隊,配之以民族樂器竹笛、嗩吶、琵琶、墜琴等,使音樂既有歌劇的交響性,又具有民族音樂的獨特風情。《沂蒙山小調》貫穿全劇,在序曲、間奏曲過門、結尾利用其與音樂融合或過渡,並將山東快書、秧歌的音樂元素自然地融入其中……這些方面綜合起來,讓《沂蒙山》整體呈現出獨具山東特色的藝術風格。

  記者:該劇以男女獨唱、對唱、重唱等,刻畫出沂蒙軍民舍生取義的英雄群像。如何通過人物的核心唱段、唱腔來塑造其獨特的音樂形象,從而打動觀眾?

  張桂林:音樂形象的塑造基於對人物性格和精神世界的准確把握,隻有真實、真誠、真情的故事和有血有肉的人物,才能打動觀眾。《沂蒙山》的主題帶有悲劇的張力,更蘊含崇高的精神境界,人物唱腔設計就是依循這個思路。比如村長孫九龍性格干練,其音樂形象展現出力量美,有進行曲的意味﹔而他在生死關頭的詠嘆調《再看一眼親人吧》:“再想看一看三月的海棠……我將化在難忘的四季裡,我將化在熟悉的田埂上……”表現出他對生活和土地的眷戀,這種浪漫主義與其赴死的慷慨決絕,共同彰顯出其崇高的精神境界。

  記者:《沂蒙山》對今后的藝術創作有何啟示?

  張桂林:《沂蒙山》帶給我們幾點啟示:選材要准確,要創作有群眾基礎、有生活基礎的作品﹔要有格局意識,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以小喻大,深入挖掘,用心用情用功﹔要用理論指導實踐,以創新意識引領創作﹔為保証作品質量,必須留出足夠的創作時間,提早策劃、精心雕琢,注重歌劇的文學性和音樂性,這樣才能讓唱腔傳得開、留得住,讓觀眾受觸動、有共鳴。

  《 人民日報 》( 2019年08月22日 20 版)

(責編:劉婧婷、丁濤)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澳大利亞第一季度經濟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2. 讓綠水青山造福人民澤被子孫
  3. 中國作家協會2021年會員發展公示
  4. 習近平的扶貧相冊丨脫貧路上,一個民族都…
  5. 崇尚英雄 緬懷先烈 習近平這些話飽含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