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蘭:創新點亮蘇繡品牌(非遺新生代)

□周 緣

2019年08月27日04: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姚蘭團隊設計的《屋檐記事》
  姚 蘭供圖

  姚蘭(左)與母親姚建萍(中)、妹妹姚卓在“錦繡中華——江蘇刺繡藝術精品展”上
  姚 蘭供圖

  姚建萍刺繡藝術品牌館中展出的繡繃及設計作品《年年有余》
  周 緣攝

  開欄的話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寶貴的財富,在代代傳承中永葆活力和青春。本版從今日起推出“非遺新生代”欄目,聚焦非遺領域的年輕藝術家,聽他們講述傳承和發展的故事。

  

  擁有美術專業知識和海外學習經歷的“繡二代”姚蘭,希望通過更具現代氣息的創新設計,為傳統蘇繡注入時代活力

  

  這個夏天,“90后”蘇州姑娘姚蘭的行程排得滿滿當當:7月在中國美術館開幕的“錦繡中華——江蘇刺繡藝術精品展”,她作為學院派新生代參展﹔與家居品牌合作的刺繡藝術高定體驗中心落戶西安,她為此頻繁出差﹔她一手策劃的蘇州姚建萍刺繡藝術品牌館迎來開館一周年,正式推出系統專業的蘇繡課程……

  去年,姚蘭從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畢業,獲得清華大學和美國蘇富比藝術學院的雙碩士學位。她的母親、蘇繡藝術家姚建萍一度反對她進入蘇繡行業,但姚蘭卻有著自己的堅持:“我選擇這份事業不是為了幫媽媽,而是因為值得。”

  蘇繡也許缺一個我這樣的人

  姚建萍刺繡藝術品牌館裡,姚蘭身穿一襲素色長裙,笑語盈盈地與客戶交談。她說話聲音溫柔,卻透著超乎年齡的沉穩、成熟。作為品牌館項目負責人,不管是與國際知名品牌的跨界合作,還是展館中照明燈的安裝、維修,她都事無巨細地操心。

  姚蘭出生在蘇州鎮湖,這裡自古以來就是“閨閣家家架繡繃,婦姑人人習針巧”。姚蘭的母親姚建萍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項目(蘇繡)代表性傳承人,由於執著投入蘇繡事業,少有時間能陪伴在女兒身邊。姚蘭8個月大的時候,姚建萍去一位蘇繡大師家中拜師學藝,一學就是4年。姚蘭小學時寄住在親戚家,初中時就開始一個人住,這讓她早早養成了懂事、獨立的性格。

  高考前,自小學習書法和繪畫的姚蘭決心報考中國美術學院,本科畢業后又考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攻讀研究生。讀研期間,她曾以訪問學者的身份駐留法國,並入選清華與蘇富比藝術學院聯合培養的藝術管理項目,前往美國和英國學習,擁有了更寬廣的國際視野。

  畢業作品展上,她交出一幅名為《遠方》的蘇繡。影影綽綽的水墨背景上,金線絲絲縷縷延伸開去,光影的明暗過渡巧妙自然,就像從飛機上俯瞰城市夜景,萬家燈火,明媚動人。這幅作品將傳統蘇繡技法與現代藝術理念相結合,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隨著鎮湖繡娘的平均年齡逐漸上漲,人才的斷代成為許多老藝術家擔憂的問題。姚蘭知道:“媽媽為蘇繡付出了一生,不可能不希望我接班。”但當她真正要踏入蘇繡行業時,竟遭到姚建萍的阻攔。“媽媽覺得這一行太辛苦,想讓我去當大學老師,生活可能會更安穩。”

  姚蘭拒絕了。“我有家庭的熏陶,又受過專業的美術教育,把學到的知識用在這個行業是很合適的。大學不缺我這樣一個老師,但蘇繡行業也許缺一個我這樣的人。”

  女兒的加入,讓姚建萍備感欣慰。繼姚蘭之后,畢業於美國加州州立大學長灘分校平面設計專業的妹妹姚卓也回到蘇州,姐妹倆成為母親的左膀右臂,為行業注入新鮮血液。

  以自己的原創向傳統致敬

  白色曲面牆上挂著姚建萍團隊的經典作品,茶室門上繡著兩尾紅魚,沙發上點綴著幾枝玉蘭……品牌館裡隨處可見的蘇繡元素,營造出沉浸式體驗空間,讓參觀者深入感受蘇繡藝術之美。

  2018年8月,位於蘇州李公堤文化創意街區的姚建萍刺繡藝術品牌館升級改造后重新開館。整個改造項目由姚蘭負責,她聘請國際知名建筑設計師,將千年蘇繡的歷史韻味與極簡風格的現代設計融合在一起。姚蘭介紹說,展館整體的設計靈感來源於蠶繭,這是絲線和刺繡的起源,折疊的展牆體現了設計師對蘇繡的認知,“刺繡作品乍一看是平面的,卻具有立體的藝術效果。”米白色的地面上,幾條細細的黑色弧線錯落分布,這是姚蘭親手埋入的一片片黛瓦,“吳文化是蘇繡的土壤,這代表我們對傳統的致敬。”

  品牌館開幕首展叫做“破繭”,姚蘭說,這是突破創新的意思。“我想在媽媽和她的團隊發展了30多年的基礎上有一些突破,為蘇繡品牌注入時代活力。”

  1998年,姚建萍組建鎮湖刺繡研究所,“姚建萍刺繡藝術”這一品牌隨之確立。傳統的蘇繡內容主要是花鳥虫魚、小貓小狗等,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姚建萍就嘗試以油畫、水墨畫、工筆畫等作為刺繡藍本,表現更豐富的題材。“媽媽發現什麼都能繡得好、繡得像,但如果隻繡已有的繪畫作品,那永遠都有別人的影子。自1998年起,媽媽的團隊就遠離了‘拿來主義’,開始做自己的原創。”姚蘭說。

  本科畢業后,姚蘭和兩名中國美術學院的同學一起創立了設計工作室,專攻蘇繡畫稿的原創設計,並開發衍生品。他們的處女作《屋檐記事》,將雙面繡荷花鯉魚置於形似屋檐的提梁下,構思新巧,一經問世就獲得良好的反響。

  “早年間,媽媽一心追求技藝上的極致,很少去想怎樣進行商業轉化。”而姚蘭更多的是思考怎樣讓母親創立的蘇繡品牌更加國際化、現代化,獲得更廣闊的市場。“一個民族品牌隻靠一代人是做不起來的,它需要兩三代人的積澱。一位前輩曾經鼓勵我,你們是蘇繡行業冒出來的一支先行隊伍,你們探索出來的路,就是未來大家可以走的路。”

  讓蘇繡走進當代生活

  品牌館裡,一個小女孩在母親的指導下,試著用滾針法繡出一條條藍色波浪。這是姚蘭團隊開發的“針趣DIY繡卡”,讓普通人輕鬆入門蘇繡。一年來,品牌館舉辦了多場蘇繡展覽、體驗沙龍,用生動活潑的方式傳播蘇繡文化。

  如今,姚蘭的團隊擁有10余位高學歷青年設計師,並成立了一個新品牌“姚繡”。姚蘭指著身后牆上挂著的刺繡荷花挂屏說:“這是頂尖的藝術品,但年輕人很難消費得起。如果‘90后’‘00后’中接觸刺繡產品的人越來越少,那還有誰能理解蘇繡的價值呢?”與“姚建萍刺繡藝術”的高端定位不同,“姚繡”主打年輕化、生活化,推出了手機殼、筆記本、絲巾、卡包等產品,讓精致典雅的蘇繡跳出畫框、走進生活,更具實用功能。

  近年來,越來越多“繡二代”回歸蘇繡行業。2018年9月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鎮湖蘇繡小鎮共有“80后”刺繡從業人員1397人、“90后”刺繡從業人員906人,佔總從業人數25%左右。年輕人的加入不僅讓傳統工藝后繼有人,也為蘇繡帶來了更多活力和創新。

  “我媽媽那一代塑造了金字塔的塔尖,而塔基要靠我們來鞏固。”姚蘭說,“孩子們體驗一次DIY小課程,年輕人買一塊刺繡手表,就會對蘇繡這門傳統藝術有更深的了解。我們希望將蘇繡提煉成一種精致的生活美學,打造充滿活力和時尚感的非遺品牌。”

(責編:袁勃)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澳大利亞第一季度經濟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2. 讓綠水青山造福人民澤被子孫
  3. 中國作家協會2021年會員發展公示
  4. 習近平的扶貧相冊丨脫貧路上,一個民族都…
  5. 崇尚英雄 緬懷先烈 習近平這些話飽含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