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中國故事 淬煉時代精神(逐夢70年·文學中的70年)

李敬澤

2019年10月12日05:5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廣大作家從未忘記民族的記憶與精神,從未忘記對我們共同的歷史、現實和未來所負的神聖責任,講述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與人民一道,向著新時代更加壯麗的風光、更加巍峨的高峰,前進!

  

  1951年4月,《人民日報》發表了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報告文學寫的是抗美援朝戰場上英雄們的殊死戰斗,全篇僅3500字,氣象從容寬廣。在文章的最后,作者直接面向每一個中國人傾訴:“親愛的朋友們,當你坐上早晨第一列電車走向工廠的時候,當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時候,當你喝完一杯豆漿,提著書包走向學校的時候,當你安安靜靜坐到辦公桌前計劃這一天工作的時候,當你向孩子嘴裡塞著蘋果的時候,當你和愛人悠閑散步的時候,朋友,你是否意識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這一系列“時候”勾勒出新中國的現代空間,覆蓋勞動、建設和生活,指向遼闊的國土和廣大的人民,最終和戰場上奮不顧身的戰士們緊密相連,構成了共同的命運與情感、共同的奮斗和夢想。

  這正是新中國文學的本質所在。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人民創造歷史,締造自己的國家,不斷開辟和創造我們共同的生活。中國文學與時代和人民一道前進,在70年翻天覆地的社會變革和時代變遷中,文學使奔涌的“現實”不斷轉化為“故事”,建構著認知、情感和價值的共同體。新中國文學始終在向“親愛的朋友們”講述新中國的故事,講述我們自己的故事,講述我們正在創造的生活與歷史。

  這壯闊的故事需要從來處講起。從杜鵬程的《保衛延安》,吳強的《紅日》,梁斌的《紅旗譜》到楊沫的《青春之歌》,羅廣斌、楊益言的《紅岩》,上世紀50到60年代,那一代作家以歷史親歷者的自豪與信念書寫新中國建立之前,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艱苦卓絕的斗爭歷程。這是新中國的來處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是民族的英雄史詩,天下代代流傳。正如賀敬之在《回延安》中深情詠唱的那樣,如此的追溯和回望不僅是為了認識和銘記歷史,更是為自己、為后人確立精神的高度和方向。

  大地上,滿懷理想的人民開始宏偉的實踐。在趙樹理的《三裡灣》、周立波的《山鄉巨變》中,村庄和村庄中的農民成為主角,他們不僅是自己生活的主人,他們正在推動著古老鄉土的現代化進程。而在周而復的《上海的早晨》中,現代都市正在深刻的社會主義改造中迎來新生。這種革命與建設的理想主義激情同樣激勵著柳青,在《創業史》中,嶄新的歷史遠景取代了千百年來一家一戶的小農“創業”夢想,梁生寶的奮斗具有了宏大的規模和革命性意義。這個普通的農民由此成為新中國的“新人”,他在精神上屬於未來。

  新中國是青春中國,大地之上活力澎湃。50年代,青年王蒙寫了《青春萬歲》,這是對新生活的熱情禮贊。在孫犁的《鐵木前傳》中,精靈般的、恣肆不羈的小滿在田野上奔跑,讓人們堅信,美好的生活意味著人的全面發展。徐懷中的《我們播種愛情》中,青藏高原的變革如陌上花開,意氣風發,充滿希望。

  所有這一切已成為中國記憶、民族記憶。新中國的文學正如新中國的歷史,充滿理想主義,充滿英雄主義,充滿創造歷史的主動精神,充滿對時代、人民和祖國的責任感,這一切至今如新。

  70年代末期,當徐遲發表《哥德巴赫猜想》、劉心武發表《班主任》時,他們成了報春的燕子,見証著思想解放和改革開放的大潮奔涌而來。在舒婷的《致橡樹》中,經歷了歷史考驗的中國人感受到自身堅韌、倔強的深長力量,一個時代的情感和意識在這樣的詩句中淬煉成形。

  新的天地無窮無盡地敞開,文學家們是勇敢的探索者,領時代風氣之先,他們講述的新的中國故事不僅是對現實的反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參與著現實的創造。從蔣子龍的《喬廠長上任記》、張潔的《沉重的翅膀》直到90年代周梅森的《中國制造》,張平的《抉擇》,文學以“改革”命名自己,新的時代主題、新的時代英雄激發著無數中國人新的夢想。

  風起於青蘋之末,在最細小、最偏僻之處,作家們看出了巨變、望見了未來:在高曉聲的《陳奐生上城》中,一個農民身上匯聚著鄉土中國變革的動力和前景﹔在鐵凝那如詩的《哦,香雪》中,火車攜帶的廣大世界在一個鄉村女孩子純真的眼中一閃而過,那時,人們還不能想象,這鐵路有朝一日會具有驚人的速度,以巨大的規模把人群帶向遠方。

  在急劇的變革中,人的精神世界經歷震蕩和顛簸,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環》重申犧牲與忠誠的崇高價值。同樣是巨大變革,來自陝北鄉村的路遙寫下了《平凡的世界》,這是一部史詩,是一個時代的精神史和行動史,孫少平、孫少安的性格和命運中鐫刻著無數中國人的經驗和信念:為了美好生活而奮斗,正是這無數人的奮斗匯聚起時代的偉力,將中國帶向新的歷史前景。

  無數的中國人從《平凡的世界》中見到自己乃至由此塑造自己。而年輕的詩人海子寫下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史鐵生寫下了《我與地壇》,文學以它的敏感、熱情、沉著和深思,拓展和深化著中國人內在的精神生活。

  在開放中走向世界,中國文學獲得新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在世界背景下確認豐盛而獨特的文化中國。進入新世紀后,劉慈欣發表了《三體》,以科幻觀照現實,這部作品某種程度上成為新的時代精神的先聲,中國人正以新的視野想象世界和自己,中國故事同時指向人類的共同境遇和共同命運。中國的“現實”正在同時成為世界的“現實”,這無限豐富、無盡延展的景觀對文學構成嚴峻的挑戰,也為文學提供遼闊的空間。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中,地方性傳統的命運構成對人類文明進程的深長反思,在麥家的《暗算》中,國家英雄的傳奇同時也是意志與智力的世界性寓言,鄧一光的《我是我的神》,激越澎湃,共和國之子的生命具有巨人般的重量和能量。而在金宇澄的《繁花》中,世界性的現代都市在歷史變革中微妙的經驗、情感和語調被珍重地銘記。

  近代以來的中國故事就是中華民族的偉大長征,長征勝利了,長征又永遠在路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新時代的中國社會主義文學指明了方向: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以明德引領風尚。

  海闊天高,鳶飛魚躍。近代以來,中國文學就以民族復興為己任,新中國成立以來,新中國文學就以人民與時代為初心,現在,新時代的歷史前景宏大壯闊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中國作家們深刻地認識到肩負的使命,反映現實,書寫中華民族新史詩成為近幾年中國文學的主流,在人民的創造中,文學的創造力盡情迸發——

  梁曉聲的《人世間》、陳彥的《主角》、徐則臣的《北上》都展現著史詩般的抱負和氣魄,書寫著中國人的命運與奮斗、風骨與精神。其中,《人世間》蒼茫而溫暖,雄辯地展現了新中國工人階級的道德實踐。《主角》是壯觀的大劇,見証著一個人自鄉野走向舞台中心,如何在時代中自我創造、自我完善。圍繞大運河,《北上》勘探和厘定著中國人的現代品格。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這是普通中國人的史詩,他們的故事在世事的巨大變遷中有力地講述著我們民族對德行與美好的執著追求。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國作家以充沛的熱情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紀紅建的《鄉村國是》、勞罕的《心無百姓莫為官——精准脫貧的下姜模式》、滕貞甫的《戰國紅》,記錄著脫貧攻堅這一震古爍今的偉業,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的這個高光時刻,廣大農民和干部的業績和精神正在文學中銘刻,構成時代英雄的壯美群像。

  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何建明的《山神》、曾平標的《中國橋——港珠澳大橋圓夢之路》,深情禮贊開辟著新時代、新生活的先行者們,他們身上移山倒海的偉力正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之所聚。李修文的《山河袈裟》披襟當風、慷慨長歌,大地上、人民中的英雄氣令人振作。

  新時代的現實波瀾壯闊,現實主義創作道路無限寬廣。阿來的《雲中記》深情低回,在災難和新生中展現中華民族強健深厚的精神力量。在趙德發的《經山海》、陳毅達的《海邊春秋》中,時代變革第一線的景象熱烈展開,時代新人正在走來,他們以新的精神氣象,創造著嶄新的中國故事。

  時間浩浩蕩蕩,歷史永不停歇。新中國成立70年來,廣大作家從未忘記民族的記憶與精神,從未忘記對我們共同的歷史、現實和未來所負的神聖責任,講述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與人民一道,向著新時代更加壯麗的風光、更加巍峨的高峰,前進!

  版式設計:蔡華偉

  

  《回延安》,賀敬之,發表於1956年     

  心口呀莫要這麼厲害地跳,

  灰塵呀莫把我眼睛擋住了……

  手抓黃土我不放,

  緊緊兒貼在心窩上。

  幾回回夢裡回延安,

  雙手摟定寶塔山。

  千聲萬聲呼喚你

  ——母親延安就在這裡!

  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

  紅旗飄飄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紅腰帶,

  親人們迎過延河來。

  滿心話登時說不出來,

  一頭扑進親人懷。(節選)

  

  《創業史》,柳青,發表於1959年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隻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路口,事業上的岔路口,個人生活中的岔路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節選)

  

  《哥德巴赫猜想》,徐遲,發表於1978年 

  (陳景潤)他跋涉在數學的崎嶇山路,吃力地邁動步伐。在抽象思維的高原,他向陡峭的巉岩升登,降下又升登!善意的誤會飛入了他的眼帘。無知的嘲諷鑽進了他的耳道。他不屑一顧﹔他未予理睬。他沒有時間來分辨﹔他寧可含垢忍辱。餐霜飲露,走上去一步就是一步!(節選)

  

  《青春萬歲》,王蒙,出版於1979年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來吧,

  讓我編織你們,用青春的金線,

  和幸福的瓔珞,編織你們。(節選)  

  

  《致橡樹》,舒婷,發表於1979年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裡。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節選)

  

  《平凡的世界》,路遙,出版於1986年   

  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斗﹔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節選)

  

  《我與地壇》,史鐵生,發表於1991年   

  如果以一天中的時間來對應四季,當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黃昏,冬天是夜晚。如果以樂器來對應四季,我想春天應該是小號,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圓號和長笛。要是以這園子裡的聲響來對應四季呢?那麼,春天是祭壇上空漂浮著的鴿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長的蟬歌和楊樹葉子嘩啦啦地對蟬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頭的風鈴響,冬天是啄木鳥隨意而空曠的啄木聲。(節選)

  

  《中國橋》,曾平標,出版於2018年     

  港珠澳大橋的科技創新是一個系統性的創新,既有重點又有系統。全部按世界一流的工程進行了超量的解析調研和評判。通過需求引導設計和全壽命周期規劃,涵蓋設計、施工、生態環保等各領域。5年間,應對港珠澳大橋建設挑戰,5個子課題、27項專題都獲得了突破行業技術瓶頸制約的研究成果……在世界橋梁史上,港珠澳大橋就是一座裡程碑,篆刻著科技創新的國際高度。(節選)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12日 08 版)
(責編:牛鏞、岳弘彬)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澳大利亞第一季度經濟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2. 讓綠水青山造福人民澤被子孫
  3. 中國作家協會2021年會員發展公示
  4. 習近平的扶貧相冊丨脫貧路上,一個民族都…
  5. 崇尚英雄 緬懷先烈 習近平這些話飽含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