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世界地質公園“金字招牌”如何發揮?科普過程需通俗有趣

2019年10月12日08:32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世界地質公園“金字招牌”如何發揮?科普過程需通俗有趣

“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萬千景色,過去我們總說‘這個東西像什麼’,現在我們要告訴大家‘這個東西是什麼’,並且還要說出為什麼。”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自然保護地管理司巡視員柳源認為,發揮世界地質公園金字招牌,關鍵要說得通俗,講得有趣。

10日至11日,2019年度中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年會在甘肅敦煌舉行。會上,來自敦煌、丹霞山、天柱山、泰寧等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成員,圍繞世界地質公園可持續發展進行交流互動,“共享”地質公園科普地學的管理與建設經驗。

柳源說,敦煌世界地質公園中雅丹地貌典型而稀有,加上鳴沙山月牙泉這一神奇的地貌組合,以及莫高窟賦存地層,公園特色鮮明,“我們要像講故事一樣將不同地貌的形成過程給人們說清楚,通過講解地學故事,增加地學旅游的吸引力”。

據介紹,目前中國已正式命名國家地質公園217處,授予國家地質公園資格53處,批准建立省級地質公園300余處,形成了一個地質遺跡類型齊全,分布遍及31個省、市、區和香港地區的地質公園建設發展體系。

敦煌世界地質公園管理局副局長李新民說,近年來,敦煌世界地質公園多次開展野外地質遺跡調查,補充地質遺跡、文化遺址點共19處。莫高窟景區對洞窟、壁畫等特殊文物完善智能監控系統,採取預約參觀和數字展示模式,減少因游客人數眾多而對遺跡產生的損害。

李新民表示,敦煌世界地質公園累計接待游客近4000萬人次,實現收入400多億元人民幣。結合公園特色,景區還開發民宿、駝運和豐富的文創類旅游產品,既展現敦煌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又推動地質遺跡保護、可持續發展、自然文化遺產相融合。

九華山世界地質公園辦公室主任林啟剛表示,該園區通過“游賞自然地質景觀,探尋地球奧秘”的新型旅游項目,搭建“科普+旅游產業化發展”平台及科普創業基地、地質科普研學旅行等,促進九華山旅游經濟向地學科普游、科研探秘游延伸。

泰寧世界地質公園職員官玉琴介紹說,他們在各地質遺跡點上增設基岩與土壤、水、植物和各類動物之間關系的信息說明牌、趣味問答牌等,供游客觀察生態系統功能。

“泰寧世界公園開設內涵豐富的自然課堂,拓展游客視野。”官玉琴說,為發揮地質公園科學教育功能,園區開展以地質、生態、文化為主題的自然研學旅行課程。尤其是中小學生能夠在大自然中認識地球演化規律,自覺加入保護地質遺跡行列。(張婧)

(責編:吳曉琴、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