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深處的胡同記憶

林嘉偉 

2019年10月14日08: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北京西城區平安裡附近,有個胡同名為“百花深處”。它隸屬什剎海街道,東起護國寺東巷,西至新街口南大街,一出地鐵站,人們很容易找到它。清乾隆時這裡種植花卉,稱花局胡同﹔光緒年間改稱百花深處胡同﹔到了近代,去掉“胡同”二字,就叫“百花深處”。

  百花深處的搖滾記憶

  20世紀80年代初,國內的搖滾音樂開始出現。至上世紀90年代,百花深處逐步成為搖滾樂手聚集錄制專輯的知名所在。

  今日,“共有、共生、共享”成為名城保護與城市更新發展的理念。2019年北京設計周舉辦期間,北京大地風景文化遺產保護發展有限公司在百花深處43號舉辦了“百花深處·歲月如歌”社區記憶活動展,將音樂人、文化遺產專家和當地居民聚集起來,分享這裡獨特的文化特征。

  搖滾文化在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並不佔據主流地位,所以人們談到北京的歷史文化,都刻意尋找和發掘“老北京”元素。因此,這次以挖掘、保留社區記憶,推動地方文化保護與發展為目的的社區記憶展尤其引人矚目。

  走進43號院的北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滿牆的黑膠唱片,“讓淚水在前頭等我,我的愛赤裸裸”的歌聲將人們的思緒帶回搖滾樂的黃金年代。“魔岩三杰”之一的何勇在1994年錄制了他的第一張、也是目前唯一一張專輯,轟動當時的搖滾界。這張專輯就誕生在百花深處16號院的百花錄音棚。不只是何勇,陳升在創作瓶頸期時也來過百花深處,后錄制出了《北京一夜》。上世紀90年代“硬搖”式微,百花錄音棚又吸引了一批年輕的“朋克”新人,腦濁樂隊和當時還叫“金屬車間的形體師傅”的新褲子樂隊都曾在這裡排練過,成為了百花深處搖滾記憶的一部分。

  文化遺產保護要有“人”

  搖滾樂存在過的痕跡,成就了百花深處獨特的文化特征。

  “你看這面牆原來是紅色的,上面有很多涂鴉。從2008年奧運會開始,胡同進行過多次整修,涂鴉就沒有了。”胡學渭是北京三中的退休教師,從出生開始就生活在百花深處,見証了這條胡同數十年的風雨變遷。他指著百花錄音棚說:“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這裡是特別熱鬧的,但后來技術發展了,沒人聽磁帶了,這個錄音棚也就跟大家的生活脫節了。”

  漸漸地,百花錄音棚就沒人來了,16號院裡面也變了樣,搬進了各式各樣的新租戶。“直到前兩年,這裡改成了文化產業園才規劃得好一點。”胡學渭說。

  為什麼主辦者能獨具慧眼,在百花深處發現新的元素?“文化遺產保護分為物質和文化兩個層面,如果將百花深處視為名城或文化遺產的重要構成,那對它的認知絕不能不出現‘人’”。北京大地風景文化遺產保護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黎筱筱這樣闡釋發掘百花深處文化價值的初衷:“如果在保護的過程中沒有人文情懷,又不讓文化遺產繼續參與人們的生活,只是從技術層面上對其進行修復、保護或者重建,那就只是把文化遺產建成了冷冰冰的博物館,它是沒有活力的。”

  強調“共有、共生、共享”

  “20世紀80年代的北京胡同文化,與現在肯定是不一樣的,但它們也是胡同文化的一部分。北京的胡同文化,本身就是各種文化融合發展的結果和過程,所以保護胡同也應該保護它存在過的痕跡。”文化遺產專家燕海鳴在分享現場這樣說。

  可是,具體實踐的過程並不容易。“我們在保護遺產方面遵循著‘共有、共生、共享’的理念。胡同文化是主管部門、居民、學者等多個利益方共有的,因此遺產保護也必須協調每一方﹔其次,文化遺產不是死的,也不僅僅是屬於一部分人的文化符號,它需要在當下的生活中不斷被賦予新的功用,與當下的生活‘共生’,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享’,遺產的傳承才有價值。”基於此,黎筱筱的判斷是,“共有、共生、共享”需要開辟出更多的公共空間功能。

  “保護文化遺產,不是為了還原某個特定的年代,更重要的是蘊含其中的精神和價值的傳承。”燕海鳴補充道。

(責編:劉婧婷、丁濤)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澳大利亞第一季度經濟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2. 讓綠水青山造福人民澤被子孫
  3. 中國作家協會2021年會員發展公示
  4. 習近平的扶貧相冊丨脫貧路上,一個民族都…
  5. 崇尚英雄 緬懷先烈 習近平這些話飽含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