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博物館:江城古今 盡在其中

本報記者 何欣禹

2019年11月19日07:5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武漢古代歷史陳列”第一展廳
  本文圖片均由武漢博物館提供

  商代鳳紋方罍

  元青花“四愛圖”梅瓶

  “天順年置”銘青花雲龍紋碗底部

  武漢是一座有著3500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自商代盤龍城肇始,到三國時期夏口城、卻月城割據,隋唐時期武昌、漢陽“雙城”格局確定,再到明代漢水改道后“三鎮鼎立”,悠遠的歷史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武漢博物館正是這座魅力江城的重要文化載體。

  1986年,武漢博物館成立。2001年,坐落於漢口后襄河公園的武漢博物館新館向公眾開放。作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武漢博物館通過出土文物、建筑遺址、城市風貌等內容的展示,傳播武漢悠久燦爛的城市文明。

  收藏珍貴青銅器瓷器

  滾滾長江煙波浩渺,黃鶴樓與晴川閣隔江相對,江面千帆競發,兩岸屋舍鱗次櫛比,城牆逶迤如龍……走進武漢博物館一樓序廳,牆上的巨型絲織挂毯向來人展示著明代武漢三鎮的繁華景象。挂毯以館藏明代畫作《江漢攬勝圖》為藍本制作而成。2018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武漢會晤印度總理莫迪時,會議廳牆面的背景圖正是這幅古畫。

  以《江漢攬勝圖》為代表的明清書畫是武漢博物館重要的館藏文物品類。目前,武漢博物館館藏文物5萬余件,包含中國古代青銅、陶瓷、玉器、書法、繪畫、印章、雕塑、明清家具、錢幣、文獻等門類,其中國家一級文物55件(套)。

  博物館一層設有“歷代文物珍藏”和“中國古代陶瓷藝術”等常設展覽。在“歷代文物珍藏”展廳,記者看到了1966年出土於武漢市蔡甸區永安鄉竹林嘴的商代鳳紋方罍(léi)。

  罍是一種大型盛酒器和禮器,流行於商晚期至春秋中期。這件方罍造型雄渾,紋飾精美,工藝集浮雕、線雕於一體,代表了中國青銅時代鼎盛時期的鑄造水平。其通體以雲雷紋襯底,主體紋飾自上而下分為五組,題材為商代青銅器上常見的鳳鳥紋和饕餮紋。由於青銅罍流行時間短,存世數量少,方體罍更是少見,故這件鳳紋方罍格外珍貴,堪稱武漢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中國古代陶瓷藝術”展匯集100多件陶瓷精品,包括陶器、單色釉瓷、彩瓷和青花瓷,梳理了中國陶瓷藝術發展的歷史脈絡。

  一件元青花梅瓶吸引了記者的注意。梅瓶通體繪青花紋飾,腹部的四個菱形開光內,分別繪有林和靖愛梅鶴、王羲之愛蘭、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的圖案,體現了古代文人的清雅意趣。1987年,原武漢市文物商店武勝路門市部從一對夫妻手中收購了這件梅瓶,后入藏武漢博物館。元青花存世較少,裝飾題材大多為動植物、幾何圖案,人物紋樣極少,“四愛圖”梅瓶因此顯得彌足珍貴。

  展現江城數千年變遷

  武漢博物館二層常設展覽“武漢古代歷史陳列”,通過“江漢曙光”“商風楚韻”“軍事要津”“水陸雙城”“九省通衢”五個單元,將新石器時代至清末數千年間武漢城市形態和功能的變遷呈現在觀眾眼前。

  在展廳裡,記者看到了根據考古研究成果按比例復原的盤龍城宮殿模型。盤龍城是商代人為治理南方在長江中游建立的都邑,也是長江流域發現的第一座商代古城,被譽為“武漢城市之根”。1954年,武漢遭遇特大洪水,人們在盤龍湖畔取土筑堤時,意外發現了盤龍城古文化遺址。這一發現將武漢的建城史推到3500年前。盤龍城遺址出土了大量陶器、玉器和青銅器等,其中的代表性文物如陶甗(yǎn)、獸面紋十字孔青銅觚(ɡū)等,在展廳中均有陳列。

  三國時期,武漢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軍事要津,留下了許多文化遺存。出土於武漢黃陂區灄口的三國吳青瓷塢堡,反映了當時擁兵自守、聚族而居的地主庄園經濟。這座青瓷塢堡由圍牆、正樓、角樓、正房、左右廂房及谷倉組成,整體規模宏大,是具有軍事防御功能的封建庄園的縮影。與它一同出土的還有青瓷手工作坊、雞鴨羊豬圈等,體現了當時的農業經濟和農家生活場景。

  公元223年,孫權在蛇山上建起夏口城,並在黃鵠磯上修建了一座用來瞭望敵情的樓台,這就是后來名滿天下的黃鶴樓。展覽用多媒體手段展示了黃鶴樓不同歷史時期的形態,並配以古人歌詠黃鶴樓的經典詩句,讓觀眾感受到這座江南名樓的文化魅力。

  隋唐時期,雕塑藝術蓬勃發展。武昌區岳家嘴隋墓中出土的一組灰陶十二生肖俑,造型生動,別具風格,是武漢博物館的特色展品之一。這組生肖俑均為獸首人身,身穿寬袖交領長袍,腰束絲帶,雙手合於胸前,盤腿端坐,儼然若君子。它們曾作為武漢市珍貴文物赴日本大分市展出。

  在“九省通衢”單元,有一件看上去不起眼的青花雲龍紋碗,卻具有特殊的意義。“2007年,武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湖北省體中心明王室家族墓進行考古發掘,從鎮國將軍墓中出土了這件底部有‘天順年置’字樣的瓷碗。”武漢博物館副研究員屈征介紹,之前很長時間,古陶瓷研究領域從未見過署有明代正統、景泰、天順年款的御窯瓷器,結合當時動蕩的社會背景,專家推測這一時期可能是御窯瓷器的“空白期”。“天順年置”銘青花雲龍紋碗的發現,填補了這一空白,為陶瓷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傳播現代城市文化

  近代以來,武漢成為中國城市轉型的先鋒,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均發生於此。博物館三層“武漢近現代歷史陳列”通過500余件文物、近千幅歷史照片、10余個歷史場景復原,全景式展現了從1838年林則徐武漢禁煙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百余年間武漢波瀾壯闊的發展史。

  博物館不僅是沉澱歷史的地方,也承擔著“為明天收藏今天”的職責。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現當代文物成為武漢博物館收藏和展示的對象,拉近了市民和博物館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博物館的親和力。

  “如今,武漢博物館已成為市民開展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我們會適時推出一些活動,傳播武漢本土文化,吸引市民參與互動。”武漢博物館社會教育部副主任蔡子麗說。

  2016年以來,武漢博物館打造的“武漢記憶”系列課程《舌尖上的武漢》《武漢的橋》走進學校和社區,深受大眾歡迎。

  不久前,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在武漢舉行。武漢博物館推出“與軍運同行——中國近現代體育文化暨軍事體育珍藏品特展”,通過300多件文物展示中國近現代體育發展歷程和軍事體育文化。

(責編:郭冠華、丁濤)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王守信任廣東省委常委
  2. 普洱市委麗江市委主要領導同志職務調整
  3. “中國共產黨的全球視野和使命擔當”(百…
  4. 誘導性報道損害自身公信力(鐘聲)
  5. 在這裡,讀懂“偉大的開端”——中共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