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門大街景象 |
“鐺鐺鐺……”
早上9點半,北京前門大街的鐺鐺車又開始營業了。
前門大街,位於北京城中軸線上,北起正陽門箭樓,南至天橋路口。這條全長845米的大街,曾是明清皇帝去天壇、先農壇祭祀的必經之路,也被稱為“天街”。
作為北京著名的商業街,也是中外游客游覽北京的必到之處,幾經蛻變,如今的前門大街,傳統和現代在這裡交融,東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白天和夜晚同樣被點亮。
不信?您隨著中外游客,坐上鐺鐺車仔細瞧一瞧。
北京味道在這裡找回
“勞駕,就是麻煩一下,‘excuse me?’(打擾一下)的意思嗎?”來自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的歌田久司教授,一邊聽著學生為他講解,一邊嘗試著說起了“不太標准”的北京話,逗得身邊人樂開了花。
2019年11月,以“百年記憶·前門今昔”為主題的前門歷史文化展在前門大街舉辦。在展廳裡,觀眾不僅能看到別具特色的北京方言,還能看到盛錫福的帢帽、清光緒十二年月盛齋進宮的“腰牌”、精致的戲劇服裝等老物件,北京味道在這裡被尋回。
河北人韓先生在上世紀70年代曾在北京打拼過6年,他木工手藝好,常到前門大街附近接活,為胡同裡的人家做家具。
“那時候就覺得前門大街繁華啊!人來人往的,有人叫賣有人吆喝,還通公交車呢!熱鬧得很哩!”韓先生說,當年每次來前門大街,都會吃一份油條糖耳朵,再喝一碗兩分錢的大碗茶,這是“標配”的北京味道。
20世紀末,隨著經濟、社會和城市建設的發展,前門地區基礎設施陳舊,原有歷史風貌逐漸消失,文物建筑亟需修繕。2005年,前門地區啟動了修繕整治工程及古都風貌保護工作,決心恢復前門大街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風貌。
五間六柱五樓式的正陽門牌樓按照歷史原貌在原址得到修復,白石御道、青石路面按原規制恢復,雨水、污水、燃氣、熱力、供水等市政基礎設施也經過了改造。
如今,漫步前門大街,道兩旁翠綠的國槐,銅缸裡點綴的噴泉,撥浪鼓和鳥籠形狀的路燈……這些老北京的標志,就藏在處處細節之中。全聚德、餛飩侯、張一元茶庄等傳統老字號店鋪也回歸了,人們感嘆:前門,還是那個味兒!
東西文化在這裡匯聚
“門前老樹長新芽,院裡枯木又開花,半生存了好多話,藏進了滿頭白發……”
隨著音樂聲逐漸淡出,一出《時間都去哪兒了》的新式泰山皮影戲放映結束。孩子們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爭先恐后跑到幕后觀賞起皮影道具,了解皮影戲的魅力。
這家位於前門大街46號的泰山皮影體驗館,不僅支持家長和孩子觀影,還可現場制作皮影,讓孩子在動手中體驗非文化遺產的魅力。與傳統皮影戲不同,前門泰山皮影體驗館的劇目不斷推陳出新。
“比如改編后的《武鬆打虎》,呼吁大家要保護珍稀動物﹔《時間都去哪兒了》,引導孩子們要感恩父母。”泰山皮影藝術研究院藝術團團長閆冬梅向筆者介紹,經過改編的傳統曲目,賦予了皮影更多現代教育意義,也能吸引更多年輕觀眾。
這邊,新式皮影戲正演得熱鬧,那邊,天樂園的現代京劇也吸引了一批觀眾駐足。
唱念做打,生旦淨末丑,作為中國國粹,傳統京劇在大家印象中是有板有眼、余音繞梁的,而前門天樂園的京劇卻“潮”得很。在這裡,《貴妃醉酒》可以與西方歌劇《Time to say goodbye》(告別時刻)對唱,舞台背景也能與全息投影科技相結合,惟妙惟肖。
作為北京旅游的地標,前門大街也成為了東西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平台。在這裡,你能看到英國百年老店——杜莎夫人蠟像館吸引了成群的中國觀眾,也能見到胡同裡的中式傳統酒店——皇家驛棧成為外國人的“網紅打卡地”。
夜間經濟在這裡點亮
“來來來,用餐裡面請啊,爆肚鹵煮炸醬面,包子稀飯餛飩面條,炒菜米飯啤酒飲料……”正值晚餐時間,慶豐包子鋪門前的吆喝聲此起彼伏。
夜幕降臨,正陽門城樓上的燈光已經亮起,與馬路對面的五牌樓相互輝映。經過前門的人發現,在夜裡,前門大街的熱鬧不輸白天。
餛飩侯、都一處、一條龍等小吃店內的食客源源不斷,天福號、稻香村等食品店有不少游客光顧,下了班的都市白領也來前門逛一逛,休閑娛樂項目一應俱全。
來自歐洲的小伙克裡斯第一次來到中國,他在稻香村店裡精心挑選了三盒果脯准備帶給家人。來到北京四天,克裡斯逛遍了故宮、天安門、王府井、八達嶺長城等北京著名景點,他更喜歡的,還是夜晚的前門大街。
“前門大街上的建筑結構緊湊,路邊的燈光營造出溫暖的氛圍。我最喜歡烤鴨店門口的紅燈籠,熱鬧又漂亮,伴隨著飄香的烤鴨味和來往的食客,很有‘中國風’。”克裡斯說。
在保留了聽京劇、吹糖人這些傳統項目的同時,不少游客也喜歡在夜間打卡前門的“潮玩”新地標。如今,在夜晚的前門大街,人們可以在前門啤酒花園廣場上穿著漢服品嘗啤酒,在環繞的音樂中與親朋好友共度良宵﹔也可以去中國書店裡淘幾本古舊典籍,在知識的海洋裡暢游一番。
今年7月,前門和大柵欄入選北京首批4個“夜京城”地標,古都風貌的主題吸引來國內外的消費者。前門商業街運營主體北京天街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現代人的消費訴求不再是走馬觀花,而是重視文化體驗感和參與感,我們希望用文化塑造前門夜經濟的新產業形態。”
百年前的前門大街,手藝人迎著朝霞開張,送走日落打烊。如今,夜間經濟發力,許多店鋪24小時開門迎客。在晨光熹微之中,走過青白石路,看到依然屹立的正陽門箭樓,百年歷史就在恍惚一瞬,也許這就是前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