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紀行(新時代之光)

李春雷

2019年12月02日05: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前些天,應朋友之邀,去上饒的三清山訪游。

  不愧是名山,處處皆美景。纖細的小路,柔白的雲霧,香甜的山風……

  我正在美景中歡暢地游走,同行的友人指著對面不遠處的一片青山說:那裡就是方志敏被俘的地方。

  我的心“哐當”一下,腦海裡立時呈現出一幅悲壯的畫面,耳邊響震起一串沉悶的腳鐐聲。

  我的耳畔,還響起方志敏在《可愛的中國》中的語句:“朋友,我相信,到那時,到處都是活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歡歌將代替了悲嘆,笑臉將代替了哭臉,富裕將代替了貧窮,康健將代替了疾病,智慧將代替了愚昧,友愛將代替了仇殺,生之快樂將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園將代替了淒涼的荒地!”

  對於方志敏,相信許多人與我一樣,懷有一種特殊的景仰。方志敏36歲的生命雖然短暫,卻迸發出耀眼的光芒。他的忠誠擔當,精神信仰,均震撼后人。更加輝映歷史的,是他對未來中國的美麗設想。

  這裡,就是方志敏出生、戰斗的地方?!

  “上饒”之名,得於古語“山郁珍奇,上乘富饒”。

  富饒,是這片土地自古以來最強烈的夢想!

  上饒位於閩浙皖贛四省交界地帶,山高路遠,七山一水兩分田。這裡曾誕生過朱熹、洪邁、詹天佑等名士俊彥,但貧困總是如影隨形。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方志敏等人在此創建閩浙贛革命根據地,一呼百應,極大支持了中央蘇區,被譽為“模范根據地”。

  1949年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這裡開始向貧困發起一輪輪進攻,取得一個個階段性成果。改革開放后,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隨著中央各項普惠政策的落實和“精准扶貧”戰略的實施,這裡正在徹底告別貧窮。

  鉛山縣葛仙山鎮,距離縣城60多公裡,是貧困片區。但這裡位於武夷山區深處,原生態的山水和果蔬是山區的獨特資源。近幾年,當地政府把扶貧與果蔬產業、旅游產業結合起來,聯合打造,取得不錯的成果。僅僅幾年時間,這片土地全面發展,游客盈門。目前,居民年人均收入已突破13000元。

  當年方志敏領導的閩浙贛革命根據地首府設在橫峰縣。橫峰幾十年來始終處於國家級貧困縣之列。2017年,橫峰縣終於正式宣布脫貧。2018年,這個隻有23萬人口的偏遠小縣,財政收入超過12個億。

  方志敏的故鄉,是弋陽縣漆工鎮湖塘村。小村隻有104戶,438人,全部姓方。這個紅色小村裡,現在處處是精致的小樓、鮮花盛開的庭院。

  如今的湖塘村,已經基本城鎮化,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年輕人或打理自家店鋪,或在附近企業和農業合作社上班。老年人則自覺地組成志願者服務隊,義務清掃小村的綠道、廣場。富裕,走向了戶外﹔文明,滲透到細節。

  一條梅溪河,繞村而過。一架小橋,橫跨兩岸。橋頭,鐫刻著方志敏早年的一篇小說的片段。作品中,他尖銳且深刻地思考著貧困問題,並提出消除貧困的設想。

  而今,這一切正在變成現實!

  走在上饒農村,溪水潺潺,翠竹環繞,白牆黛瓦。歡樂的廣場上飄揚著悅耳的音樂,幽靜的小徑裡點亮了溫暖的街燈……

  在上饒市信州區,我見到了有關負責人。

  他介紹,過去的信州區雖然屬於城市中心,但由於基礎薄弱,城市功能嚴重滯后。最明顯的觀感,到處都是棚戶區。

  城市要發展,必須要棚改。2015年下半年,上饒市政府相關部門經過測算后,下達給信州區的拆遷任務為300萬平方米。

  城市要拆遷,人人都知難!

  如何破解這個難題?其實,關鍵就在於如何對待群眾的利益訴求。

  認識到這一點之后,他們公開亮明觀點,對選擇附近安置的群眾,保証用黃金地段為大家建造新家園。

  不長時間,區政府就做出決定:把兩塊商業價值最高的100畝地作為安置地,建造一座春天新苑,並在周圍規劃配套學校、醫院、菜市場等等。

  這裡寸土寸金,每畝價值450萬元,100畝就是4.5億。區政府沒有賣給開發商,而是交還老百姓。

  春天新苑,真正溫暖了老百姓的心!

  政府真心實意為人民服務,群眾實意真心為政府著想。

  拆遷工作異常順暢。三年時間裡,原定拆遷300萬平方米,實際拆遷超過700萬平方米。

  棚戶區改造的順利推進,為城市的美化升級提供了廣闊舞台。

  三年之內,上饒市主城區內,新筑城市干道40條,總長超過150公裡﹔新建(改擴建)醫院6座,增加床位1200多張﹔新建(改擴建)學校25所﹔新增停車位6萬多個。另外,博物館、規劃館、檔案館、群藝館、美術館、老年人綜合活動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職工活動中心、婦女兒童中心等一批公共場館紛紛開工上馬、投入使用。

  在上饒期間,我曾數次聽到“一碗粉”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是上饒人招商引資,雖然政策優惠、服務周全、地熱人親,但由於自然條件所限,仍是門庭冷落。一個國內知名企業的董事長考察之后,總是猶猶豫豫,難以決斷。一天,他乘坐火車到福建辦事,路過上饒。本地負責人聽說后,專門趕到站台,走進車廂,送上一碗他最喜歡的上饒燙粉。

  上饒燙粉,米粉經煨燙后加入特制湯料,集鮮、香、辣於一體,是上饒極有代表性的地方小吃。

  一碗熱粉,項目落地。

  在老區人民的熱情與坦誠中,外地客商紛紛前來。短短幾年,這裡便形成一個新型的產業集群。

  去年以來,他們還精准發展大數據產業、呼叫產業、游戲產業、大健康產業、航空產業等新經濟,成功引進華為、阿裡雲等一大批項目。

  這一個個大型化、高科技、新能源項目,代表著未來,代表著財富,為這片英雄的土地補鈣、積金、蓄元氣……

  多年的貧窮落后,漫長的坎坷山路,對於上饒來說,雖然曾經阻礙了現代化的步伐,但也幸運地保留了原生態的青山綠水。

  上饒東北部的三清山,展示了地球上已知花崗岩地貌中分布最密集、形態最多樣的峰林,2300多種高等植物、1700多種野生動物,構成優美的生態環境。世界遺產大會認為:三清山在一個相對較小的區域內,展示了獨特花崗岩石柱與山峰,多種植被、遠近變化的景觀,以及震撼人心的氣候奇觀,創造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景觀美學效果。三清山已經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位於上饒西部,浩浩渺渺,一碧萬頃。她的眾多支流,更是織就了周圍地區密密麻麻的水網,湖水直通每一座城市,每一簇村鎮,每一戶家庭。

  上饒的北部,是婺源。

  婺源之美,妙不可言。恬靜的田園風光和典雅的傳統村落,點綴在綠水青山之中。每一個村,每一條溪,每一棵樹,每一座房,都是美的主角。

  篁嶺,是婺源最近開發的一個景點。這是一個懸挂在山壁上的小村落。一條條石板街,一座座吊腳樓,粉牆黛瓦馬頭牆,飛檐翹角,高高低低,隱隱約約。晚上七八點鐘,夜幕四合。兩側的雜貨店鋪,各自敞開門扉。彎彎曲曲的青石路面,昏黃、恍惚,仿佛通向古代……

  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年琴。

  在上饒期間,我還聽到許多朴實卻有筋骨的故事。

  上饒人除了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之外,還結合本地實際,轟轟烈烈開展了17場戰役。

  比如,農村宅基地改革,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之后,農村土地工作的又一場具有重大意義的改革。過去,多圈多佔浪費嚴重,建房建樓矛盾眾多。近幾年,上饒人在法律的框架內進行“宅改”,騰退面積1900多萬平方米。同時,針對農村建房相互攀比的現象,市人大制定出台了《上饒市農村居民住房建設管理條例》。

  多年以來,鄉村河塘電魚現象屢禁不止。近年來,上饒人迎難而上,重拳出擊,依法整治,共查處相關案件1100多起,收繳非法電漁具1.35萬套。現在,上饒城鄉的溝渠裡,水流清澈,魚蝦肥美。

  農村垃圾如何處理,是一個巨大難題。最早是村邊傾倒,后來是集中填埋,現在是統一處理。如何徹底解決?上饒人把城市垃圾處理模式延伸到農村,實行政府購買服務。同時,投巨資在全市規劃建造了7座垃圾焚燒發電廠。2020年,上饒將率先實現全市城鄉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全覆蓋。

  ……

  這些工作,沒有硬性考核,卻涉及這片土地的根本利益和長遠發展。

  這一切,都體現了當地干部的工作作風。這是一群像大山一樣沉默而朴素的人。說起方志敏,他們親如家人,敬若聖賢。可以看出,方志敏的精神,在他們心底早已落地生根。

  這些默默擔當的背后,更有一種精神。這是從方志敏《清貧》中發端而來的一種奉獻精神。

  對於清貧,方志敏說:“清貧,潔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

  清貧,並非貧困,而是一種信念、一種作風。在新時代裡,在未來的任何時期,即使身居高位,即使物質富裕,也要始終用一種謙虛、節儉的作風,去生活,去工作,去創業。隻有這樣,才能與人民群眾站在一起,才能永遠保持一種進取向上的態勢!

  這,就是清貧的真正意義!

  這裡城鄉聯手,正在全面地走出貧窮,走出落后,走進富裕,走進文明……                  

  圖片攝影:徐  斌


  《 人民日報 》( 2019年12月02日 20 版)
(責編:馬昌、岳弘彬)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王守信任廣東省委常委
  2. 普洱市委麗江市委主要領導同志職務調整
  3. “中國共產黨的全球視野和使命擔當”(百…
  4. 誘導性報道損害自身公信力(鐘聲)
  5. 在這裡,讀懂“偉大的開端”——中共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