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棋圖》蘊含的歷史信息

康  岩

2019年12月14日05:4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為“托盞仕女圖”。

  正在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舉辦的年度大展“千山共色——絲綢之路文明特展”,匯聚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等11家單位的共70件(組)珍貴文物,每一件都承載著一段厚重歷史。其中,出土於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地187號墓的“托盞仕女圖”,十分吸引眼球。

  畫面上的侍女發束平髻,扎兩根十字紅頭繩。濃眉,額間描花鈿。身著圓領藍印花袍,腰間系黑帶,內穿暈襉布褲,足蹬絲幫麻底鞋。雙手托茶盞,小心翼翼為對弈的主人進茶。圖畫是屏風畫《弈棋圖》的一部分,形象地表現出唐朝時,新疆社會生活以及居家布局已深受中原文化影響。

  屏風是分割室內空間、障目擋風、美化室內環境的家具。先秦時代,屏風就已見諸文獻。《儀禮·覲禮》記載,“天子設斧依於戶牗之間”,“依”就是屏風。天子的屏風上繪就黑白相間的斧形器物,以彰顯君主的威儀和庄嚴。至今,民間也還流傳著三國時代的曹不興在屏風上“點墨成蠅”的故事。到了唐代,屏風走入尋常百姓家。

  屏風作為集實用與裝飾為一體的日常器物,走出宮牆,得到各界喜愛。堂屋內設屏風,已成時尚。加之唐代小木作、金銀、漆工、螺鈿鑲嵌等手工藝的發展,繪畫藝術也於此時進一步繁榮,屏風畫便在唐代走向創作鼎盛。

  壯闊的山水、優雅的仕女、精致的花鳥,都成為屏風畫的表現主體。仕女畫尤值得一提。

  東晉顧愷之依據曹植《洛神賦》創作的《洛神賦圖》(宋人摹本),是目前存世最早的仕女畫。其間對洛水女神的描繪,輕雲蔽月,流風回雪,依稀可見魏晉時代美女的清瘦形象。到了唐朝,女性參與社會事務的積極性大為提高,特別是生活在都城長安的貴族婦女,表現出遠不同於其他朝代女性的自由奔放和熱情勇敢。她們修儀容,理絲竹,在錯金粉彩裡雕畫美麗人生﹔她們舞文墨、弈棋局,於博古雅好間完成身心修養。《弈棋圖》就是其中代表。

  絲綢之路開通,來自中原的器物、文化、禮儀、審美、風俗,一一跨過高原、雪山、戈壁、荒漠,來到新疆。畫面中,仕女濃麗豐肥,耳朵的顏色染白,耳根略染檀色,同面頰顏色一致。這種畫法,是唐朝善繪貴族仕女、宮苑鞍馬的宮廷畫家張萱所獨創。在張萱的《搗練圖》《虢國夫人游春圖》和另一仕女畫名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中,這種特點都有所見。這說明,張萱獨有的畫技也已從都城流傳開去,被別地畫家習得。

  畫幅雖小,但背后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透過它,我們可以看到,新疆各民族文化始終與中原文化息息相通、血脈相連。


  《 人民日報 》( 2019年12月14日 05 版)
(責編:岳弘彬)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王守信任廣東省委常委
  2. 普洱市委麗江市委主要領導同志職務調整
  3. “中國共產黨的全球視野和使命擔當”(百…
  4. 誘導性報道損害自身公信力(鐘聲)
  5. 在這裡,讀懂“偉大的開端”——中共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