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薛宏權皮影作品《才子佳人》。薛宏權供圖 |
皮影是中國傳統雕刻工藝與戲曲表演結合的民間藝術形式,同時又吸取了古代帛畫、漢代畫像磚以及唐宋寺院壁畫之精妙,可以說是中國民間造型造像藝術之集大成者。陝西華州皮影歷史悠久,制作工藝成熟,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華州皮影純手工制作,工藝流程繁復,塑造一個形象要經過3000多刀精雕細刻。影人多為正側面形象,以鏤空雕刻為主,在大輪廓中飾以精美圖案,然后用工筆重彩多次烘染,形成色彩鮮艷、對比強烈的效果。
華州人薛宏權14歲開始學習皮影雕刻,從業近38年,將青春與心血都傾注在皮影上。薛宏權創作的皮影作品造型新穎、做工考究、染彩厚重、立體感強,頗能體現華州皮影特色。他將中國畫技法融入皮影造型,亦刻亦畫,順刀弧刀相濟,陰刻陽線並用,有織錦繡緞之效。
薛宏權從皮影雕刀改良入手,創新刻制技法,結合多年創作實踐自制刀具,根據花紋的類型選用不同的刀具。刻法上將推皮與拉刀完美結合,挑剔游刃,使雪花梅花套疊、纏枝拉絲勾聯、星眼魚鱗相藉、雲水龍虎相綴,大大豐富了影人表情。
在繼承傳統平涂技藝的基礎上,薛宏權大膽創新染彩手法,用透明顏料多層疊加,使皮影色彩如國畫般豐富多變,衣帶墜飾呈現出無風自飄的效果,讓影人看起來栩栩如生。他在配色中適度加膠,再以高溫發汗定型,使成品不變形不褪色,經久耐用。
薛宏權的作品《番王》選用皮質細膩、韌性極好的上等黃牛皮,經泡、刮、磨、洗、推、刻、染、綴等30多道工序精制而成。該作品採用“定刀推皮”刀法,造型夸張大氣,線條流暢剛勁,著色沉穩協調,細膩之處蘊含深意。在2019年12月揭曉的第十四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評選活動中,《番王》榮獲優秀民間工藝美術作品獎。
為了讓傳統皮影適應時代需求,薛宏權拓展了皮影的用途,把影人固定在卡紙上,覆膜裝框,制成皮影工藝品。他還致力於皮影文創開發,推出皮影中國結、折扇、書簽、首飾等多種產品,廣受歡迎。薛宏權設計雕刻的皮影作品,曾在博鰲亞洲論壇作為國禮贈給外賓,並被國內外多家文博機構收藏。
薛宏權還連續多年舉辦皮影雕刻培訓班,免費為從業人員傳授技藝,在傳承發揚傳統工藝的同時發揮了扶貧幫困作用。